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ure | 抑制PCSK9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這促使全球科學研究團隊致力於探索新的腫瘤免疫治療靶點,以開發可用於PD-1/L1抗體不應答或耐藥患者的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或增強PD-1/L1抗體療效的方案。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腫瘤動物模型,證明了腫瘤細胞內脂質代謝相關分子PCSK9具有腫瘤免疫調節功能,基因敲除或者用特異性中和抗體抑制PCSK9活性,能增強腫瘤免疫治療效果。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1991 年,史丹福大學IngoSchmidt-Wolf 發表的研究報告稱一種通過多種細胞因子誘導產生的免疫細胞,即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簡稱CIK細胞)具有較強抗腫瘤效應。此後,CIK細胞治療腫瘤的臨床研究在我國廣泛開展。自2002年開始NK細胞、DC細胞、DC-CIK細胞、γδT細胞、TIL細胞等各種免疫細胞治療也慢慢興起。
-
免疫成像技術、策略及在免疫治療中的應用
免疫細胞間接標記法克服了與直接貼標相關的許多缺陷,間接標記策略包括病毒轉導或將報告基因轉錄到感興趣的免疫細胞中,報告基因可以是從螢光素酶(例如螢火蟲用來產生其特有的生物發光發光的酶)到編碼人體中不常見的酶的病毒基因的任何基因。
-
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耐藥的關係及應對
4.1 調節TME中基質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CAF為主的基質細胞及新生血管系統促進腫瘤的進展、耐藥等。所以如何減弱CAF作用及逆轉扭曲的新生血管網等對於克服基質成分引起免疫耐藥十分重要。4.2 靶向TME中細胞成分優化免疫治療策略Tregs是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細胞,通過靶向耗竭Tregs、抑制Tregs功能或幹擾TME中Tregs募集等是有效改善腫瘤免疫療效的方法。TAMs在TME中也表現出較大異質性和多種抑制性功能,所以針對TAMs的特點阻斷其抑制作用也是增強免疫療效的策略。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促炎細胞因子通過NK細胞FASL與腫瘤細胞Fas複合物的相互作用誘導腫瘤細胞壞死,從而誘導靶細胞凋亡。其他趨化因子(如CCl 3、CCl4、CCl5和CCl10)通過化學梯度將免疫效應細胞定向到腫瘤部位,而其他如IL-10和IL-6則在產生部位增強免疫活性。
-
HLAI類基因影響腫瘤免疫治療
HLAI類基因影響腫瘤免疫治療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1 14:44:17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Timothy A.
-
不斷創新的聯合免疫治療策略 或可有效防治腫瘤
效應免疫細胞可以攻擊生長在手術無法治療的區域的癌細胞。此外,免疫治療優先針對腫瘤,而不是健康的細胞和組織。因此,副作用是可以治療的,比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要輕。最後,免疫治療與免疫記憶的產生有關,在治療結束後維持長期的抗腫瘤反應。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免疫治療可能是一種對抗癌症的新方法。細胞因子治療癌症在20世紀80年代的臨床試驗中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胰膽管腫瘤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進展
在ASCO20虛擬教育項目中,教育課程「超越化療治療胰膽管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策略」,聚焦這些探索的新途徑,以及如何根據患者疾病的分子特徵量身定製可以改善預後的治療策略。 BTCs的靶向治療 Rachna T.
