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科考的意義與目的

2021-01-21 光明網

    北極科考意義重大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北極在全球變化的研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中華民族日益強盛,邁向世紀的今天,北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經濟資源己經與我國的經濟建設、環境變遷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北極地區對於中國來說己不是十分遙遠的世界。
    北極地區的氣候環境過程直接影響我國的氣候與環境變化,關係到我國未來國民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科學家有必要研究該地區的氣候和環境問題。北極地區的公共資源屬於全人類,我國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參與北極地區自然資源的和平利用與保護。特別是在為今後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中提供預警性啟示,發揮中國的獨特作用。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己經產生了對北極地區自然資源的需求。
    近幾十年來,全球變暖已經震動了各國領導和整個科學界,由此各國都在加強對兩極的研究。我因從1984年以來每年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如今已連續進行了15次。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國決定開展北極考察,可以說是在世紀之交我國極地科學研究的一件大事。它展示了我國極地考察水平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中國作為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IASC)和北極理事會(AC)成員國,積極參與北極科學研究工作,也為人類對自然界和北極認識的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開展北極研究,不僅對認識極地系統,進而認識整體地球系統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對我國氣候、環境、農業、資源等萬面的現實意義也是很明顯的。例如:
    1、北極的氣候系統嚴重地影響著我國的天氣氣候,左右著我國主要經濟地區的季節交替與旱澇風霜。
    2、北冰洋洋流對東亞大陸氣候環境和海洋經濟漁場有著重要影響。我國目前的遠洋捕魚船己逾千艘,年魚獲總量約50萬噸,其中1/4來自北冰洋及白令海臨近海域。此次科學考察將對漁業資源進行評估,了解北冰洋鄰近海域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對我國漁業發展的影響,以利於我們對遠洋漁業下一步的發展作出預測。
    3、北極研究可為我國北萬乾旱、半乾旱區針對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的國土整治規劃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
    4、我國國內目前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己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長遠需要,北極地區是世界第四大油氣富集區,開展北極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調查和合作開發的研究已迫在眉睫,同時對世界共有資源的調查和我國享有的權益提供科學依據。
    在開展南極科學考察15年後,我國己積累了內容豐富的極地科學知識和從事極地科學考察的實踐經驗,形成了學科齊全的極地研究隊伍,具備了裝備先進的技術支撐條件。因此,以國家海洋局「雪龍」號船北冰洋考察為龍頭計劃,開展北極地區在全球環境變化中的響應和反饋問題的研究,圍繞海一冰-氣相互作用的研究主題,結合世界共有資源調查,正式開展中國政府行為的北極科學考察,體現出我國在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IASC)中相應的地位和作用,也維護了中華民族在北極地區的合法權益。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個北極科考站成立 北極北京同升五星紅旗
    本報北極朗伊爾賓30日專電 北極朗伊爾賓鎮接近零度的低溫,擋不住中國人北極建立科考站的熱情。  科考隊之所以與天安門同步升國旗,是因為大家一致認為,北極的科考事業與祖國的興盛緊密相連,選擇這一時間升旗最具意義。「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有機會到北極開展考察活動;我們到北極科考的目的,是想為祖國的極地研究工作做點事。」在儀式開始前,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彤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 中國第七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圓滿完成全部科考任務
    據介紹,本次考察涉及物理海洋、海洋氣象、海洋地質、海洋化學和海洋生物等多個學科,考察隊主要對北極地區的冰、海、大氣、融池和生物5方面要素進行了取樣、觀測和研究。考察隊首席科學家李院生表示,本次科考無論任務數量還是科考設備水平都屬我國曆次北極科考之最。  浮標陣列探秘海冰消融規律  北極科考自然少不了海冰研究。
  • 北極科考:我們為什麼要在北極呆上一年?
    不過,疫情的話題我們聊的其實有點多了,我們這次換一個話題,聊一個非常冷僻,而且確實非常冷的話題——北極科考。    北極:一個不歡迎人類的大冰原  在有關極地科考的新聞裡,我們通常聽到的大多是南極科考的項目,不止是因為南極有可愛的企鵝而北極只有兇猛的北極熊,而是因為南極是比北極更容易抵達和進行科考的地區。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親歷者說 講述人:楊惠根,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主任、首任黃河站站長 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
  • 北極科考中「遭遇」北極熊 你知道科考隊員如何與其和諧相處嗎?
