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院,那個有著頑強,不服輸信念的麥克墨菲

2020-12-05 zl猜你喜歡

《飛越瘋人院》絕對是我看過的最震撼心靈的影片,這個故事病態,瘋狂,也有著一種魔力,深深的吸引著你的目光,讓你沉迷其中的劇情裡,並且讓你欲罷不能,時不時的想讓你翻出來,再看一遍。

故事內容講的是一個小夥子麥克墨菲為了逃避作為犯人必須進行的勞動改造,他故意裝成神經病,想要被送到精神病院裡。然而當他真的在精神病院裡時,他感到這裡和他想像中的不同。

精神病院裡的護士長是這裡的王,是這裡的主宰者,她有一套自己的規則,並強制這裡的人都要遵守這個規則。而這裡沒有一個人敢當著她的面反駁她。同時她也是個惡魔,喜歡折磨她的病人,有時候會拿言語來侮辱她的病人,更甚者,會把病人送到電擊室裡,狠狠的電擊這些可憐的病人。

麥克墨菲非常看不慣護士長的行為,所以經常找理由拐彎抹角的罵護士長,他認為護士長的行為極不人道。而護士長也看在眼裡,所以處處針對麥克墨菲。護士長會用非常大的聲音,普通人絕對接受不了的聲音為這些病人放歌,這些病人不敢反抗,可麥克墨菲不是。

在之後的看比賽電視時,護士長不想讓這些病人有任何娛樂,接觸到外面生活。所以拒絕了這些病人的要求。但麥克墨菲提議用投票的方式解決,少數服從多數,最後他獲勝了。然而他們還是沒能看成電視,原因是護士長認為觀看節目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不能再看。這裡充滿著大量的規則,讓人喘不過氣來。

只是這裡被關著的是一群瘋子,他們就要受到這樣的對待,沒有人權,沒有人會平等的對待他們,他們體會不了身為一個人的尊重。看到這裡我感覺十分悲哀。

換個思維,也許我們才是他們眼中的瘋子,到底是什麼樣的標準判斷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我們有權利這麼做嗎,實在太過悲哀。每次一想到這些事情,看到影片中麥克墨菲被他的好朋友酋長用手捂死那刻,我就想哭,這個世界到底有誰主宰,實在太過殘忍。

影片裡的麥克墨菲帶領瘋人病院裡的病人逃離瘋人院,帶他們見識外面的自由生活,可是他們還是逃不了,逃不脫他們的悲慘命運。我是真心佩服麥克墨菲,他身上有著頑強,不服輸的信念,那是人類最寶貴的。他待人真誠,他是真心為這群病人著想的人,然而這個人最後被護士長送進電擊室裡,折磨的半死。

然而,他還是不放棄,他的意志還是在那頑強的存在,但酋長把他捂死也是好的吧。要不然,他肯定會被會被護士長,折磨到死。他的生活裡始終不見太陽,實在太可憐了。人和人之間怎麼會有這樣的關聯,護士長身上的固執,自以為是,害了多少像麥克墨菲一樣的病人。

