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戰爭、氣候變化:古代城市的生與死
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城市出現的時間要晚得多。雅典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成為邁錫尼文明的重要中心;羅馬在公元前8世紀建立;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2年建立。地中海的農民普遍缺少美索不達米亞的大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所提供的洪水和肥沃的衝積泥。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人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村莊而不是城市,因為這些地方面臨著作物歉收和缺水的風險。同樣,城市發展的驅動力也常常值得商榷。
-
文明發展是主因,而不是氣候變化
他們發現,自公元初以來,中國巨型動物群範圍縮小的主要驅動因素一直都是文明發展,而氣候的直接影響幾乎為零。當今時代,人類活動在推動地球生物多樣性變化方面起著主導作用,並造成了已經初露矛頭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但人們對導致這種情況的歷史進程卻知之甚少,而且往往也沒有強調文明發展是人為影響的潛在關鍵過程。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涉及自然與社會諸多領域和國際深層次的政治經濟博弈,也是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來審視和思考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和主要矛盾,對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國古代氣候變化和對中華文明的影響:是遊牧民族南下的原因之一!
250萬年前,東非的氣候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於第四紀冰期從北半球襲來,使得東非高原的氣候變得更加乾燥,原來的稀樹草原逐漸退化為了灌木草原。森林的大量消失使得古猿不得不去適應新的生存環境。他們開始直立行走,製造和使用石器、木頭等原始工具,逐漸成為了最早的人類——能人。大約在200萬年前,能人又進化為了直立人。
-
【文史參考】氣候變化與王朝興衰的秘密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於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爾歇展覽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赴法國出席大會。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的威脅日益加劇,共同行動起來應對這一威脅和挑戰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
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是復活節島文明消亡的原因
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是復活節島文明消亡的原因(© Fotolia / vladimir krupenkin)>(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氣候和生態系統的變化是復活節島文明消亡的原因。
-
氣候變化影響我國古代瘟疫爆發——來自千年歷史記錄的復原
基於大尺度的研究發現,從長期趨勢看,氣候變冷也會導致更多的疾病流行,主要是通過旱、澇、蝗災加劇、農業歉收,使人們營養匱乏、免疫力下降這個間接路徑,最後導致更多疫病發生。 21世紀,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來自哪裡? 不少科學家認為是氣候變化,比如醫學期刊《柳葉刀》就刊文表示氣候變化已對全球數百萬人口構成傷害。那麼,氣候變化是如何影響人類健康的?
-
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
強化科技支撐 助力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綜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氣象工作作為中國政府整體工作的一部分,承擔著氣象預測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開發利用氣候資源等職能,在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中發揮著基礎性科技保障作用。
-
中國古代神話與氣候
許多民族古代都有洪水的傳說,但唯獨中國才有治水的傳說。為說明這一點,我們先看看《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由於《聖經》在西方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意義,而其關於洪水的記載又十分具體,故作為西方洪水傳說的代表,是合乎邏輯的。 在《聖經·舊約·創世紀》中記載了古代曾有過40天連降大雨,大洪水持續150天的嚴重災害。
-
大禹治水背後的歷史:氣候變化,文明遷移,部族戰爭,國家誕生
地球在距今4000多年的史前時期發生氣候變化,引發了全球性的嚴重洪水災害。在這個漫長的大洪水時期,我國黃河下遊的山東龍山文化和長江下遊的江浙良渚文化,都因為遭受洪水災害而逐漸衰微。華夏文明的重心被迫向黃河中上遊的中原地區遷移,我國最初的夏王朝便是出現在這一地區。
-
對氣候變化之問的別致回答——《地球氣候演化小史》讀後感
閱讀此書讓我想起曾經讀《氣候變化科學概論》(2018年出版,秦大河主編)的體驗,《氣候變化科學概論》作為國內第一部針對氣候變化科學課程的教材,主要講述了氣候變化科學的發展、觀測事實、驅動因子和歸因、氣候系統模式和氣候現象、氣候變化的預估;還講述了氣候變化的影響和災害風險管理、氣候變化適應、減緩與可持續發展,以及氣候變化國際談判與中國的減排行動等內容。
-
再不阻止氣候變化 2050年前人類文明就完了
澳大利亞獨立智庫國家氣候恢復中心近日發布論文稱,很多時候,地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遠比人類想像的嚴重得多,如果未來十年不採取行動有效控制氣候變化,人類文明最早可能會在2050年就徹底崩潰。這篇論文指出,現在的氣候危機比人類以往面臨的任何危機都更大、更複雜,而現有的諸多研究都無法預測其後果的真正嚴重性,因此真相可能要糟糕得多。
-
當蛇發展起文明並擁有了時光機,蛇版終結者
說到科幻片你會不會想到《終結者》呢?由施瓦辛格扮演的終結者機器人T-800穿越到過去要殺掉人類軍中的精英康納的母親,最終阻止康納的誕生,而康納得知後派出雷斯與終結者機器人戰鬥。硬派的戰鬥和新奇的想法在上世紀80年代讓這部電影大放光彩。
-
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周晉峰致辭第五屆中國...
如何深刻學習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建設包括什麼?人類應該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並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在11月14日召開的2020年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氣候影視大會上,周晉峰應邀在主論壇——「氣候變化與綠色復甦」做主旨演講,演講的題目為「生態文明時代的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就上面三方面問題進行細緻講解。
-
氣候與文明 | 中國篇 · 上古的大河
[11] 與前一階段的高溫期氣候相比,年平均氣溫下降幅度為3-4℃,同時,年降水量也有較明顯的減少。顯然,這是一次十分劇烈的氣候變化[11]。 在青海東部,湖泊水位大幅度下降,乾燥度增加引起新沙丘發育:植被景觀在貴南盆地為荒漠草原,孢粉組合小麻黃屬激增到78.21%,禾本科只佔17.36%[12]。
-
文明是氣候的饋贈(上):史前氣候冷暖無常,華夏文明如何誕生?
當時間來到260萬年前,就來了人類生存的紀元—第四紀,也是新生代最新的一個紀,雖然號稱人類時代,但人類文明的歷史,還不到第四紀總長度的0.5%,儘管如此,人類文明的演化還是伴隨著氣候的冷暖交替而幾度興衰。
-
科學網—人類影響氣候 氣候改變歷史
針對氣候與文明的敘述,作者並沒有面面俱到「撒胡椒麵」,而是突出重點,針對世界古代歷史上重要的氣候變遷進行破題。全書分為「歷史上的大暖化」「暖化時期」「超級大旱時期」「水山的統治者」「黃河之水」等13個篇章。每個篇章中,作者先感性地講述歷史上的氣候事件,然後引經據典、用相關數據進行理性研究,最後亮明自己的態度。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農耕社會,氣候變化直接決定了莊稼收成。
-
人類祖先因氣候變化而滅絕,警惕慘劇重演
全球變暖持續在世界各個角落創下高溫紀錄,兩極冰川大量融化,原始森林大火不斷,人類文明在自然之力面前顯得無比渺小。然而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對氣候變化的束手無策,一項結合氣候模擬與化石紀錄的研究顯示,遠古人類很可能因不適應氣候變遷而滅絕。
-
我們現在不停止氣候變化那麼人類文明將在2050年崩潰
似乎每周都有一個可怕的新報告,關於人為氣候變化如何導致世界冰蓋崩潰,導致多達100萬種動物物種滅絕,如果這還不夠糟糕,那麼我們的啤酒非常非常昂貴。本周,來自澳大利亞智囊團的一份新政策文件聲稱其他報告略有下降; 氣候變化的風險實際上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糟糕得多。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