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過七旬才中進士 因這首揭露戰爭殘酷的詩一炮而紅流傳千古

2020-12-04 布衣談詩詞

公元901年,曹松、王希羽、劉象、柯崇、鄭希顏等五人同榜及第,這五位進士均已年過六旬,其中曹松更是已經71高齡。當時的人把這次放榜叫做「五老榜」。曹松中第後被授任校書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管理員),後任秘書省正字(相當於校正書籍中錯誤的官員)。

雖然曹松71歲才中第,但他作的詩才能,絕對能輕易地甩開一大堆人。他一生都在為生計奔波,但也一生都在讀書考試並吟詩作賦。他苦吟著,為戰亂中不幸的百姓,無辜的平民。他憎恨著,那些操戈作禍,裂地封侯的亂臣賊子。憤怒出詩人,他的《己亥歲感事》就是明證,他也憑藉這首詩流傳千古。

《己亥歲感事》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此詩是詩人在廣明元年(公元880年)追憶鎮海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地方軍區司令)高駢徵討黃巢起義軍而作。安史之亂後,戰火從河北燒到了中原,將原本的開元盛世燒得一乾二淨。

到了唐末,宦官當權藩鎮林立,社會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也因此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唐王朝集結最後的力量對農民起義進行窮兇極惡的鎮壓,大江南北都成為了烽煙四起的戰場。此詩題名「己亥歲」,以幹支為題,以示紀實,明確表明了詩人對現實的批判態度。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說的是富饒的江漢流域都已繪入戰圖,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詩人曹松的家就在安徽,正是位於江漢流域,對於戰火燃燒到自己的家鄉,詩人深有感觸,但表達得很委婉,不直說戰禍殃及江漢流域 (澤國 ),而只說這一片河山都已繪入戰圖。

戰火紛飛,生靈塗炭,打柴者為樵夫,割草者為蘇,生民何計呢?還圖什麼呢?就連簡單地活下去都成了奢望,更加不要提什麼更高的願望了。看似輕描淡寫的這句話,背後卻是血淋淋的事實,為下面作者的高聲疾呼埋下伏筆。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便是千古流傳的名句了,這一句深深地反映了戰爭的現實,字裡行間流露著血與淚。為什麼要勸別人不要封侯呢?因為在鎮壓黃巢起義軍的過程中,高駢因殺人無數,受到大量封賞。在古代封侯獲賞往往取決於戰功,而戰功又是以殺敵數量(斬獲敵人首級)為依據的。那些平民百姓、普通士卒往往會成為戰爭的犧牲品,可他們又有什麼罪過呢?

句中運用了強烈對比手法,「一」與「萬」、「榮」與「枯」的對照,令人觸目驚心。而且「骨」字的運用,極為形象,令人駭目。它揭示了一個血淋淋的現實,戰亂年代的功成名就、封侯拜相都是建立在大量殺戮、生靈塗炭基礎上的,一個人的成功是千萬人的生命換來的。全詩的前三句只用意三分,詞氣委婉,最後一句「一將功成萬骨枯」十分刻意,擲地有聲,相比之下更覺字字千鈞。

