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有了17年前防治非典疫情的經驗教訓,一方面,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已經不斷完善,醫衛系統正全力做好疫情控制和防治工作;另一方面,我國新聞發布制度全面建立,媒體報導的專業度顯著提升,讓疫情的權威數據和科學的防控知識及時呈現在廣大公眾面前。
筆者認為,從「傳者揚其理」更多轉向關注「受者曉其事」「受者欲曉何事」,這場疫情讓我們看到了媒體的傳播能力大幅提升。
從目前的報導看,新聞媒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疫情的輿論進行了有效引導:一是緊密關注感染人數、死亡人數、疫情擴散地等基礎數字信息,讓政府部門的權威信息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遞給公眾,這對提高疫情信息的透明度至關重要;二是運用媒體融合發展成果,多渠道、多手段發布科學防控措施,比如央視等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傳播渠道從權威處傳遞權威信息,很多都收穫了幾百萬的點擊量,對避免出現非典時哄搶某種藥物的情況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三是深入採訪醫衛系統正在做的防護和救治工作,讓公眾了解了我國的疫情防控水平,看到了醫護人員在疫情面前「逆行者」的形象,讓更多人在情感上多一些感動和鼓舞,多一些戰勝疫情的力量;四是傳統主流媒體機構第一時間發聲,呼籲公眾保持理性、科學的態度,比如人民日報新媒體1月22日的倡議,讓主流聲音首先搶佔了輿論場。
在一場疫情面前,離不開廣大醫護人員的積極救治和巨大付出,也離不開新聞媒體的及時發聲和正確引導。筆者也希望,在接下來戰勝疫情的過程中,媒體繼續保持好科學傳播的態度,把握「時度效」,用適合的傳播手段繼續傳遞透明的信息、科學的認知、理性的態度,凝聚戰勝疫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