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重新定義缺氧誘導因子在腎癌中的特性

2021-01-21 澎湃新聞
美國科學家重新定義缺氧誘導因子在腎癌中的特性

2020-09-21 2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收錄於話題#腫瘤研究8#最新研究56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一種存在於人體及其他哺乳動物體內的結合蛋白。顧名思義,其主要功能是在低氧或缺氧的情況下誘導結合的蛋白。由於腫瘤組織處的微環境是缺氧的,因此缺氧誘導因子對腫瘤具有相當大的影響。

先前有研究表明,HIF-1α在腎癌中發揮抗腫瘤作用,而HIF-2α發揮促腫瘤作用,但是一項新研究顛覆了我們對這兩種缺氧誘導因子理解。猶他大學洪博培癌症研究所(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HCI)的研究人員發現,HIF-1α與高侵襲性或高度惡化的腎腫瘤有關,而HIF-2α與侵襲性較低的腎腫瘤有關。

該研究發表在《臨床癌症研究》雜誌,題為「Macrophage HIF-1α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Kidney Cancer」。該研究還確定了巨噬細胞HIF-1α是腎癌的獨立預後指標。

已知缺氧會增加腫瘤的侵襲性,這是由缺氧誘導因子(HIF)蛋白的激活引起的。其中,蛋白質HIF-1α和HIF-2α調節實體瘤對低氧(缺氧)區域的反應。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腎透明細胞癌的組織,這是腎癌中最常見和最具侵襲性的形式。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猶他大學藥理學和毒理學系的Mei Koh博士說:「先前對腎癌的研究表明,HIF-1α發揮抗腫瘤作用,而HIF-2α發揮促腫瘤作用,但這些主要是通過細胞系和動物模型來確定的,而本研究測試了從人類患者身上獲得的組織。」

Mei Koh博士 來源:Huntsman Cancer Institute,HCI

研究人員收集了380多名患者的組織,分析了HIF蛋白水平、腫瘤分級、分期和患者預後之間的關係,並使用另外72位患者的組織樣本進行驗證。

研究結果表明,HIF-1α與更具侵襲性或高度惡性的腫瘤有關,這種蛋白還與腫瘤擴散到身體其他區域(轉移)有關,也與患者生存率下降和抗治療增加有關。相反,HIF-2α與侵襲性較低或低度的腫瘤,無轉移和較長的患者壽命有關。

Koh說:「整個團隊都很驚訝,我們的發現與預期幾乎完全相反。我們對腎癌中HIFs的看法可能需要改變。我們發現,先前認為的腫瘤抑制因子HIF-1α是患者預後不良的指標。先前認為的腫瘤驅動因子HIF-2α與病情好轉顯著相關。值得注意的是,HIF-1α主要在腫瘤相關的巨噬細胞中檢測到,這些巨噬細胞是患者的免疫細胞,但在腫瘤細胞內卻未檢測到。這表明這些免疫細胞可能在腫瘤進展中起重要作用,也說明巨噬細胞HIF-1α可作為腎癌的獨立預後指標。而HIF-2α僅在腫瘤細胞中檢測到。」

該研究由多個機構的多學科研究人員進行。Koh表示:「 多學科研究有助於減少數據獲取和解析過程中的偏見,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這也增加了我們可獲得的組織樣本的數量。」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9-discovery-current-kidney-cancer-paradigm.html

