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法生:沒有法治就沒有真正的市場經濟

2020-12-05 人民網

  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市場經濟改革,結束了此前許多人的半飢餓狀態,中國經濟由此走上迅速發展的軌道。向市場經濟轉型的巨大成績,使許多人患上了市場經濟崇拜症。其實,透視市場經濟的本質,我們會發現,市場經濟在一個社會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並不是無條件的。

  對於中國社會而言,市場經濟是地道的舶來品,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以農耕為本而以商業為末,一直奉行重農抑商的國策,對於商業和商人深懷芥蒂,因為古人對於市場中的人性,抱著一種深深的懷疑。所以,即使像胡雪巖那樣富可敵國並對收復新疆做出巨大貢獻的紅頂商人,也只不過是被封個榮譽性的二品頂戴,象徵性地在紫禁城騎馬走一圈就算皇恩浩蕩,要想真正由商入官,沒門。顯然, 傳統中國的政商之間有一道難以逾越的界限。

  重農抑商政策無疑有其偏頗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古人對於市場的提防一無是處。他們本能地認識到,市場經濟是需要邊界的,有些東西不能市場化。這到底是愚昧,還是洞見?

  隨著市場經濟的改革,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饅頭、食用油、肉、蛋、牛奶、蔬菜變得讓人膽戰心驚,空氣開始令人窒息,連地下水都讓人生畏,更不用說道德底線的失守和人性的沉淪所帶來的巨大心理震蕩了。怎麼,市場經濟有毒嗎?

  是的,市場經濟從來就是有毒的,不僅我們的先人認識到了,西方市場經濟的精神教父亞當·斯密也認識到了。他說,市場經濟中的每個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他們卻通過看不見的手無形中促進了大眾利益。人們為斯密發現的那隻看不見的手所吸引,卻忽略了他思想的重要前提:市場是以人性中的惡作為動力的,每個市場經濟中的主體都是自私自利的。自私有意插花,利他則是無心插柳。一個人犧牲他人來保全自己,並不違背市場的利己法則。

相關焦點

  • 黃文藝: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高水平法治經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黃文藝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雲課》時表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然是高水平法治經濟。五中全會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完成這兩個「構建」任務,法治的槓桿作用不能缺席、不可替代。《建議》從加強產權保護、包容審慎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改善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法治經濟建設新標準新要求。
  • 趙法生:推進改革需要政治家的決斷
    因為共識只能是相對的,即使在區區三口之家中,達成真正的共識也頗為不易。中國目前的情勢是改革尚未走出深水區,而利益訴求已經高度分散化,在這種情況下,如魯迅先生所言,即使搬動一張桌子也會大動幹戈,改革的深化便不能不特別依賴於政治家的洞見和意志力。  就拿1978年的農村改革來說,當時贊成包產到戶的農民幹部究竟佔到幾成?未必是一個十分樂觀的數字。
  • 趙法生:與彭林先生論禮書
    目前,在外無社會保障,內無孝道呵護的情況下,一些鄉村老人走向自殺,多年倡導的所謂喪禮簡化難道沒有責任?難道不值得反思?,體現了儒家仁義禮智信的基本價值,建構了廣土眾民的人生信仰,摧毀它們,其實是摧毀中國人的生命意義,將十多億人變成沒有敬畏沒有底線鮮廉寡恥的禽獸,是可忍,孰不可忍?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
  • 法治化的市場經濟才是人類現代社會的合宜制度選擇
    這本著作之所以在今天具有特別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並不在於諾思提出了世界範圍的現代社會的制度變遷理論,而在於他和戴維斯教授一起,具體研究了美國這個在人類近現代社會歷史上產生的全新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法治建設與經濟增長的相互關係。
  • 王利明:釐清「法治」的基本內涵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平等主體之間的糾紛有多重的解決機制,如協商、調解、談判、仲裁等,但從糾紛解決的權威性和終局性來看,由獨立的、中立的、享有公共權力的司法機構來解決無疑是最佳選擇,而這個機構就是法院。申言之,法治不僅意味著法律的至高無上和依靠良法治理,還應經由公正的司法活動來貫徹實施。
  • 在法治軌道上化解利益衝突
    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每個市場主體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協調利益關係,解決利益衝突是秩序和文明的需要。利益排他性行為和惡性競爭如果得不到及時制止和規範,任其發展下去,就會陷入利益遞減、利益流失的怪圈。「利益攸關的個人分別獨立判斷和採取利益最大化的合理行為,並不能導致對各方或者整體利益都是利益最大化的選擇。」只有各社會主體之間加強協商、溝通、談判甚至妥協,才能在互利共贏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 法治法治法治,法治究竟能做什麼?
    在剛剛閉幕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那麼,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法治究竟能做什麼呢?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的理論演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命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命題的邏輯延伸和具體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命題經歷了問題醞釀、確立方向、內容突破、命題提出和理論成熟等歷史階段。
  • 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新知新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民法典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權利義務關係的基本法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則,反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制度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重大意義。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撐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添新的活力。
  • 良法善治:現代法治的本質與目的
    【理論周刊·學術·學者論壇】  作者:王淑芹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正確理解現代法治的本質和目的。筆者認為,良法是法治的本質規定,善治則是法治的目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不能偏離良法的本質和善治的目的。
  • 任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與法治政府建設
    為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事務治理中的作用,三中全會決定要求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設立這類組織可直接在民政部門登記。
  • 劉光耀: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是什麼含義
    本期,我們將詳細介紹德國前總理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社會市場經濟中的『社會』不但意味著對漫無邊際的自由的限制,而且意味著對真正自由的保障。」艾哈德的社會市場經濟是介於傳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一種新的社會形態。這種經濟和社會制度具有諸多新的特點和優勢。其一,人的尊嚴和自由得到充分保障,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其二,社會成員能夠最好地踐行天主教社會學說中「輔助原則」和「團結友愛原則」。其三,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沒有兩極分化,沒有階級,沒有剝削和壓迫。
  • 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
    物理學能夠真正理解地心引力嗎?類似追問反映了一種對科學的普遍看法,這被哲學家波普爾稱為本質主義。本質主義者認為,好的科學理論必須根據現象背後的本質或內在的屬性對現象做出終極性解釋,若不是這樣,則理論是無用的。  然而,科學從不試圖去回答關於宇宙的終極問題,而是將概念和可觀測事件聯繫在一起,不斷擯棄存在於我們知識體系中的錯誤,從而持續向真理逼近。
  • 歷史唯物論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論基礎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體現推進各個領域改革發展對提高法治水平的要求。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 習近平: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 著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宣講家網評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就為「十四五」期間全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指明了方向。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取向,不斷理順政府與市場關係,不斷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廣度和深度,建立了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與運行機制,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顯著優勢。
  • 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反腐法治理論的核心要義和時代意義
    堅持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就要堅持懲治這一手不放鬆,確保反腐不留死角、沒有「禁區」,切實做到有貪必肅、有腐必反。 (三)「老虎」「蒼蠅」一起打 腐敗分子無論是「蒼蠅」還是「老虎」,均是黨和國家的蛀蟲,都應依法懲治。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地位、核心內容、總目標、基本原則、根本保證等基本問題,集中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個根本性問題,標誌著我們黨已經形成了系統完整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 莫於川:法治政府建設的理念與品格——學習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
    法治政府建設必須要樹立創新與共享的中國特色行政法治發展新理念,而塑造民主與透明品格乃是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任務,為此必須要運用新的法治理論做指導,法治政府建設工程才能厚植優勢、夯實基礎、穩健發展、再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