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泥鬼

2021-01-15 荒然一夢

順治年間,在山東省淄川縣,有一位太史,名唐濟武,在他幾歲的時候,有一位表親帶他到寺院裡玩耍。

這位太史雖然年紀小,但是膽子卻很大,他看到寺院裡,立於廊中的泥鬼,怒目圓睜,兩顆琉璃的眼珠子閃閃發光,威風凜凜,他心中十分的喜歡,於是便趁人不注意,將泥鬼的眼球挖了出來,並且藏到了懷裡,回了家。

回到家裡以後,那位表親突然就得了病,不能說話了,眾人正奇怪,那位表親猛然之間站了起來,厲聲說道:「我與你無冤無仇,為何要挖去我的眼睛!」叫嚷不休。

一屋子的人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一個個面面相覷,太史卻明白是怎麼回事,於是跟家裡的人說了挖泥鬼眼睛的事。

家裡人聽完以後,急忙跪地禱告著說道:「是我家孩子年幼無知,傷害了您,我們這就回去,將您的眼睛還於您,望您大人有大量,不與我們一般計較。」

話音剛落,那位表親便大聲的說道:「既然如此,你們就趕快去吧,那我就走了!」說完就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大家趕緊去察看,那位表親已經暈過去了。

過了許久,那位表親才悠悠轉醒,大家問他剛才都說了什麼,他卻茫然不知。於是家人趕緊將那泥鬼的琉璃眼球送到了寺廟,裝到了泥鬼的眼中。

跑到別人的家中去索要自己的眼睛,這個泥鬼也是十分的有靈氣了,可是,明明是唐太史挖了泥鬼眼睛,可那泥鬼為何要遷怒與其同遊的表親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位唐太史身為翰林,為人剛正不阿,他辭官歸隱的原因是他上書論政,剛正直諫,這樣的人就連神靈都害怕他,何況一個小小的泥鬼呢?想必那泥鬼知道小孩長大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才會遷怒於他的表親吧!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聊齋志異》的出現,使「讀者耳目,為之一新」?
    清初,蒲松齡總結前代文言小說創作的經驗教訓,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寫了一部獨具藝術風格的《聊齋志異》,「風行天下,萬口傳誦」,使文言小說大放異採,一新讀者耳目。《聊齋志異》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是歷代文言小說無法和它相比的。思想雖比較複雜,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是主要的。
  • 蒲松齡是蒙古族人,沒落貴族後裔,其身世比《聊齋志異》還神秘
    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卒於康熙五十四年,即1640~1715),字留仙,又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蒙古族,是我國清朝偉大的文學家。以其巨著《聊齋志異》與法國的莫泊桑、俄羅斯的契訶夫並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精通醫術和養生之道。他秉性耿直,憤世疾俗,一生際遇坎坷,不被重視,許多作品流失海內外。
  • 《聊齋志異》邑人和黑鬼
    這是《聊齋志異》中的小故事《邑人》,趙某自以為厲害,無人敢惹,卻不想罪惡累計,被施以凌遲,「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膠州的李總鎮,曾經買過兩個漆如墨的黑鬼,他們腳上的皮又粗又厚,把刀子豎起來,利刃朝上,他們們能在上面自如地行走,絲毫不受傷。李總鎮為黑鬼買個煙花之地的女子,生下的兒子皮膚卻是白。
  • 《聊齋志異》黑獸和鴝鵒
    這是《聊齋志異》中的小故事《黑獸》,俗話說「一物降一物,滷水點豆腐」,誰能想到,獸中之王在黑獸面前變成了綿羊呢?可憐的老虎至死也不明白,自己千辛萬苦狩來的獵物會被自己不屑一顧的人類截胡。李某陝西人,養了一隻八哥,他每日同八哥說話,日久天長,八哥學會了很多話,他出門遊玩時,總是帶著八哥,就這樣幾年過去了,主人和鳥相處得越來越默契。
  • 45 文史哲II《西遊記》《聊齋志異》,《指環王》《哈利波特》
    比較中國的《西遊記》和《聊齋志異》,歐美的《指環王》和《哈利波特》》作者:六度陳偉偉【◆1.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看了一點電影《指環王》,有些感慨。西方電影《哈利波特》《指環王》和我們中國的《西遊記》《聊齋志異》比較,哪個想像力更豐富一些,我發現還是我們中國人更懂魔法一些,也更懂妖魔鬼怪一些。
  • 《聊齋志異》老龍船戶
    《聊齋志異》老龍船戶,一個城隍都幫著破案的故事康熙年間,朱輝蔭剛到廣州做巡撫時,有很多關於客商遊人失蹤的案子。有時一人出門,忽然沒了蹤影,有時幾人同行,也都離奇失蹤。這些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官府的人收到狀子,開始還派人四處查詢,張貼告示,行文追輯,可是卻毫無頭緒,這種狀子一多,官府有些力不從心,漸漸地鬆懈下來,時間一長,很多案件就積攢下來。
  • 《聊齋志異》:蒲松齡為何多次寫到「於七之亂」?它究竟是什麼
    讀《聊齋志異》,會發現書中至少有兩次直接寫到於七之亂,一次是《野狗》篇,開頭一句便是: 於七之亂,殺人如麻。
  • 因母親被「鬼」嚇死,清初著名詩人宋琬,成了《聊齋志異》的主角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名叫宋琬的人,租了一處丟荒了很久的房子,和家人一起住。《聊齋志異》之《噴水》一直到清晨,大家起床後才發倒在地上的三人。但宋母和一個丫環已經死了,另一個丫環身體尚有餘溫,救醒之後一問才知昨夜發生的事情。宋琬因為母親被害死,十分悲憤,細問了丫環那噴水老婆子消失的地方。
  • 《聊齋志異》之四十千
    講的這個故事來自柳泉先生的《聊齋志異》之「四十千」。對於故事裡的一個情節有點疑惑,這孩子雖然在夢中告訴管家欠他40千錢,但如果管家後來不提醒,孩子是不是就忘記了?也就不會再離開?他長大後必定要回報管家,管家此舉等於兩不相欠,按小說所言,這管家以後哪裡還會有後代呢?
