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之又玄:微積分所蘊藏的《金剛經》奧秘

2021-01-08 徙竹散人
微積分

微積分上每個點的意義都是相同的,所以,每個點都是入口,又可以從這個入口通達「全體」,故沒有哪個點是所謂「重點」之說。

天皇道吾問雲巖曇晟:「觀世音千手千眼,哪個是正手眼?」雲巖曇晟曰:「通身是眼。」

《金剛經》所謂「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何時「住」,何時便「降伏」,沒有「重點」,時時皆是「正手眼」,「住」和「降伏」只是同時,只是互相轉化,停心降伏意念之時全體自現。如今弄明白微積分是怎麼回事竟然是因為看《金剛經》,便又回想起大學四年裡可是被高數折磨得痛不欲生。微積分是在表達狀態,而高中以下的數學都是死東西,算個結果或者證明個結果出來,二者天壤之別。由此我初步做了個結論——高數沒學好的基本上都是認死理的,我本人以前就是這樣,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我特意做了個小調查,詢問了身邊熟悉的人,有幾個腦袋相當活泛的竟然把高數玩得很溜,而學得吃力的真的都是擰勁頭。從普通數學到高等數學其實就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而形而下和形而上其實是一個,能融通的自然是能舉一反三,就像水一樣,都能繞過去,這樣的自然腦筋轉得快,而腦子轉得慢的就只能「吃一塹長一智」了。

狀態感是生機

「圓」的面積也是近似的,所謂「陰陽圓通」表達的是狀態,能隨時補進去,也能隨時抽出來,圓周率的除不盡即是「天道忌滿」,一旦「滿」就成定局而無法「圓通」,而一切都是要「流通」起來的,貨物要流通,貨幣要流通,血液要流通,圓上的每一點都可以是起點,也都可以是終點,我們要做的只是不妨礙這種「通」。

「著相」就是「停心一處」,停的結果就是「阻塞」,而停的原因是停在這「舒服」,它是相當於「不舒服」來的。什麼又是「舒適區」?一切容易做到的事都是「舒適區」,不分好壞,只要容易,「自虐」就很容易,所以有時候情願「自虐」也不願意對自己好些,因為對自己好些其實很難。明白了「每件事都沒有那麼容易」,人就會處處認真對待,會慢慢厚重起來,如此以來,「舒適區」自然而然就消弭了,沒有了「舒適區」就不存在「不舒服」,所有的「不舒服」皆因與「舒適區」比較而來,沒了「舒適區」著相就沒了落腳處。

《道德經》第二章所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美善」既已標榜就會引人爭相追逐,這種「舒服」本就是「惡」與「不善」了。接下來是進一步闡述這種相對應,即「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也就是說沒有有、難、長、高、音、前,就不會有無、易、短、下、聲、後,因為已經沒有了參照比較了。而如果自己心中存了這個「比」字,那自己的優勢也終究會在比自己強的人那裡轉化成劣勢。於是,第二章結尾會說「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不比!

保持動態的循環往復

《道德經》是在說狀態問題,第一章從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到最後一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就已經把問題講完了,就是講不清,保持個狀態,保持狀態幹嘛呢,幹什麼都行,就是「應變」。「玄之又玄」就是變化多端,「無名,天地之始」,生人之前何來名相;「有名,萬物之母」,世間名相都是人給定的;「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只有不起私慾才能摸清變化無常;「常有欲,以觀其徼」,「徼」就是「界限」,私念既起就是「自我設限」,那個變化的奧妙就把握不住了。「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出」就是「歸一」,老子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倚」,樂極生悲,因炫耀而遭人妒忌打壓的事比比皆是,又怎知是福是禍。

所以,福要當禍看,禍要當福看,小事處謹小慎微,大事自然消化於端倪,大事都是小事釀成的。大事看作小事,小事看作大事,這就是「狀態轉化」,只有動起來才能「循環往復」。

金庸的武俠小說裡我最喜歡的是《倚天屠龍記》,無論又拍得如何,幾乎是每次都看,看不下去的都是自己起心動念不是,每部都有可取之處,不看就疏漏了。張無忌的父母就是世俗眼中的名門正派和魔教的結合,不過令人驚訝的是作為武當派掌門的張三丰對此竟然沒有任何異議。以前只察其情而未通其理,現在明白張三丰是「常無欲,以觀其妙」,看人要動態看,魔教中人向善即是善人,正派中人作惡即是惡人,張三丰知張翠山為人,亦見殷素素其人,故不下定論。再看他的徒弟們,武當七俠個個成才,倒黴的事另說,但七人一不迂腐,二從無害人之發心。而且張無忌在他的教育下始終保持淳樸的心境,與此同時,還有另一個人在武當山的時候也是質樸的,那就是周芷若,直到她被送去峨眉派。