相關焦點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是英雄還是反英雄?
    作為獨攬九項奧斯卡獎項的最佳影片,《飛越瘋人院》無論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整體製作來說,都堪稱美國電影史上的難得佳作。影片以追求人的自由為主題,展現了人性泯滅和社會兩極分化的殘酷現實。某一天,一個瘋人院送來一個不速之客:麥克墨菲。麥克墨菲是個偽罪犯,他為逃避勞動改造而假裝精神失常。來到瘋人院後,麥克墨菲以自己的魅力和獨立性,帶領患者做各種「違規」的事,最終打破了「統治者」護士長專制的日常秩序,同時也因此付出了慘痛代價。很顯然,麥克墨菲是電影導演肯定的正面人物。
  • 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演 主創解讀「麥克墨菲的結局」
    中新網5月31日電 由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5月3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劇中,麥克墨菲的結局以死亡告終,主演馬仁傑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他本身的性格有悲劇色彩,從一開始他就在賭,從小賭到大,最後賭上了性命」。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做額葉切除手術 追求自由必定走向悲劇?
    由傑克·尼克爾森飾演的麥克墨菲因為對路易絲·弗萊徹飾演的冷漠護士長逼死好友的事,難平憤怒,試圖掐死護士長,被阻止後被瘋人院強制做了大腦額葉切除手術,徹底成為了植物人。從最另類活躍的病人變成了最聽話的病人,徹底失去自由意識。
  • 《飛越瘋人院》評價高是因為什麼?
    上映於1975年的電影《飛越瘋人院》是當年度電影界當之無愧的贏家,影片於當年一舉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除了獲得了專業評論家的青睞,電影同時收穫了大眾的口碑,時至今日,都被認為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時間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 《飛越瘋人院》: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電影作品
    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裡的主人公麥克·墨菲就是一個「不經意」闖入精神病醫院的正常人,沒錯,那就是美國電影——《飛越瘋人院》。而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最終治療方法就是片中麥克·墨菲最後所接受的額葉切除手術,術後的人會喪失很多功能,包括原有的很大一部分性格,幾乎就是一個行屍走肉,與正常人相比唯一相同的地方只不過是還能呼吸而已。
  • 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
    這是中國版話劇《飛越瘋人院》第二輪演出時的一幕,死亡被直接地呈現。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飛越瘋人院》並不陌生,更多的人已通過電影知道了這個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他挑戰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始計劃著帶領一眾病人逃離瘋人院。
  • 轟動一時的高分電影《飛越瘋人院》看了只能叫人「無語凝噎」
    其實導演的目標很明確,一開始就設立了片中的兩大對立群體,一邊是以護士長為首的管理者,另一邊是以男主麥克墨菲為代表的被管理者。雖然在瘋人院中,被管理的病人是弱勢群體,但是他們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卻無比精彩。麥克墨菲的到來無疑給瘋人院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在麥克墨菲和護士長的第一次正面交鋒時,護士長覺得自己的控制權利受到了威脅,所以會處處和麥克墨菲作對,另一邊是正常人的麥克墨菲肯定不想被規矩束縛,所以麥克墨菲成了病友們的靈魂領導人。
  • 影史最經典電影之一《飛越瘋人院》影評
    《飛越瘋人院》是於1973年,由米洛斯.福爾曼根據坎.凱西同名暢銷小說改編拍攝的電影[小說發表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的年代是美國十分動亂的年代,造成了當時大多的一些報紙,小說與電影所表達多是具有批判性的,小說中的諷刺意味更加的明顯]《飛越瘋人院》可以說的是美國電影歷史上最經典的影片之一。
  • 《飛越瘋人院》——麥克墨菲一定要死嗎
    《飛越瘋人院》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於1975-11-19在美國上映。獲得第48屆奧斯卡,獲5項大獎,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60年代的美國,美越戰爭正是激烈的時候,而那時的年輕人反對戰爭,追求和平,追求個性解放。
  • 《飛越瘋人院》:那些自作聰明,看似風光的人,最後都是犧牲品
    開始,當這一部《飛越瘋人院》看過之後,一個非常大的想法是,自由它是一直隨處存在,當你意識到可能被困,但又不可逃脫之時,也許你僅僅是去試著去走出第一步,就可以掙扎出去,找到自由。倘若依著您的想法,觀眾在最初就曉得不少的瘋人,他們都是被強而抓進那裡的話,那麼相信大部分觀眾都會覺得護士他是壞人。
