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上每個點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所以,每個點都是入口,又可以從這個入口通達「全體」,故沒有哪個點是所謂「重點」之說。
天皇道吾問雲巖曇晟:「觀世音千手千眼,哪個是正手眼?」雲巖曇晟曰:「通身是眼。」
《金剛經》所謂「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何時「住」,何時便「降伏」,沒有「重點」,時時皆是「正手眼」,「住」和「降伏」只是同時,只是互相轉化,停心降伏意念之時全體自現。如今弄明白微積分是怎麼回事竟然是因為看《金剛經》,便又回想起大學四年裡可是被高數折磨得痛不欲生。微積分是在表達狀態,而高中以下的數學都是死東西,算個結果或者證明個結果出來,二者天壤之別。由此我初步做了個結論——高數沒學好的基本上都是認死理的,我本人以前就是這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我特意做了個小調查,詢問了身邊熟悉的人,有幾個腦袋相當活泛的竟然把高數玩得很溜,而學得吃力的真的都是擰勁頭。從普通數學到高等數學其實就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而形而下和形而上其實是一個,能融通的自然是能舉一反三,就像水一樣,都能繞過去,這樣的自然腦筋轉得快,而腦子轉得慢的就只能「吃一塹長一智」了。
狀態感是生機
「圓」的面積也是近似的,所謂「陰陽圓通」表達的是狀態,能隨時補進去,也能隨時抽出來,圓周率的除不盡即是「天道忌滿」,一旦「滿」就成定局而無法「圓通」,而一切都是要「流通」起來的,貨物要流通,貨幣要流通,血液要流通,圓上的每一點都可以是起點,也都可以是終點,我們要做的只是不妨礙這種「通」。
「著相」就是「停心一處」,停的結果就是「阻塞」,而停的原因是停在這「舒服」,它是相當於「不舒服」來的。什麼又是「舒適區」?一切容易做到的事都是「舒適區」,不分好壞,只要容易,「自虐」就很容易,所以有時候情願「自虐」也不願意對自己好些,因為對自己好些其實很難。明白了「每件事都沒有那麼容易」,人就會處處認真對待,會慢慢厚重起來,如此以來,「舒適區」自然而然就消弭了,沒有了「舒適區」就不存在「不舒服」,所有的「不舒服」皆因與「舒適區」比較而來,沒了「舒適區」著相就沒了落腳處。
《道德經》第二章所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美善」既已標榜就會引人爭相追逐,這種「舒服」本就是「惡」與「不善」了。接下來是進一步闡述這種相對應,即「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也就是說沒有有、難、長、高、音、前,就不會有無、易、短、下、聲、後,因為已經沒有了參照比較了。而如果自己心中存了這個「比」字,那自己的優勢也終究會在比自己強的人那裡轉化成劣勢。於是,第二章結尾會說「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不比!
保持動態的循環往復
《道德經》是在說狀態問題,第一章從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到最後一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就已經把問題講完了,就是講不清,保持個狀態,保持狀態幹嘛呢,幹什麼都行,就是「應變」。「玄之又玄」就是變化多端,「無名,天地之始」,生人之前何來名相;「有名,萬物之母」,世間名相都是人給定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只有不起私慾才能摸清變化無常;「常有欲,以觀其徼」,「徼」就是「界限」,私念既起就是「自我設限」,那個變化的奧妙就把握不住了。「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出」就是「歸一」,老子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倚」,樂極生悲,因炫耀而遭人妒忌打壓的事比比皆是,又怎知是福是禍。
所以,福要當禍看,禍要當福看,小事處謹小慎微,大事自然消化於端倪,大事都是小事釀成的。大事看作小事,小事看作大事,這就是「狀態轉化」,只有動起來才能「循環往復」。
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我最喜歡的是《倚天屠龍記》,無論又拍得如何,幾乎是每次都看,看不下去的都是自己起心動念不是,每部都有可取之處,不看就疏漏了。張無忌的父母就是世俗眼中的名門正派和魔教的結合,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作為武當派掌門的張三丰對此竟然沒有任何異議。以前只察其情而未通其理,現在明白張三丰是「常無欲,以觀其妙」,看人要動態看,魔教中人向善即是善人,正派中人作惡即是惡人,張三丰知張翠山為人,亦見殷素素其人,故不下定論。再看他的徒弟們,武當七俠個個成才,倒黴的事另說,但七人一不迂腐,二從無害人之發心。而且張無忌在他的教育下始終保持淳樸的心境,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人在武當山的時候也是質樸的,那就是周芷若,直到她被送去峨眉派。
「光耀峨眉」、「懲奸除惡」這些滅絕的口號是沒毛病的,但電視外的我們明顯能明白滅絕就是周芷若命運多舛的始作俑者。她確實一心為公,甚至並不怕死,但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對比張三丰就應該很清楚了,滅絕師太是標準的「趣向真如亦是邪」,這就是「居」或者說是「著相」,看人死板,只看名相不看其人究竟如何,再看看她帶出的徒弟尤其是丁敏君,就知道她給峨眉孕育了怎樣的土壤。周芷若實際被她逼出了強迫症,甚至在滅絕死後強迫症仍然自動運行在周芷若身上,以至於後來為了「光耀峨眉」硬生生走上了邪路。
所以,周芷若不會幸福,逆著天性被逼出來的人沒有一個會幸福。不但如此,一旦被逼出來強迫心理,就會影響他周圍的人,以至於和他交往的人會感覺「怕」。張無忌明確說過對周芷若就有這個「怕」,這是張無忌的人格自我保護模式啟動了。
水無常勢
那如果張無忌和周芷若硬是在一起了會如何呢?周芷若會不斷改造他,直到複製成自己,就像滅絕對周芷若一樣,我們身邊一定也有很多人喜歡說「這件事要這樣做,那件事要那樣做,像我這麼想這麼做才是對的……」,這就是他們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是他們的「舒適區」,他們的舒適區就是別人的「難受區」,讓人難受就會對他們敬而遠之。
所謂「九陽神功」護體,即是《金剛經》的「善護念」,所謂「乾坤大挪移」,即是《心經》的「顛倒夢想」,六祖的「若於轉處不留情」。
《金剛經》五千言,《道德經》也是五千言,佛家有《心經》五百字,道家也有《陰符經》五百字。
「陰符」者,「暗合」也,「暗合」者,「動中相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