周芷若

「光耀峨眉」、「懲奸除惡」這些滅絕的口號是沒毛病的,但電視外的我們明顯能明白滅絕就是周芷若命運多舛的始作俑者。她確實一心為公,甚至並不怕死,但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對比張三丰就應該很清楚了,滅絕師太是標準的「趣向真如亦是邪」,這就是「居」或者說是「著相」,看人死板,只看名相不看其人究竟如何,再看看她帶出的徒弟尤其是丁敏君,就知道她給峨眉孕育了怎樣的土壤。周芷若實際被她逼出了強迫症,甚至在滅絕死後強迫症仍然自動運行在周芷若身上,以至於後來為了「光耀峨眉」硬生生走上了邪路。

所以,周芷若不會幸福,逆著天性被逼出來的人沒有一個會幸福。不但如此,一旦被逼出來強迫心理,就會影響他周圍的人,以至於和他交往的人會感覺「怕」。張無忌明確說過對周芷若就有這個「怕」,這是張無忌的人格自我保護模式啟動了。

水無常勢

那如果張無忌和周芷若硬是在一起了會如何呢?周芷若會不斷改造他,直到複製成自己,就像滅絕對周芷若一樣,我們身邊一定也有很多人喜歡說「這件事要這樣做,那件事要那樣做,像我這麼想這麼做才是對的……」,這就是他們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是他們的「舒適區」,他們的舒適區就是別人的「難受區」,讓人難受就會對他們敬而遠之。