  • 《飛越瘋人院》「鄭」式回歸,逃離束縛,自由與你共享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些話說不出口,藏在心裡,那句我喜歡你,就像是被按了暫停鍵,永遠聽不到完成版。《飛越瘋人院》,來鄭州啦!全城各大公交車站牌、商場戶外大屏都已經安排上了。想必你一定聽說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話劇《飛越瘋人院》即將登陸上海:衝破牢籠,活出自己
    圖說:《飛越瘋人院》上海站海報 官方圖該劇講述了男主角麥克·墨菲因為不想在監獄裡被強制勞動,所以選擇裝瘋進入瘋人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自由與活力。然而這一切都被護士長拉齊德所代表的權威和秩序所制衡著。最終,麥克被強制實行了前額葉切除手術。
  • 飛越瘋人院: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哈丁:我並不是僅僅在討論我的妻子,我在討論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似乎並不需要通過你的肯定。我並不僅僅是在談論一個人,我是在談論每一個人。我在談論形式,我在談論內容。我在談論相互間的關係。我在談論上帝、魔鬼、地獄、天堂,你究竟明白了嗎? 有幸能夠看到這部極具反諷意味的經典佳片!
  • 電影賞析:《飛越瘋人院》「逃」與「困」的漩渦
    我似乎是剛剛才想通,麥克和酋長在那個時候都不能把那個東西搬起來…… 這個過程只是簡單的給眾人以希望而已,不爆發,而是在心底種下一顆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的小種子,慢慢的發芽…… 籃球比賽那一幕是最給人鬥志的一出,當精神病人的一組一次次為進球歡呼時,他們是精神病人麼? 再跳到麥克發現這裡的大多數人都是自願進來的時候,「FUNNY」這個詞正好形容,「你們這些傢伙一直抱怨這個鬼地方,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
  • 《飛越瘋人院》如同社會的縮影,尋找生命意義是本片最大亮點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是——《飛越瘋人院》這是一部反映人性的經典劇情片。電影是根據美國作家肯·克西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人公「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本片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
  •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上海首演:看過電影版,話劇版有哪些不同?
    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飛越瘋人院》講述了囚犯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的強制勞動裝瘋進入精神病院,鼓動病友們反抗院內刻板的規章制度。但在護士長拉齊德的統治下,他最終被施行了前額葉切除手術,病友「酋長」在捂死了他之後逃出病院。
  • ...精神病患者的狂想曲,一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飛越瘋人院》來了
    勇氣,是當下社會的關鍵詞,奧斯卡經典電影《飛越瘋人院》講述正是關乎與自己對抗的勇氣。7月26日,百老匯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即將登陸南京保利大劇院,這個夏日,來這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最合適不過了。
  • 從《飛越瘋人院》到《小丑》,是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還是反饋?
    這樣的場景讓人想到了上世紀70年代電影《飛越瘋人院》。由米洛斯·福爾曼導演,傑克·尼科爾森主演的《飛越瘋人院》是奧斯卡獎中一部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有一個曾多年研究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篇目的學者指出,在《飛越瘋人院》這部作品獲獎之前,事實上所有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不管類型如何,始終是一個對美國社會、美國主流文化的全面肯定。
  • 在《飛越瘋人院當中》,護士拉契特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員工
    拍攝於1975年的《飛越瘋人院》一直以來都是影迷心中的經典。象徵自由的麥克墨菲與象徵專制黑暗的護士拉契特被作為好萊塢歷史上最著名的經典形象而被不斷重提。這樣一個「心狠手辣」的女護士長,到底是不是一個好員工呢?
  • 影視點評:《飛越瘋人院》要飛越的其實是我們的內心
    昨天晚上終於有空安靜下來,剛好也很有看部好片子的心情,於是翻出了這部《飛越瘋人院》。好電影就是這樣的,無論哪個時代何種社會背景都不會影響電影所能傳達給觀眾的思想,因為真理是永遠都不變的。《飛越瘋人院》是作家肯·克西發表於1962年的一篇小說。小說以瘋人院借喻美國式的社會形態,反體制意味濃烈。經移民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之手,其複雜的意識形態背景給影片帶來一層特殊的光澤。同時也給了觀眾更多的揣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