都說要多吃綠色食品,你真的了解綠色食品嘛?怎樣才算是綠色食品呢?
綠色食品是對食品等級的一種認證標準,分AA級和A級,其中AA級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包括農藥、肥料、食品添加劑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些綠色食品不能使用農藥,怎樣保證農作物不受蟲害呀?
這就得靠這個昆蟲和它的小夥伴們:
七星瓢蟲體色呈鮮紅或橙色,背上點綴有七個黑色斑點,廣泛分布於亞洲、歐洲、非洲等地。因為它外表獨特而有吸引力,在各國都很受歡迎。
七星瓢蟲
在國外,尤其是一些英語語境的國家裡,人們認為七星瓢蟲是聖母瑪麗亞派遣來的幸運信使,所以把七星瓢蟲叫做「Ladybird」,代表著幸運。
「Ladybird」之所以這麼受人喜愛,不僅僅因為顏值過硬,究其根本原因,它們是專吃蚜蟲的「益蟲」,能使農作物免受蟲害,是莊稼人的好幫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以蟲治蟲」。現在的綠色食品,許多都是用「以蟲治蟲」的方法來保障瓜果的健康~我們在購買蔬果時,總會擔心化學農藥殘留量超標的問題,但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如果不噴灑農藥,又很容易導致蟲害爆發,蔬菜水果被害蟲啃食,農作物產量降低,這真是一件兩難的事情。
能不能避開農藥,用其他方式解決呢?千萬不要小瞧勞動人民的智慧:可以利用以瓢蟲為首的天敵昆蟲來防治害蟲!這種奇招集安全、有效及無農藥殘留等優點於一身,還具備可持續性、環保、簡便與低能耗等技術優勢,能有效保障我們瓜果蔬菜和糧食產品的安全。目前我們可以利用的天敵昆蟲主要有捕食性天敵(瓢蟲、草蛉和捕食蟎等)和寄生性天敵(赤眼蜂、麗蚜小蜂、蚜繭蜂等)兩類。說到害蟲防治的捕食性天敵,瓢蟲可是扛把子。瓢蟲中的大多數是蚜蟲、蚧殼蟲、粉蝨和蟎類等害蟲的重要天敵。真正利用瓢蟲防治害蟲始於188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從澳大利亞引入澳洲瓢蟲成功防治了柑橘上的吹綿蚧,它曾一度毀滅加州的柑橘業。從那時起,瓢蟲就成了害蟲生物防治的「英雄」。瓢蟲科屬於鞘翅目,多食亞目,扁甲總科。世界上目前已記錄的約360屬6000種。目前中國已知的瓢蟲700多種,居世界首位。目前全世界仍有大量的瓢蟲種類有待被發現和記錄。除了我們常見的七星瓢蟲,還有很多種瓢蟲(如下圖)。
更多瓢蟲看這裡
圖源:袁稷
瓢蟲是完全變態昆蟲,幼蟲的形態和成蟲完全不一樣。一生要經歷4個蟲期:卵、幼蟲、蛹和成蟲。大約16-25天就可以完成從卵到成蟲的華麗變身。瓢蟲的卵很有個性,像果粒橙裡的橙子顆粒。不同的是它是樹立在植物葉子上的,而且比橙子顆粒小,大約長1.26毫米,寬0.6毫米,呈紡錘形,卵期一般2-4天。瓢蟲卵在合適的溫度下會孵化成幼蟲,幼蟲會在卵殼上停留幾個小時到一天的時間,等待體表、口器等器官硬化之後,便會離開卵殼,分散覓食。隨著時間的推移,瓢蟲的幼蟲開啟吃貨模式,胃口越來越大,身體也在不斷地增長,它們必須掙脫舊皮膚的束縛,開始蛻皮,幼蟲蛻皮前會停止取食,每次蛻皮後,身體都會繼續增長,直到積蓄足夠的能量步入蟲蛹階段。
瓢蟲一生之中,要經歷3-4次蛻皮,幼蟲期一般9-15天。就像白天鵝曾經是醜小鴨一樣,瓢蟲的幼蟲和成蟲的樣子截然不同,甚至有些醜陋。瓢蟲種類不同,幼蟲體型變化也較大,體型通常有以下四種(見下圖):
瓢蟲蛹多數是裸露的,在化蛹時把幼蟲的蛻皮殼褪在與基質相粘的一端。蛹的腹背具有溝槽,在蛹收到刺激時,挺起來後收縮的溝槽可以夾住敵人,趕走捕食者,達到保護自身的目的。蛹期一般4-8天。
瓢蟲成蟲最終會破蛹而出,暴露在陽光下,吸取養分,體色慢慢地加深,斑紋也會逐漸顯露出來,幾個小時後,它就會變成成熟的漂亮的瓢蟲成蟲。