陰符經

所謂「九陽神功」護體,即是《金剛經》的「善護念」,所謂「乾坤大挪移」,即是《心經》的「顛倒夢想」,六祖的「若於轉處不留情」。

《金剛經》五千言,《道德經》也是五千言,佛家有《心經》五百字,道家也有《陰符經》五百字。

「陰符」者,「暗合」也,「暗合」者,「動中相契」也。

相關焦點

  • 金剛經的思想重心是什麼?
    《金剛經》說"無相"而沒有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二、著重"無我"的菩薩行:如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
  • 陰陽師金剛經單眼哪裡多
    陰陽師金剛經單眼哪裡多?
  • 清華研究揭示蘊藏的奧秘
    這一特徵蘊藏什麼奧秘?近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博士生程彬、教授寶音賀西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的合作者,在《自然·天文學》發表文章,揭示「陀螺型」小天體的成形機制。利用自旋加速導致風化層失穩的理論模型和顆粒仿真,結合最新的小行星探測數據,他們認為,風化層-巨石耦合演化機制導致了陀螺型小天體的主要地質特徵。
  • 《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說說《金剛經》中的「無相」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還是那句話,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作為一部專門討論「空的智慧」的寶典,《金剛經》中的許多地方都提到了一個名詞:「相」,那麼「相」是什麼意思呢?「無相」又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經典,相信學佛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此經,也都讀過此經,可還有一些人,對於學習金剛經的好處,並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好處一、增長福德。
  •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中的科學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為方便對照,搜了些以往的註譯,如:(1)王弼注老子道德經【王弼(226—249年),字輔嗣,山陽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人。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虛,可以觀其始物之妙。徼,歸終也。凡有之為利,必以無為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
  • 《金剛經》中人們喜歡的三句話,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
    《金剛經》譯成漢文以來,受到世人的喜愛,有人每日讀誦,有人已經熟記在心,受持讀誦此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縷暖陽。經中般若妙義頗深,給世人帶來了無量的智慧。這三句話看起來很簡單,通俗易懂,其實蘊藏著很深的智慧,讀懂了快樂一生,體悟了成就佛道。世人的一切心思無非是追憶過去的悲歡離合、執著現在的名聞利養、攀緣未來的榮華富貴,心的著落主要是在這三個方面。可是,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尚未到來,現在的即將過去,三種心都不可執著,無論哪一種心,都是有相的。
  • 金剛經名字的含義你知道嗎?
    佛法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其中有一本經典的佛經就是金剛經,相信很多的人都是聽說過這本經書的,而且有很多的人也是通過這本經書開悟的,甚至是修行成佛,但是大家知道金剛經名字的意思是什麼嗎?而金剛經的全名含義連起來就是,像金剛一樣銳利的大智慧,是可以幫助眾生到達涅槃的彼岸。同時也說明了這本金剛經中包含了非常高的智慧。
  • 無住生心——《金剛經》系列導讀之四十三
    結合《金剛經》後邊的經文,這個心指的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通俗地講,就是成佛的心。當然大乘佛法的成佛,不是自我的成佛,而是度一切眾生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個心是世俗諦菩提心。什麼是「清淨」?佛教說清淨,對應的那個詞叫「染汙」或「雜染」。那什麼是清淨、不染汙?基於空性而發的菩提心,就是清淨的心。所以生清淨心,就是生起菩提心。大菩薩們應該怎麼樣生起菩提心呢?
  • 《金剛經》中有兩句處世名言,悟透了,受益終生
    佛教有繁多經典,但是有這麼一本經被稱之為「經中之經」,那就是《金剛經》。《金剛經》不是講述四大金剛的經文,《金剛經》的全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經》就是一本讓人能夠斬斷煩惱,去掉妄執的佛教經典。《金剛經》在佛教的地位是第一無二的,對於剛入佛門的人來說,想要了解佛法,是必須要從《金剛經》著手去通讀,但是對於一個修為高深的佛教高僧來說,一本《金剛經》還是讀不完,讀不盡。哪怕對於一個沒有皈依佛門的世俗人來說,《金剛經》也可以讓人領悟到人生不一樣的真諦和智慧。
  • 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金剛經的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金剛經承認一個真理,一個至道,並不認為一切宗教的的教化僅限於勸人為善而已。金剛經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句子,幾乎都是重點,都是精華,都能啟迪人的智慧,有許多人明白了金剛經中一句話就能夠悟道,就像禪宗六祖,因為聽五祖講解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曰: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金剛經》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
    《金剛經》雲「一切眾生相,皆是非相」意思是說我們所有看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實相。其實是告訴我們生命最終的,真相就是一個「空」。比方說我們崇拜英雄,其實我們崇拜的並不是英雄,這個人本身這個人和我們非親非故,沒有什麼感情基礎,我們崇拜的其實是,他的精神、思想和行為。
  • 金剛經:釋迦牟尼講法49年,核心內容只有一個字!
    特別是看過金剛經的人,都知道這個字,這個字就是空字。佛教因此被稱為「空門」,出家人有時也被稱為「空門弟子」。在大乘佛教的經典中,金剛經是針對上根人說的一部經。我們熟知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就是聽聞金剛經而悟道。而金剛經,就是佛經核心內容中,般若部經的核心。金剛經的核心內容,就是一個空字。
  • 金剛經丨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連載184
    ——弘一法師  請繼續收聽  《印光大師永懷錄·有聲書》  四、印祖講道理 修學要旨篇  金剛經  金剛經>  《金剛經》教人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廣行六度萬行,上求下化,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金剛經》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這是佛在勸導發菩提心者,發心度脫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卻不執取有眾生得滅度。因為眾生心性當體即是無餘涅槃,但因迷惑顛倒,幻化成生死輪迴之相。眾生心本具無餘涅槃,只因迷失真如而起無明,成為煩惱業苦。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金剛經》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德山禪師對《金剛經》下了很深的功夫研究,著作了一部《青龍疏抄》。聽說南方提倡「頓悟成佛」之說,頗不以為然,便帶著《疏抄》南下,準備破斥此一邪說。  到了南方,路上經過一所賣餅的小店,德山腹飢,欲買餅作為點心充飢。店中僅一老婆婆,見德山買點心,當即問「你肩上擔的是什麼啊?」
  • 單眼和尚金剛經在哪 單眼和尚金剛經具體位置
    接下來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陰陽師單眼和尚金剛經位置,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來看看吧! 單眼和尚金剛經具體位置 單眼和尚金剛經,那麼對應的妖怪就是獨眼小僧 探索副本 第十一章(7個) 武士之靈
  • 深地探測:探索大地蘊藏的奧秘(圖)
    這個耗資11億,集合了12位院士、200多名研究員以及上千名科研人員的地球深部探測工程,希望從深層次了解中國人關心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從我國三級臺階地貌成因到油氣蘊藏、礦產分布,一直到青藏高原的擴展還將在四川盆地產生何種地質變動。  專項自實施以來,完成了青藏高原、華南—中央造山帶、華北和東北等四條超長深地震反射剖面,在我國東部長江中下遊和南嶺成礦帶開展的礦集區立體探測卓有成效。
  • 佛陀為什麼在金剛經中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要正確的理解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就必須要牢記,金剛經的主旨是要實現正等正覺。如果脫離了正等正覺,偏離了正等正覺,我們就無法理解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 南懷瑾讀《金剛經》:它揭示了人生9大真相,讓人如夢初醒
    關於人生的真相,《金剛經》中,佛陀以處世人的姿態告訴眾弟子和眾生,它告訴我們人生的終極秘密是什麼?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什麼?萬物變化的規律是什麼?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可以讓你我在每一個當下都洋溢著生命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