相關焦點

  • 三首流傳千古的小詩,四個膾炙人口的成語,孟郊憑此成就名傳千古
    這是一首流傳千古的名篇,詩人早年漂泊無依,貧困潦倒,直到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可貴,於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詩。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在我國眾多詩詞中,悼亡是一個常見的主題,期間更是有許多佳作,譬如: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陸遊的《沈園二首》、元稹的《遣悲懷三首》、白居易的《夢微之》……每一首都堪稱經典之作,其中更不乏眾多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誠知此恨人人有
  • 這首戰爭詩讓曹操潸然淚下,它絲毫不亞於「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小雅·採薇》是《詩經》中的千古名篇,尤其是結尾士卒歸途中高聲吟唱「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情景更讓無數人動情。連王立群老師也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多次盛讚這首詩。這首詩在漢末已經在洛陽一帶廣為傳唱。在電視劇《軍師聯盟》中,當重病的曹操與司馬懿一起乘車去郊外,很多小孩子在傳唱這首詩,司馬懿把它念給曹操聽時,曹操聽後不禁潸然淚下。十五從軍徵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
  • 月落烏啼霜滿天,張繼這首詩犯了個致命錯誤,為何還能千年流傳?
    《楓橋夜泊》這首詩影響力有多大呢? 可以說蘇州的寒山寺、楓橋之所以能夠成為無數文藝青年追捧的旅遊勝地,全因張繼的這首詩。 90年代風靡一時的歌曲《濤聲依舊》,靈感來源就是這首《楓橋夜泊》。
  • 這首邊塞詩,僅20字寫出戰爭的殘酷,但卻被數學家華羅庚所質疑!
    比如說,「詩鬼」李賀就曾寫過一組《南園十三首》,在詩中,李賀將自己對於邊塞的嚮往以及對於青年人的希望融入其中。但是邊塞詩的作者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過邊塞、都上過戰場、都體驗過馬嘶鹿鳴的殘酷,他們筆下的詩句絕大多數是詩人們靠想像而寫出來的。今天我們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被廣泛質疑的一首,就連數學家華羅庚都在讀後疑惑叢生。
  •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為何能成為千古佳句的呢?
    在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百花園中,唐詩堪稱是靚麗豔美的精品之花,而在眾多的唐詩中,更是有許多耳熟能詳的詩句,成為了歷史文化藝術百花園裡真正的美麗奇葩。比如唐代著名文學家、「詩豪」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就是意境深遠,鼓勵人心的千古佳句。那麼,這一詩句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呢?
  • 曹丕寫了句詩沒紅,李煜和李商隱各仿寫一句,寫成了兩個千古名句
    若要問這兩種情況哪種情況更常見,很顯然是第二種,因為經典詩若真的那麼容易被超越,那千古名作還不滿大街都是了。但真正的高手,不但有這種能力,還有把一句不怎麼紅的詩,寫成經典的能力,這就更了不得了,我們一般把這種能力叫做點石成金。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兩個點石成金的千古名句。 1000多年前,魏文帝曹丕寫了一組《燕歌行二首》。曹丕其實是個很有文採的人,這一點和曹操和曹植一樣,只是被很多人忽視了。而它這組詩,在文壇也是很有影響力,直接影響了初唐很多詩人的詩風。
  • 杜牧很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句語意雙關,妙絕千古!
    浩如煙海的詩歌中,大多數是憂愁之作,或傷春悲秋,或懷才不遇,或羈旅之苦,等等。相比而言,抒寫歡愉的詩歌就要少得多了。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及第後寄長安故人》,便是一首抒寫歡愉的千古名作。《及第後寄長安故人》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這首詩所說的歡愉之事,便是進士及第。對於唐代科舉制度而言,進士及第可謂難如登天。既要朝中有人舉薦,又要自身小有名氣。
  •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
    楓橋夜泊的作者張繼,考試落榜寫下這首詩,卻因一女子病逝圖片來源於網絡,文章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的歷史非常的悠久,它在漫長的文化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特的文化底蘊。於是在極其漫長的文化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中國所特有的詩詞文化。詩詞歌賦在古時候可以說的上是無處不在,這一點我們從古代的那些詩詞歌賦中就可以窺見。中國古代的詩詞發展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僅僅是一部全唐詩就收錄了唐朝詩人所寫的四萬兩千多首詩。當然因為當時社會安定,也就導致那個時期湧現出了大批的像李白、杜甫這樣優秀的詩人,有這麼多優秀的詩作流傳到現在也就不足為奇了。
  • 科學家覺得白居易千古名句有錯,登山考察了後,才知白居易有多牛
    100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杜牧在江南寫了首千古名作《江南春》,頭兩句是這樣的「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兩句詩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畢竟這是一個千古名句,這首詩也入選課本多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朝時,這首詩曾受到大文豪楊慎的質疑,他認為這「千裡鶯啼」擺明了是胡說,誰能聽到千裡外的鳥兒叫,於是他建議改成「十裡」。因為這個話,楊慎被後世笑話了幾百年。楊慎這種品讀古詩的方法,確實讓人覺得有些好笑。一首詩作,若只看字面是否合理,那還有什麼意境和詩性可言。但大家還別說,像楊慎這樣愛挑刺的文人,還真不是一兩個。