成蟲性成熟之後開始尋找異性交配。並產卵繁殖下一代,結婚生娃走向蟲生巔峰。自然界中,生存的競爭無法避免,很多時候,瓢蟲需要面臨來自自然界的天敵和同類的危害。江湖險惡,人心叵測,沒有點生存技能,怎麼挺過長期的自然進化?危機四伏也不怕,瓢蟲自有拿手好戲。
當瓢蟲感知到危險襲來之時,便立即直直地墜落地面,將腿蜷縮在肚子的下邊兒,一動不動,就如失去了知覺一般,以瞞過對手而死裡逃生。
「假死」過程中,一旦它們掉進了水田,也關係不大。瓢蟲有遊泳的天分,不但可在水面遊動,還能潛水。爬上「岸」後,將其鞘翅在陽光下曬乾,便能恢復飛翔的能力。在瓢蟲身上,藏有一種用來自衛的「化學武器」。玩過瓢蟲的小朋友,大抵都有這樣的經驗:捉住一隻七星瓢蟲,手指間,就沾上了一種淡黃色液體,十分難聞。這,即是瓢蟲的「保護液」,成分為生物鹼,具有強烈的異臭和苦味。這種液體,由其足部的關節分泌,雖然不會致敵死命,但它的刺激性,卻足以讓對手聞之生畏。
但是,並非所有的瓢蟲都是益蟲,瓢蟲中也有害群之「蟲」。按照食性,我們可以把瓢蟲分為3大類:捕食多種昆蟲綱(蚜蟲、蚧殼蟲、粉蝨)和蛛形綱(紅蜘蛛)的動物,大多數瓢蟲都屬於這一類,這一類也屬於我們經常說有益昆蟲。比如,盔唇瓢蟲族主要和寡節瓢蟲屬主要捕食盾蚧,紅瓢蟲主要捕食身體軟的蚧殼蟲,食蟎瓢蟲取食紅蜘蛛(蟎類),瓢蟲族多捕食蚜蟲等。食植瓢蟲亞科及一部分瓢蟲亞科的種類屬於這一類。它們取食食物的葉子,有的喜歡豆角(豆科植物),有的喜歡茄子或馬鈴薯(葫蘆科)。這一類瓢蟲就是我們常說的害蟲,因為它們跟蟎類、蚜蟲一樣,都對農作物有較大傷害。最常見的是二十八星瓢蟲。食菌瓢蟲族及小盾瓢蟲族部分種類屬於這一種,這類瓢蟲多取食白粉菌的孢子,在白粉菌的防治上有一定的作用。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瓢蟲也不例外,瓢蟲的有益性與所處的環境有關。有些食蟲性瓢蟲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是害蟲,如七星瓢蟲、稻紅瓢蟲等會取食某些植物如薴麻和棗的花,造成經濟損失,某些食蚧瓢蟲,如盔唇瓢蟲由於取食資源昆蟲如紫膠蟲和白蠟蟲而需要防治。在和害蟲鬥智鬥勇的過程中,人類應該如何利用瓢蟲,讓它更好地為我們服務呢?20世紀70年代,我國黃河下遊地區已開始用助遷法防治棉花和小麥蚜蟲,90年代開始人工繁殖,並用於生產。目前收集和飼養並出售瓢蟲也是一種產業,不少公司人工飼養和出售捕食性瓢蟲。圖片來源:zwbhyjs.gzaas.org.cn怎麼飼養呢?一般是通過室內人工育苗培養大量蚜蟲,用於滿足七星瓢蟲食用。其實,也可以利用人工飼料作為瓢蟲替代飼料,這種人工飼料以含維生素的動物組織(魚肉、鮮豬肝、家蠶蛹等)為主,添加促食飼料(蜂蜜、蔗糖、豆油等),並配以輔助飼料(保幼激素、膽固醇等)。人工飼料雖然可以滿足瓢蟲的生長發育要求,但綜合考慮飼料成本和瓢蟲繼代飼養後蟲源退化等難題,目前尚未有大規模推廣。路漫漫其修遠兮,瓢蟲與防治害蟲的故事未完待續......1. 虞國躍. 中國瓢蟲亞科圖志. 化學工業出版社.生物.醫藥出版分社.2. 呂曉東,劉隨存,賈薈榮等.異色瓢蟲人工飼料研究現狀和進展. 山西林業科技.2015,44(3):35-363. 荊英,黃建,黃蓬英. 有益瓢蟲的生防利用研究概述.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2,22(4):300-303
合作策劃:
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稷下先生工作室
投稿請戳lvluotougao@sstm.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