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政道大家都有耳聞,畢竟楊李之爭鬧的沸沸揚揚,你知道嗎這位物理界的大師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畢業過,唯獨取得畢業的是博士學位。李政道出生於上海,九歲時入讀小學,十一歲日軍入侵被迫輟學,次年到租界呢讀中學,三年後有被迫前往江西贛州聯合中學,在這裡他即使老師也是學生,一邊教學一邊自學,十六歲的時候中學沒畢業就考入浙江大學。他本來就讀於電機系,後來通過同學介紹認識了束星北教授,開始轉為學習物理,由於他知識紮實學習用功,次年他又轉學到西南聯合大學,通過考試直接進入大二學習,在這裡很快得到吳大猷的認可,還被吳大猷推薦到芝加哥大學深造,所以說他從小學到大學都沒有畢業過。
在芝加哥大學跟隨費米學習,期間與羅森布拉斯和楊振寧合作提出普適費米弱作用和中間玻色子的存在。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職一年,期間提出水力學中二維空間沒有湍流。次年任職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與派尼斯合作研究固體物理中極化子的構造。兩年後轉到哥倫比亞大學任職,在這裡提出了量子場論中"李模型"理論,並與楊振寧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和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諾獎那年他還與奧赫梅和楊振寧合作提出電荷共軛不守恆和時間不反演的可能性。1959年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氣體的分子動理論。
次年任職普林斯頓研究院教授,在這裡他又與楊振寧合作,研究了帶電矢量介子 電磁相互作用 的不可重正化性。1963年回到哥倫比亞大學任職,一幹就是二十一年,期間的主要成就是與瑙恩伯提出了李-瑙恩伯定理,60年代後期提出了場代數理論,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發破缺的問題,又發現和研究了非拓撲性孤立子,並建立了強子結構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論,70年代後期和80年代初,繼續在路徑積分問題、格點規範問題和時間為動力學變量等方面開展工作,後來又建立了離散力學的基礎。
1998年的時候他出資30萬美元,成立中國大學生科研輔助基金,資助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蘭州大學、蘇州大學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生從事科研輔助工作,對祖國的科學、教育事業做 出了巨大貢獻。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
評論出你最喜歡的科學家,關注收藏並分享,為科普教育貢獻你的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