    據雪龍探極消息,正在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雪龍2」號,與北極熊緣份不淺,有幾天竟然時不時地遇上北極熊。細細數來,截至7月底已經遇到了8隻北極熊。 北極變暖,帶來海冰的減少、消失對北極熊的生存影響是十分重大的。
  • 中國否認對北極有戰略意圖 一切指向科考及商業
    早報訊 中國政府官員和官方學者昨日強調,中國在北極圈內的活動完全是出於常規的環境科學考察和商業投資的目的,與資源掠奪和戰略控制等圖謀沒有任何關聯。  日本《產經新聞》在其1月28日的一篇報導中指責稱,「中國貪婪的目光絲毫沒有離開過北極這片肥肉」,借科學考察為名在北極地區進行地質勘探,企圖掠奪豐富的油氣資源,並通過投資北歐國家構建北極戰略據點,控制未來冰川融化後的亞歐北極航線主導權。
  • 史上最大規模北極科考落下帷幕
    「極地」號在經過1年的北極漂流後返回德國不萊梅港。圖片來源:DAVID HECKER/GETTY IMAGES本報訊 近日,隨著德國科考船「極地」號駛進不萊梅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北極科學考察落下帷幕。據E&E News報導,過去1年裡,「極地」號在北冰洋上慢慢行駛,船上的科學家收集了大量關於北極氣候系統的數據,例如雲層、大氣、海洋物理和生物的數據。
  • 我國建北極科考站 武大版地圖為科考導航
    荊楚網消息 (楚天金報)記者趙飛通訊員張文燕報導:記者昨從武漢大學獲悉,我國科學家已於近日啟程前往北極建立我國首個科學考察站,武大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共有兩位專家參與,而由武大製作的兩種北極地圖,將為整個科考行動導航。據介紹,我國首個北極考察站將建在挪威斯瓦爾巴群島上的西斯匹卑爾根島新奧爾松地區。
  • 「奇駿SUV技術之王」徵服北極科考隊員
    8月14日,北極黃河科考站,東風日產副總經理任勇向南都記者介紹起這款踏足過地球兩極的智酷全能城市SUV車型奇駿。  距離由東風日產、中央電視臺和國家海洋局共同主辦的「一路向北登峰造極」———東風日產奇駿北極之旅活動啟動15天之後,奇駿作為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活動的後勤保障用車,在科考期間到達了北極核心地帶,為科考隊員提供後勤保障,甚至有科考隊員表示「回國之後考慮買一輛奇駿」。
  •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國產水下滑翔機首次用於北極科考:測量海洋溫度、深度和鹽度 申鋮/「新華視點 」微信公號 2018-07-28 21:01
  • 80後「雪龍號」女舵手談北極科考經歷
    昨天,圓滿完成各項考察任務的我國北極科考船「雪龍號」回到了上海港。歷時90餘天,航程超過17000海裡,我國的第五次北極科考任務創造出歷次考察時間和航程的新紀錄,並成功開闢出北極的「黃金航道」。而在船上40名船員中,擔任二副的80後女孩白響恩特別引人注目——外表青春靚麗,還是中國第一位穿越北冰洋的「女舵手」、全國唯一本碩博連讀的遠洋輪女駕駛員。
  • 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
    10月12日,在北冰洋上漂泊一年多後,「極星」號破冰船平安返航,歷時389天的「馬賽克」北極探險宣告結束。來自50多個國家的數百名科考隊員長期在極夜或極晝中度過,上一次這樣的北極漂浮觀測還是在127年前,這次探測將把人類對北冰洋的探測提高到新的高度。這次探測,「馬賽克」的科學家們帶回了證明「北極垂危」的毀滅性證據。科學家警告稱,北極恐怕將在數十年內面臨「夏季無冰」的狀況。(原標題《科考壯舉帶回緊張結論:北極垂危》。編輯郭奕麟)
  • 第四次"北極科考"考什麼?鎖定兩大科學目標(圖)
    第四次北極科學考察將要完成哪些科考任務?與歷次考察相比又有什麼新特點?本文將進行解讀。 考察什麼? 鎖定兩大科學目標作為北半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受北極地區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最為直接、快速而深遠。
  • 雪龍2號創造中國北極科考新紀錄
    「雪龍2」號最新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
  • 我國北極科考再創新紀錄
    北京時間9月8日13時,執行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的「雪龍2」號,經過近4小時的奮戰,利用重力活塞取樣器,在北冰洋北風海盆(Northwind Basin)內1870米水深處,成功取得柱狀沉積物巖心樣品18.65米,創造了我國北極科考的新紀錄。
  • 76天的極地之旅:記參與北極科考的氣象人
    來自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逯昌貴和丁明虎,作為氣象部門的隊員參與了此次北極科學考察任務。  工作篇  勇擔氣象科研重擔  逯昌貴算是我國極地科考的「老前輩」了。自1986年以來,他已經參與南北極科考13次、青藏高原觀測試驗5次。而丁明虎則是新生力量,今年第一次去北極進行科考。
  • 抖音直播北極科考,科學家在線科普極地生態保護
    北極的冰川和大海長什麼樣?人類的行為如何影響著北極動物們的生活?科學家們又是怎樣在冰天雪地的極地進行科考工作的?對於北極這片遙遠的北方大地和棲息於這片冰雪世界中的動物們,人們擁有許多疑問,親眼見過北極科考過程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北極冰川和海洋的變化,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漁業、礦產以及石油天然氣資源,北極地區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就是北極熊,同時北極特殊的地理與氣候也使得其具有巨大的科考價值,近年來,北極沿岸的國家對北極的爭奪也是日趨激烈。大約在1萬年前北極地區就開始有人類定居和生活,目前北極地區大約有200多萬人,分屬20多個民族。
  • 2004年,中國為啥把首個北極科考站建在了歐洲的挪威?
    北極地區擁有豐富的漁業、礦產以及石油天然氣資源,北極地區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就是北極熊,同時北極特殊的地理與氣候也使得其具有巨大的科考價值,近年來,北極沿岸的國家對北極的爭奪也是日趨激烈。大約在1萬年前北極地區就開始有人類定居和生活,目前北極地區大約有200多萬人,分屬20多個民族。
  • 中國首艘國產極地科考船「雪龍2」,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
    而隨著現在科學技術以及能力的發展都有了更好的一些突破出現,我們現在就有一艘即將進入北極的科考船,在更大也有一些很好的技術提升。雪龍二號的出現算是我國在這方面的首艘極地科考船,在它的科考方面是非常具有優勢的,由於北極的氣候寒冷,所以這裡就長年被冰雪覆蓋,要想進到這裡去科考的話就必須要將這些破冰,那雪龍二號到底有多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