  • 這4首描寫中秋月亮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
    這首詞堪稱千古絕唱,讓人們津津樂道。但如果你只會背《水調歌頭》這一首中秋詩詞,那就有點out了。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這4首描寫中秋的絕美古詩,同樣流傳千古,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 劉禹錫贈送歌妓的這首詩,不僅抱得美人歸,還創造出一個經典成語
    詩中從糧食的來之不易,推及到對農民辛苦勞作的同情。此時的李紳,也因為在朝為官不得意,貶至蘇州。李紳和劉禹錫是同齡人,都出生在大曆七年即公元772年。但是,都是為官,都是被貶,李紳和劉禹錫還是有所不同的。劉禹錫當年支持杜佑的永貞革新而受到牽連,李紳卻是在貪圖富貴的路上選擇了宰相李德裕做靠山。
  • 他寫的大量諷喻詩,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橫徵暴斂
    他在長安住了三年,因無事可幹,於貞元六年(790)返回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居住。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參加鄉試中選,來到長安準備參加進士考試。十六年(800),他考中進士,十八年(802)冬,他參加吏部會試,中「拔萃」科,任秘書省校書郎。這年,白居易將家由徐州遷到長安城的常樂裡居住。憲宗元和元年(806)四月,他應「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的科考,列第四名,被調任周至縣尉。
  • 一輪含有「紅」字的飛花令,首句是人人皆知的千古名句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的「紅」代表著果實的成熟;「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燻籠坐到明」中的「紅」代表人容顏的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中的「紅」代表著花顏色。有「紅」字的詩句,是如此的動人心弦,所以下面給大家介紹一輪含有「紅」字的飛花令,讓大家繼續領略帶有「紅」字的詩詞句,而首句是人人皆知的千古名句。1.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詩句出自王維的名篇《相思》,這首詩本是借詠物來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而這兩句流傳千古,常被今人引用來表達情人間的相思。2.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
    原文標題:他把他睡的懶覺寫進了一首詩,這首詩又被寫進教科書,每個小學生都要背誦!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一問一文,ID:dainikaiw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這是一個唐朝的大詩人,這個人很會寫詩,會寫到什麼程度呢?睡個懶覺他都能給你整出一首詩,而且這首詩還被寫進了語文課本!
  • 此詩表達所有考生的心願,末尾兩句流傳千年,還誕生了兩個成語
    事後,他意猶未盡地寫下了這首絕句: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看到這裡,很多讀者都知道了,他就是唐朝苦吟派詩人孟郊。那首著名的《遊子吟》就是出自他之手筆,除此之外,這首《登科後》也是他的代表作。我們知道,古代的職業分工相對較少,而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學而優則仕。怎麼能夠仕?
  • 蘇軾寫了一首流傳千古的奇詩,順著讀是天亮了,倒著讀是天黑了
    而迴文詩這一體裁早在公元前206年的漢代時就已經出現,經過發展後,到公元226年時已經極為盛行,也逐漸成為許多文人作詩時優先選擇的一種體裁。迴文詩不同於其他體裁古詩的地方在於他的讀法,譬如拿《茶壺迴文詩》這首迴文詩來說,他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不管你從哪一個字開始讀起,最終都能成為一首五言絕句。如果把所有可能的讀法全都讀一遍,那麼這首詩就可以演變出四十首詩,的確讓人嘆為觀止。
  • 王維懷念友人,寫下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家喻戶曉!
    縱觀我國古典詩詞史,因懷念某人而作的相思詩詞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有流傳千古的名作。如李白《三五七言》中的「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中的「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等。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些僅憑半句就流傳千古的詩句
    ——《金銅仙人辭漢歌》這是李賀流傳於世的三句千古名句之一,另外兩句分別是「雄雞一聲天下白」、「黑雲壓城城欲摧」。這首詩是李賀藉助金銅仙人辭漢的史事,來抒發自己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輩。關於李賀的身世我們都知道,他不僅英年早逝,早年還曾經因為父親的名字沒避諱,而被取消了科舉的資格。因此李賀在抒發這種感情時,他是深沉動人的,聞者無不為其扼腕嘆息。
  • 孟郊這兩首詩,從少年遊到殿前歡,寫盡人生百態
    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 。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