【2】https://clincancerres.aacrjournals.org/content/26/18/4970

【3】https://zhuanlan.zhihu.com/p/79941638

原標題:《【新發現】反轉!美國科學家重新定義缺氧誘導因子在腎癌中的特性》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腎癌新藥!默沙東缺氧誘導因子(HIF-2a)抑制劑MK-6482治療透明細胞...
    在大多數(約90%)ccRCC患者中,一種名為Von Hippel-Lindau(VHL)的抑癌蛋白不起作用,導致缺氧誘導因子(HIF)蛋白在癌細胞內積聚並激活,錯誤地發出缺氧的信號,這會激活血管形成,刺激腫瘤生長。
  • 缺氧誘導因子-2019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獎項授予了美國醫學家威廉·凱林(William G. Kaelin Jr.)、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和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變化機制」  HIF(缺氧誘導因子)是轉錄因子,可響應細胞環境中可用氧的變化,具體而言,是對氧的減少或缺氧作出反應。
  • 「缺氧誘導因子」成熱搜,一文秒懂諾獎背後的故(八)事(卦)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7日宣布,兩名美國科學家和一名英國科學家因「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和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發現, 這是因為在人體細胞中, 有一種懂得垃圾分類的細胞因子, 叫作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出 缺氧誘導因子被發現
    缺氧誘導因子被發現除了對低氧水平(低氧)進行頸動脈體控制的快速適應外,還有其他一些基本的生理適應性。對缺氧的關鍵生理反應是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激素水平的升高,這會導致紅血球產量的增加(促紅細胞生成)。激素控制紅細胞生成的重要性在20世紀初就已為人所知,但是這種過程如何由氧本身控制仍然是個謎。
  • 缺氧誘導因子可調控心肌肥厚
    哈爾濱醫科大學一項研究首次證實,當機體輕度缺氧時,HIF-1α(缺氧誘導因子-1α)可以調控心肌肥厚,該誘導因子有望為生理性或病理性心肌肥厚的防治提供新的靶點和藥物幹預策略。相關研究論文已於近期在國際著名雜誌《細胞分子醫學》上發表。
  • 我國發現類泛素蛋白酶控缺氧誘導因子1a功能機制
    新華網上海電 (仇逸、閔建穎)  11月2日出版的世界著名生物學期刊《細胞》上,刊載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程金科博士關於類泛素蛋白酶1調控缺氧誘導因子1a功能領域的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成果因具有腫瘤診斷與防治上潛在的應用前景而備受國際醫學科學界的關注。
  • PNAS:缺氧誘導因子介導乳腺癌細胞RhoA-ROCK1表達
    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PNAS雜誌上,強調了缺氧誘導因子在促進乳腺癌轉移的重要性。此外,編碼RhoA和ROCK1的基因以高水平在轉移性乳腺癌細胞中被打開。在一些情況下,這些蛋白水平的增加可以追溯到控制蛋白質的基因發生了錯誤。Semenza說,他和他的團隊搜尋引發他們高水平的另一個原因。研究表明,低氧條件下,缺氧誘導因子提高RhoA和ROCK1的生成。
  • 2019生理學或醫學諾貝爾獎因缺氧誘導因子,一位華人做出重要貢獻
    先簡單舉個例子,當我們在高海拔地區活動時,由於缺氧,人體的新陳代謝發生變化,開始生長出新的血管,製造新的紅細胞。這幾位科學家們做的正是找出這種身體反應背後的基因表達。他們發現這個反應的「開關」是一種蛋白質,叫做缺氧誘導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但其功能遠不止開關那麼簡單。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調控低氧誘導因子有望治癒癌症
    佔地球空氣21%的氧氣對動物的生命維持至關重要,為了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的能量,幾乎所有動物細胞中的線粒體都會利用氧氣,通過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不斷發揮作用。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理解人體內氧氣的供給平衡是如何實現的,血細胞中的紅細胞如何將氧氣輸送到人體各個部分很快被發現。
  • 諾獎新得主塞門薩:缺氧誘導因子如何影響癌症心血管
    諾獎新得主塞門薩:缺氧誘導因子如何影響癌症心血管 (原標題:諾獎新得主塞門薩上海講解:缺氧誘導因子如何影響癌症心血管)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張唯 張若婷
  • Cancer Cell:劉江等揭示腎癌發病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劉江課題組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腎癌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條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 的過表達和錯誤定位是引發腎癌產生的核心因素。
  • 缺氧誘導因子1α活性的動態調節對於正常B細胞發育至關重要
    缺氧誘導因子1α活性的動態調節對於正常B細胞發育至關重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 16:23:34 英國劍橋大學Natalie Burrows等研究人員發現,缺氧誘導因子1α活性的動態調節對於正常B細胞發育至關重要
  • 諾獎新得主塞門薩上海講解:缺氧誘導因子如何影響癌症心血管
    諾獎新得主塞門薩上海講解:缺氧誘導因子如何影響癌症心血管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張唯 張若婷 2019-10-29 11:39
  • 缺氧環境下分泌因子促進膠質瘤幹細胞自我更新
    缺氧是高級別膠質瘤微環境的標誌性特點,已證明與GSCs的自我更新有關。但目前缺氧調控GSCs自我更新的機制仍未明確。美國達特茅斯蓋澤爾醫學院分子和系統生物學的DA Almiron Bonnin等研究發現,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等分泌因子在缺氧環境中對GSCs的自我更新起重要作用,結果發表在2017年11月的《Oncogene》在線上。
  • 脂肪細胞缺氧誘導因子2α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脂肪細胞缺氧誘導因子2α可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6:27:55 近日,北京大學姜長濤(Changtao Jiang)及其研究團隊發現,脂肪細胞低氧誘導因子2α(HIF-2α)通過促進脂肪神經醯胺分解代謝來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 美國FDA授予默沙東HIF-2α抑制劑MK-6482突破性藥物...
    2020年07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默沙東(Merck & Co)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缺氧誘導因子-2α(HIF-2α)抑制劑MK-6482突破性藥物資格(BTD),該藥是默沙東腫瘤學管線中的一種新型候選藥物,用於治療與希佩爾·林道症候群(Von Hippel-Lindau
  • 缺氧其實很常見,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缺氧?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腎臟科江蘇省腎臟病臨床研究中心劉必成 王彬 李作林 伍敏缺氧引起的症狀與缺氧的程度、速度和持續的時間有關。輕度缺氧症狀可不明顯,重度缺氧則會引起機體一系列症狀。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缺氧症狀(如劇烈運動)。因為人體對短時間的缺氧有一定耐受力,所以短暫缺氧並不可怕,但是對缺氧症狀的頻繁出現甚至持續缺氧狀態就要提高警惕。氧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的人首先免疫力降低,易感冒、運動耐力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並且帶來缺氧相關的併發症。
  • 2019諾貝爾生理學獎:懂得垃圾分類的細胞因子
    和英國醫學家彼得·拉特克利夫發現, 這是因為在人體細胞中, 有一種懂得垃圾分類的細胞因子, 叫作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 他們發現,如果氧氣濃度太低, 缺氧誘導因子-1α就會進入細胞核,
  • 2019諾貝爾生理學獎:面對缺氧,懂得「垃圾分類」的細胞才是好細胞
    有一種懂得垃圾分類的細胞因子, 叫作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他們發現,如果氧氣濃度太低, 缺氧誘導因子-1α就會進入細胞核, 給相關的基因通報情況, 讓細胞趕緊做出反應。那麼,當人體不缺氧時, 缺氧誘導因子-1α又在做什麼呢? 它完全不發揮作用,因為它被人體當作垃圾分解掉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 醫學諾獎剛花落缺氧誘導機制,默沙東(MRK.US)早押注22億美元,還有...
    三位科學家獲獎因「發現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供應」而榮獲這一殊榮。人體內部的氧氣調節機制一直是基礎醫學研究的重點。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為人類了解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此外,HIF(Hypoxia-inducible factors,缺氧誘導因子)機制的發現也為多個疾病領域,如貧血,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