-
知己知彼 優化免疫治療策略——乳腺癌免疫治療現狀及進展
在乳腺癌中,PD-L1與T細胞上的PD-1結合,抑制腫瘤微環境中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從而使腫瘤細胞逃逸免疫細胞的殺傷作用。抑制PD-1/PD-L1通路,逆轉免疫抑制的腫瘤微環境,重新激活免疫系統,已經成為多種實體瘤的治療策略之一。
-
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時代到來的機遇與挑戰
新一屆的腫瘤與免疫治療研討會將在往屆的討論基礎上,增加腫瘤免疫治療、深度測序、非編碼RNA與腫瘤發生、腫瘤幹細胞與靶向治療策略、腫瘤細胞自噬、腫瘤臨床多中心與多學科協作研究等內容。我們真誠地邀請活躍在腫瘤基礎和轉化醫學研究第一線的科學和臨床工作者與會,見證腫瘤研究領域中的最新突破性理論和技術上的進展,共商開展國際水平的腫瘤轉化醫學研究的大計。
-
一種基於氟化高分子個性化腫瘤疫苗構建策略用於術後腫瘤免疫治療
責編 | 兮近年來,作為一種主動的腫瘤免疫治療策略,腫瘤治療性疫苗引起的抗腫瘤細胞免疫反應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理想。開發更有效的腫瘤治療性疫苗載體是腫瘤免疫治療領域的當務之急。,用於術後腫瘤免疫治療。在兩個皮下腫瘤模型和自發轉移的原位腫瘤模型中證明,F13-PEI/Mem個體化納米疫苗聯合免疫檢查點可以治療無法完全切除的轉移腫瘤。此外,在原位腫瘤模型中,我們觀察到該聯合策略具有強大的免疫記憶效應,可以有效地保護治癒的小鼠免受腫瘤的再次攻擊。
-
腫瘤免疫知多少:CAR-T治療實體瘤的障礙以及相應策略進展
理論上,共刺激分子,如CD28和CD137,可能有利於腫瘤部位CAR-T細胞的激活和存活。此外,阻斷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依賴的MDSC的擴增和PD-L1的表達可能是增強CAR-T細胞抗腫瘤作用的潛在途徑。腫瘤源性細胞因子是阻礙實體瘤腫瘤免疫治療效果的可溶性因子。TGF-β是一種抑制性腫瘤細胞因子,在抑制抗腫瘤反應中發揮重要作用。
-
NK細胞基礎生物學:抗腫瘤和腫瘤免疫
這些細胞因子參與其他淋巴細胞的招募和功能,例如增強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以及與DC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調節交叉調節網絡。NK細胞一旦遇到腫瘤細胞,就會釋放穿孔素和顆粒酶,分別穿透細胞質膜並觸發細胞凋亡。這些細胞被NK細胞認為是「非自我」,因為它們的MHC-I的減少/缺乏,而MHC-I在身體幾乎每一個健康細胞上都有表達。
-
【人物聚焦】李詠生教授:腫瘤免疫治療,這些事要知道——從免疫...
編者按: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時代,尤其近年來,各瘤種在免疫治療上相繼取得重大進展。那麼,腫瘤免疫治療的依據是什麼?免疫治療對所有腫瘤患者都適用嗎?如何為患者選擇適當的免疫治療藥物?發生免疫耐藥了怎麼辦?看似毫不相干的腸道微生物在腫瘤免疫治療中又有怎樣的作用?
-
腫瘤免疫治療新靶點—MDSC免疫檢查點c-Rel
Journal Club 06/11/2020近年來,腫瘤的免疫治療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理念,已成為目前及今後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手段。免疫治療通過增強抗腫瘤免疫應答去識別和殺傷癌變細胞,不僅可有效清除手術無法完全清除或轉移的腫瘤細胞,且特異性強,毒副作用遠低於放化療。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分為兩種,採取措施來激活或放大免疫系統反應的策略為激活免疫療法,反之,抑制免疫系統反應則稱為抑制免疫療法。免疫療法通過採用調控免疫系統的策略來達到恢復免疫系統平衡的目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極大抑制,因此,目前採用激活免疫系統療法來用於腫瘤的治療。
-
【學術前沿】王紅陽團隊發現NAD+代謝調節腫瘤免疫逃避和改善免疫...
但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因此,尋找行之有效的療效預測標誌和聯合治療是提高腫瘤免疫治療效果和推進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重要方法【2】。
-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
近20年來,以腫瘤疫苗、過繼細胞免疫療法(ACT)和免疫檢驗點單抗療法為代表的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腫瘤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凸顯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腫瘤疫苗也稱為腫瘤主動免疫療法,其來源於自體或異體腫瘤細胞或其有腫瘤特異性抗原(TSA)或腫瘤相關抗原(TAA)。
-
李進教授丨消化系統腫瘤迎來免疫治療新突破,期待免疫治療藥物納入...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多種惡性腫瘤中相繼獲得成功,掀起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浪潮。在消化系統腫瘤領域,免疫治療亦於近兩年斬獲重磅新突破,為廣大消化系統腫瘤患者帶來新的希望。在療效令人欣喜的同時,免疫治療藥物的臨床可及性問題亦是臨床關注的焦點。能否做到質優且價廉,甚至能否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對於免疫治療能否惠及更廣泛人群意義重大。
-
腫瘤免疫激動劑,為癌症免疫治療加「油門」
縱觀腫瘤的治療方案發展,從放化療、分子靶向治療再到腫瘤免疫治療,腫瘤治療的範式和思路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如今抗腫瘤的新藥研發已邁入了免疫治療時代。王結義博士曾在雅培/艾伯維工作22年,曾任美國雅培腫瘤研發首席科學家、艾伯維腫瘤免疫治療資深首席科學家,擁有豐富的抗癌新藥及腫瘤免疫研發經驗。「免疫激動劑,相當於給腫瘤免疫加『油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藥明康德全球首席醫學官Fred Hausheer博士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