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人飛船掠過中國上空,數據讓美軍興奮不已,重要技術已成功驗證

2020-06-09 鷹隼之翼
載人飛船掠過中國上空,數據讓美軍興奮不已,重要技術已成功驗證

圖為龍飛船搭載的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

近日,據媒體報導,美國飛船突然傳來喜訊,在美國「龍」載人飛船掠過中國上空後,隨後得到的數據讓美軍興奮不已,難道美國在中國上空幹了件大事?有專家認為,美國龍飛船這次在中國上空進行與國際空間站的對接任務,只是因為火箭發射時間、龍飛船軌道設計與對接策略以及國際空間站的飛行窗口綜合作用的結果,雖然這次行動與中國無關,但這次成功代表著美國重要技術已成功驗證,那就是美國在9年之後重獲載人航天能力,這使得美國指揮大廳內一片歡騰。

載人飛船掠過中國上空,數據讓美軍興奮不已,重要技術已成功驗證

圖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雖然國際空間站與龍飛船進行對接時,兩者的運行軌道正好位於中國上空,這引發了某些人的過度猜想,認為這是美國進行的某種示威,或者是針對中國進行的某些情報活動,實際上這些說法純屬過度解讀,作為已經擁有了太空飛行器對接技術的國家,美國向中國展示這一技術根本起不到作秀的作用,而互相知根知底的兩國對對方的航天技術也已經有了大體了解,完全沒必要畫蛇添足,至於藉機進行偵察的風險,世界所有大國的高價值軍事目標都已經經過了針對衛星偵察的偽裝,即使是專業偵察衛星,也根本無法發現一點線索。

相比不切實際的猜想,龍飛船對於美國最重要的意義,還是在太空梭退役9年之後,美國再一次獲得了載人航天能力,同時將每一名太空人送入軌道的成本由此前的4000萬美元降低到了1500萬美元,在太空梭退役之後,美國不得不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向國際空間站輸送太空人以維持自己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存在感,而俄羅斯則藉機開出了一人8000萬美元的宰客價,面對錢包出血和從載人航天當中出局,美國只能忍氣吞聲選擇了前者。

載人飛船掠過中國上空,數據讓美軍興奮不已,重要技術已成功驗證

圖為在軌運行的龍飛船

相比此前只能搭載2至3人的載人飛船,龍飛船一舉將搭載人數上升到7人,在不需要對生命維持等系統做出較大改進的情況下,這一改動只需要加大飛船內部空間就可以完成,通過增加人數攤薄了人均成本,而加大的空間還使得龍飛船具備了客貨兩用的能力,除了可以作為貨船之外,還能選擇人貨混裝,搭載2名太空人與一些貨物。

除此之外,龍飛船的設計製造雖然得到NASA的大力支持,但是絕大部分工作均由SpaceX這家私人公司負責,直到目前為止,雖然這家公司在用於探月的星際飛船上遭到了嚴重的挫折,但是無論是大大壓縮成本的龍飛船,還是密布全球太空的星鏈計劃,或者是可以回收利用的獵鷹9號火箭,都開創了全球航天技術的先河,很難想像,這些技術都是由一家民營企業成功突破的,在這其中,政府並沒有進行太多的幹預,展示了民間力量在航天領域的發展前景。

載人飛船掠過中國上空,數據讓美軍興奮不已,重要技術已成功驗證

​圖為龍飛船內部

總的來說,作為目前美國航天業面向世界的拳頭產品,龍飛船的出現僅僅只是SpaceX產品爆發式增長的一個前奏,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創新產品出現,刷新全世界對於航天業的觀念。


