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背的時候,無論是坐姿划船還是高位下拉,很多人的小臂容易酸脹痛,這種情況比較典型,在很多人身上都會出現。
我先向各位提三個問題:
1、你手握拉杆的姿勢,是全握還是勾握(半握)?
2、你手握拉杆是松握還是緊握?
3、你手腕是否有內扣下壓的動作?
正確的要求:1、要勾握!2、必須松握。3、手腕平直靜止。
一、逐點分析:
1、全握(圖一)拉杆也不能說錯誤,但容易使小臂發力,也比勾握更容易使手腕在做動作中出現小動作,勾握(圖二)是可以很好的放鬆手腕,也限制了小臂過度發力。
2、緊握(圖一)會使小臂肌肉緊張而過度收縮,容易過早過快疲勞而酸痛,松握(圖二)可以最大限度讓手臂少發力,延緩小臂肌肉的疲勞。
3、很多人在下拉和划船的動作中,手腕經常會內扣(下壓)如圖三,這也是小臂發力造成酸痛的原因之一,背部還沒有刺激到,小臂已經充血脹痛了。
二、細節剖析:
1、指力來源何處?
平時下拉和划船負重都比較大,如果是引體向上負重更大,而勾握時只是五指同向繞杆,究竟依靠哪裡的力量讓五指不脫杆呢?做個簡單測試,觀察交替撥動五指時,會發現小臂肌肉會不規則的起伏運動,其實每根手指對應小臂一個肌肉區域,五指則可以調動小臂大部分肌肉。毋容置疑五指之力來源至小臂肌肉。
2、小臂肌肉的發力特點?
先做個測試,一種方式是勾握松握式懸吊單槓,保持身體靜止,此時的小臂肌肉是不會出現伸展和收縮的距離,就是等長收縮狀態,而且小臂是被動發力來對抗引力,手和小臂的作用是軀幹和單槓之間的連接載體,此刻你小臂肌肉抗拉力越強你懸吊的時間越長,也可以證明你的指力越強。
如果換一種方式,你全握並緊握單槓,保持身體靜止,此時小臂肌肉雖然不會出現明顯的伸縮距離,但小臂已經是主動發力了,其結果就會使肌肉有了主動縮短距離的強烈動能,肌細胞快速收縮,短時間產生大量乳酸,很快就會讓你的小臂充血酸脹,使五指無力再維持懸吊。如果你還想加上手腕的動作,比如內扣(如圖三)(現實中身體靜止懸吊,不借力讓手腕內扣無人能做,此處假設可以),那小臂肌肉就會出現短距伸縮,這跟我們做啞鈴腕彎舉類似,結果則會更快的加速乳酸堆積使小臂達到極度酸脹,那你懸吊的時間就會更短。
通過上面的測試得出的結論是,前一種小臂肌肉沒有收縮距離(等長收縮),肌肉不容易疲勞,懸吊時間長;後一種有收縮距離(離心收縮和向心收縮),肌肉很容易疲勞,懸吊時間縮短。
三、實踐運用
針對肌肉訓練,一定要講究對目標肌群的孤立性、集中性、持續性刺激的訓練原則,在這個原則指導下,必須使你的運動神經更好地集中到目標肌群,事實上每個動作都必須依靠多肌群同時參與,那如何調配好之間的發力配比,就要依靠你的運動神經對各部位的控制。比如下拉或划船,訓練第一目標下背部(背闊肌、下斜方、豎脊肌),第二目標上背部(大圓小圓肌、岡下肌、菱形肌中斜方等),那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小臂的作用僅僅是軀幹和負重物的連接載體,它不是訓練目標,那你只要做到手不脫杆就行,所以此刻運動神經是不能主動去控制小臂肌肉發力的,只須維持被動的等長收縮即可。
背部訓練的任何動作,都要求手背和小臂必須要在一個平面內(或一條直線)(圖四),絕不允許有任何手腕上的動作,這些小動作不僅會在運動中傷手腕,同時也會影響動作的完成質量。另外如果你的動作其它方面出現問題或者負重過大,也會因動作變形間接造成手臂過度借力來完成動作。
下面兩個動態圖供參考,請仔細觀察手握杆及動作中手腕的穩定姿態。
寫了怎麼多,最後總結:在排除小臂受傷的情況下,小臂過度酸痛,是動作錯誤或負重太大而導致小臂負擔過重借力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