  • 如何看待《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對其自身命運三苦的解讀?
    《聊齋志異》是一部志怪小說,其作者蒲松齡出生也有幾分神奇。 苦行僧轉世是蒲松齡在《聊齋自志》裡杜撰的宿命故事。 的確,蒲松齡一生充滿坎坷!19歲應童子試,雖有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補了個博士弟子員,但只是名震一時。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
  • 聊齋夢幻化神奇——著名畫家於受萬畫聊齋之夢
    三百年來《聊齋志異》奇書,近五百個短篇故事猶如蒲松齡先賢的夢。而聊齋人物做的夢,就是夢上加夢,虛幻叵測,夢裡夢外奇趣環生,愈發引人品味遐思感慨萬千。當代著名畫家於受萬先生長期工作於聊齋故裡,數十年沉浸於聊齋文化氛圍之中,進行了全面研究,致力於對《聊齋》的藝術升華。
  •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俚曲是什麼樣子,和《聊齋志異》一樣神秘嗎
    在山東省淄川區,由蒲松齡先生所編寫的聊齋俚曲也是展現當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聊齋俚曲,因蒲松齡先生誕生,因此它的名字也和蒲松齡有很大的關係。聊齋俚曲又稱蒲松齡俚曲,是蒲松齡結合自己一生的閱歷,融合了明清俗曲的精華,從宮調和南北曲的曲牌中取出來之後連套成曲,共完成了15部俚曲的創作。那麼為什麼蒲松齡先生成為了創作俚曲的主要人物呢?在我個人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聊齋志異》的嬰寧特別愛笑,婚禮上因笑的直不起腰被免去了儀式
    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樣喜歡讀《聊齋志異》品味其中的奇聞異事,其中最經典最有意思的就屬《嬰寧》篇了。《嬰寧》篇講的就是主人公嬰寧的故事。因為在父親去世時,嬰寧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所以到了母親臨走時,她也還是個幼小的孩子,於是她的母親把她託付了給鬼母撫養,於是她們娘兒倆相依為命,一起生活了十多年。這位嬰寧常承山村雨露,長得可愛,嬌憨天真,一笑生神。
  • 《聊齋志異》中一則黑獸的故事
    《聊齋志異》中,有位李老太爺叫做李敬一的講了這樣一則故事。說某公在瀋陽,於山頂上舉行宴會,俯視山下,看見有隻老虎銜著東西來,用腳爪在地上扒開一個洞,把東西埋藏在裡面後便走了。某公便派人下山偵察,發現埋的是一隻死鹿。他們便把鹿取出來,重新把洞口填好。
  • 新聊齋故事:鬼夫妻復仇
    (本篇為新編《聊齋志異》之第054期)在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先生所寫的著作《聊齋志異》中,記載著很多怨鬼復仇的小故事。在這些小故事中,蒲松齡先生用簡短的文字,生動形象地將故事情節描繪得如同現今大片一樣精彩,令今人無不拍手稱讚!
  • 《神都夜行錄》被水蟒鬼害的人若知道鬼的姓名拿到什麼東西可以痊癒
    導 讀 神都夜行錄1月9日每日一題的題目是據《聊齋志異》記載,被水蟒鬼害的人,若知道鬼的姓名,只要求到他生前的一樣東西
  • 《聊齋》裡甚為荒唐的事,初讀感覺很搞笑,再讀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搜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這就是《聊齋》的來歷,就像前文所說的,其中不僅有美好的愛情,更多的則是蒲松齡對於世間黑暗一面的厭惡,今天一起來看一下《聊齋》中最荒唐的事,初讀的時候笑掉牙,再讀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的辛辣手筆。
  • 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
    《聊齋志異》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所寫的一部文言小說集,它借談狐說鬼,來揭露和批判醜惡的現實社會。 《聊齋志異》突出地提出了幾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首先,它揭露了當時的黑暗政治。《聊齋志異》寫了許多人鬼狐妖的愛情故事。其中有的謳歌生死想從的愛情,有的描述閨房嬉戲、夫婦恩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禮教,流露出婦女解放的思想,但也常雜糅封建倫理綱常的說教。耐人尋味的是,蒲松齡筆下的女主角,常常是些異類,是狐、鬼、仙魅。她們純潔、善良、痴情,為了愛情,她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們的愛情不受金錢地位的影響,也從不屈服惡勢力。
  • 論給我們帶來童年陰影的故事,我只服《聊齋志異》中的這一篇!
    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是一部由清代作家蒲松齡所著的文言文短篇小說經典——《聊齋志異》。《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愛情故事,佔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
  • 「聊齋」核心是《畫壁》 「魔法學院」談情說愛
    閆妮    由陳嘉上導演改編自蒲松齡作品《聊齋志異·畫壁》的魔幻愛情巨製《畫壁》將於9月29日全國公映。8月29日上午,《畫壁》官網啟動儀式在京舉行。「聊齋」核心是《畫壁》 亙古不變談愛情    名嘴張紹剛恰巧新作《無聊齋》出版不久,對「聊齋」故事感觸頗深:「我一直覺得奇怪,影視劇常常用驚悚手法表現聊齋故事,其實《聊齋志異》是一部被國人誤讀最多、期待和閱讀效果偏差最大的古典名著。奔著恐怖小說去看的,一定會大失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