相關焦點

  • 神舟載人飛船
    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    軌道艙是航天員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乘坐其上天和返回地面。    推進艙也稱動力艙,為飛船在軌飛行和返回時提供能源和動力。    這次試驗飛行沒有載人,主要驗證了有關創新技術。
  • 美國飛船停在中國上空,大量數據被傳回本土,美當局振奮不已
    而世界各國中,美國的航天技術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近日,美國在航天載人飛船的研發中,又有了新的進展突破。發射的「龍」飛船首次成功載人。「龍」飛船在北京上空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有網友用天文望遠鏡拍下了其對接的整個過程。是近十幾年來美國第一次在本土載人發射,這也標誌著美國重新擁有了載人航天的能力,從此進入國際空間站,再也不用藉助他國遠程運載火箭。這代表著美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裡程碑。
  •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任務期間神舟十一號要進行4項在軌試驗項目:寬波束中繼在軌驗證試驗、變軌控制驗證試驗、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蹤太陽功能驗證試驗和微生物控制試驗。通過這些試驗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載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時間更長,是因為此次任務中,航天員需完成組合體30天中期駐留任務,比神十的15天翻了一倍。
  • 神舟三號飛船:飛船載人狀態仿真關鍵驗證
    ,「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自1996年10月以來,中國運載火箭發射已經連續24次獲得成功。中國科學院和信息產業部等有關單位為這次發射研製了對地遙感、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等船載儀器和地面測控設備。基本消息:發射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發射火箭: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火箭點火升空10分鐘後,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
  • SpaceX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背後,竟是太空軍事的「謀篇布局」?
    伴隨一聲聲吶喊,伴隨SpaceX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的成功,伊隆·馬斯克及其帶領下的 SpaceX 也迎來高光時刻。無疑,此舉成功續寫了人類太空史上的新篇章。然而,有時候眼裡看到的,未必就是全部的事實。就在全世界稱讚馬斯克及其企業的時候,殊不知其下美軍力量在太空領域的部署也在暗自增長。或許一場全新的太空領域網絡安全大戰,正悄然登上大國博弈的舞臺。
  • 俄羅斯擔心的事已發生,美本土傳來重大消息,重要命脈被美軍掌控
    在全球觀眾的注視下,搭載了兩名美國太空人和一隻恐龍玩偶的「龍」飛船成功飛往國際空間站,這是自2011年以來,首次有美國太空人從美國本土飛往國際空間站,而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活動。>雖然美國各界對於這則消息興奮不已
  • 飛船載人艙試驗很成功,載貨艙雖有異常但技術領先美俄
    (長徵五號B發射成功)此次航天發射我們的任務主要有兩個,除了進一步驗證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技術成熟程度之外,另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測試新飛船。根據大量的研究數據來看,一款航天飛船如果能夠持續使用10次以上的話,單次的發射成本就會降到最低值。5月8號下午2點左右,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成功降落在&34;著陸場,標誌著首次測試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胡錦濤充分肯定了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所做的大量準備工作。胡錦濤說,現在,任務準備已全部就緒,飛船發射已進入倒計時。希望大家以勇攀高峰的昂揚鬥志、嚴謹細緻的科學作風、沉著冷靜的良好心態、顧全大局的協作精神,精心組織、精心指揮、精心實施,勝利實現「準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務目標,再創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新輝煌。
  • 新載人飛船返回艙黑匣子公開!海外網友:中國航天實力已超乎想像
    圖為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2020年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搭載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成功進入預定軌道。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在全國各有關部門和科技人員的大力協同下,航天科技人員僅用7年的時間就攻克了載人航天的三大技術難題,即研製成功了可靠性很高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安全返回技術,建造了載人太空飛行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隨著各項工程進度順利,1999年11月20日,中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起飛並成功著陸,圓滿完成「處女之行」,揭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序幕。
  • 載人「龍」飛船上天,拜登川普慶賀
    【環球時報記者 晨陽】 北京時間16日8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搭載4名航天員升空,開始奔赴國際空間站之旅。發射約9分鐘後,一級火箭成功著陸,經過檢查後,它將用於明年的再次發射任務。按計劃,載人「龍」飛船預計飛行27.5小時,於美國東部時間16日23時和國際空間站完成自動對接。這次飛船上搭載有4名航天員,包括美國航天員麥可·霍普金斯、維克多·格洛弗和香農·沃克以及日本航天員野口聰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航天員都頗有來頭。
  • 神舟十一號飛船:載人 掌握交會技術 驗證應用
    《神舟十一號飛船:載人 掌握交會技術 驗證應用》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神舟十一號飛船:載人 掌握交會技術 驗證應用神舟十一號是將於2016年10月17日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載人飛船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飛成功 國外還有哪些飛船在研製
    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新飛船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過兩周,美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也要嘗試第一次載人飛行。2020註定成為載人航天史上重要的一年。那麼,現在有多少類型的飛船正在推進研製?它們各自又有哪些特點呢?
  • 成功返回!新一代飛船開啟載人航天新篇章,向世界一流前行
    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的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酒泉東風回收著陸場預定區域,這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也意味著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開啟了新的篇章。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就是驗證新一代載人飛船方案的正確性。據了解,為了驗證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五院研製團隊為試驗船安排了高密度的飛行事件。在軌飛行過程中,試驗船要完成數十個關鍵動作,開展多項搭載試驗,可以說每一分鐘都安排得滿滿當當。從成功發射到安全返回,試驗船表現完美。
  • 航天時事丨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5月15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順利運抵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並在此舉行了歡迎及交接儀式。後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人員將對返回艙試驗艙帶回的相關數據及空間實驗成果開展進一步採集和研究分析。(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開發和製造的面向中國空間站運營及未來載人探月需求而研發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器
  • 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
    ——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試驗船於5月5日18時從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在軌飛行2天19小時,驗證了新一代載人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群傘回收及部分重複使用等關鍵技術。
  • 為何近年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在路上
    有很多小夥伴都有一個疑問,為何近年來未見我國的載人航天項目,這就要從我國的航天導向說起,我國航天和堆量的蘇聯時代載人飛船和無限資金的NASA飛船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從來都是有著具體的實用導向,向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在沒有全面掌握相關技術之前,往往需要充分的驗證。而在這些技術驗證完成之後,就意味著相對成熟的次世代飛船和長期有人駐守空間站的開始建造了。
  • 新載人飛船試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再邁重要一步
    《人民日報》5月9日電訊稱,我國第三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於5月8日下午13時4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的東風著陸場中的預定地點著陸,這也標誌著這次的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三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此次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船發射是5月5日從海南文昌發射升空的,這幾乎是全中國航天人心中最重要的大事,因為發射成功意味著中國的載人工程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同時中國憑藉著先進的航天技術也同時成為了世界頂尖的航天大國
  • 中國成功發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
    北京時間25日21時10分許,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成功點火升空。   中新網酒泉九月二十五日電 (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二十五日二十一時十分,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將三名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目前,工程已完成了第一步任務和第二步任務第一階段的七次飛行任務,正在集中力量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為實施第三步戰略任務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