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細胞生物學平臺Beacon「單細胞光導系統」助力抗體開發,簡化流程,效果驚豔

2021-02-26 BerkeleyLights

目前,世界排名前20位的生物製藥公司中已經有超過一半在使用Berkeley Lights的平臺,幾乎是去年的兩倍。Berkeley Lights最近亦完成了一筆9500萬美元的融資,這些資金將用於加速商業開發並擴展現有產品線,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在中國,Berkeley Lights已經就其Beacon® 「單細胞光導系統」與和鉑醫藥、上海睿智等多家企業達成了合作協議。

2019年6月18~20日,Bio S&T將於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屆時,Berkeley Lights公司首席技術官Keith Breinlinger博士將對Berkeley Lights以及其明星產品Beacon®「單細胞光導系統」的應用進行介紹。

Keith Breinlinger

Keith Breinlinger is the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at Berkeley Lights, Inc. in Emeryville CA.  

Berkeley Lights manufactures advanced equipment to enable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Antibody Discovery and Cell Line Development.  Before joining Berkeley Lights, Keith worked in the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industry for 17 years at Teradyne and FormFactor.  He received his BS, MS and PhD from MIT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ocused on Precision Machine Design and MEMS.  

While at MIT, Keith worked on various robotic systems including, RoboTuna, and the 2.70 robot competition.  He was one of the first employees at iRobot where he made a cement leveling robot and 6 legged walking robot. He holds 27 patents ranging from coffee makers to high performance electrical connectors to methods for manipulating single cells. 

 

Keith Breinlinger博士的報告於6月18日下午4:05開始,歡迎聆聽~

Bio S&T是介紹交流生物製藥新科學思想(Science)和新科技動態(Technology)的新型會議、展 覽 平 臺 。 緊 密 追 蹤 生 物 藥 物 產 業 近 年 來 的 發 展 趨 勢 及 熱 門 話 題 , 將 與 亞 洲 第 一 制 藥 展CPhI China 2019同期舉辦,吸引7萬多中外製藥界專業人士的關注。

更多信息請關注:

官網https://www.berkeleylights.com 

歡迎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進行諮詢;

或直接聯繫亞太區負責人、

公司戰略和商務拓展總監耿悅博士,

郵箱:Yue.geng@berkeleylights.com

相關焦點

  • 「行業動態」數字細胞生物學領域的先鋒Berkeley Lights:將籌集1.53億美元的IPO
    該公司已經開發了一個基於光電定位技術OEP平臺,可以同時捕獲成千上萬個單細胞的表型、功能和基因型信息。Berkeley Lights平臺Berkeley Lights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愛默維爾,已開發了一個同名平臺,該平臺由先進的自動化系統組成,旨在使用專有消耗品以及應用程式和工作流軟體來分析
  • 阿浦美股百科:數字細胞生物公司Berkeley Lights
    細胞生物學公司,專注於促進和加速生物療法和其他細胞產品的快速發展和商業化。Berkeley Lights Platform可以同時捕獲數千個單細胞的深層表型、功能和基因型信息,還可以以最佳的細胞的形式滿足客戶的實時生物學需求。這是捕獲和解釋生物學定性語言並將其轉換為特定於單細胞的數字信息(稱為「數字細胞生物學(Digital Cell Biology)」)。
  • 抗體分子篩選從三個月到24小時?詳解單B細胞分選及優勢(上)
    單B細胞分選平臺即直接對單個B細胞或其分泌的抗體進行分析,繞開了傳統的細胞融合或抗體庫建立等工作,最快24小時可完成篩選工作,1個月即獲得目標抗體分子;優勢:更充分的保留B細胞多樣性,利於新型抗體開發;藉助於高通量平臺,實現高效篩選。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 科學網—系統生物學走向精緻「單細胞」
    2012年元月,測序巨頭們幾乎同時推出了新一代測序儀,為單細胞基因測序提供「利器」,測序競賽加速升級。 這一年裡,幾乎每個星期都有重要成果發表在頂級期刊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平臺的凌少平博士介紹,2012年,單細胞基因測序研究在單生殖細胞測序、腫瘤單細胞DNA測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等方面都有出色發揮。
  • 金斯瑞打造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 國內最大質粒病毒車間...
    質粒病毒車間的順利投產,標誌著金斯瑞生物醫藥合同研發生產組織(CDMO)平臺已具備ADD(抗體藥)業務和GCT(基因治療、細胞治療)業務服務能力,將成為江蘇省內最大的覆蓋抗體藥物和基因細胞治療的一站式生物藥發現與開發服務平臺。至2021年商業化生產中心建成,金斯瑞CDMO平臺將成為擁有中國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涵蓋細胞治療、基因治療以及抗體藥研發的生物藥商業化生產中心的平臺。
  • 專訪和鉑醫藥CEO王勁松博士——關於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藥物開發
    我們期待47D11抗體在以下兩個應用場景保護人們的健康:第一,對於新冠病人,通過阻止病毒進入細胞,減少病毒在體內的擴增從而控制病情,起到治療作用;第二,對於高風險人員如醫務人員、以及對於一些疫苗不適用的人群,起到預防與保護作用。我們正在全力開展各項工作,以期收集更多數據來證明其效果。
  • 打造免疫學細胞研究」全鏈條」,推動「流式平臺」與「單細胞平臺...
    BD FACSymphony™ S6高參數單細胞分選平臺,將細胞靶向篩選參數從20個大幅度擴增至60個,同時實現6通路的高效收集。自此,BD FACSymphony™系列高參數流式平臺(分析型A5+分選型S6)全面落地中國,實現了高參數精細檢測搭載高通量靶向篩選的合體。今年,以高參數流式平臺領航,無縫連結BD獨有的、可實現蛋白與基因「齊測」的 Rhapsody™單細胞多組學平臺後,BD成為了業界首個可以為單個細胞研究提供從廣譜細胞檢測、靶向細胞篩選、單細胞多組學到生信分析的「全鏈條」閉環式服務領導者。
  • 上海科技大學抗病毒中和抗體發現實驗室招聘博士後和技術人員
    主要工作包括三方面: 單域抗體sdAb和人Fab合成抗體庫的構建,以及抗病毒抗體的篩選,改造等; 利用單細胞測序和單細胞建庫等最新技術,從康復患者血液中直接發現病毒中和性抗體; 以及抗病毒多特異性抗體的製備和測試。  實驗室將與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軍事科學院等科研機構和國內臨床單位和上海本地藥企合作,共同推進抗病毒中和抗體的轉化。
  • 新軟體讓單細胞測序更簡單—新聞—科學網
    例如,當美國麻薩諸塞州博德研究所研究員Aviv Regev等人利用scRNA-seq對2400個免疫系統細胞進行探查時,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具有潛在T細胞激活活性的樹突細胞。Regev表示,能刺激這些細胞的疫苗或可潛在增強機體免疫系統,並且保護機體抵禦癌症。 但這些發現都來之不易。
  • 致力打造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
    產品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尋因生物是一家提供基因數據分析解決方案的生物科技公司,它致力於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平臺產品的自主開發及臨床轉化。該公司主要以 SeekOne 高通量單細胞建庫平臺和 SeekPair 免疫單細胞受體抗原匹配平臺為主要研發方向,其自主開發的產品性能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從而推動了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臨床轉化應用。
  • 尋因生物完成過億元A輪融資,旗下自主研發的單細胞測序產品開始...
    本輪融資將助力尋因生物加速單細胞測序平臺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完善自主開發產品在國內科研領域的商業化布局,並推進單細胞測序技術及相關數據在臨床及藥物開發中的應用。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近年來,單細胞測序技術飛速發展,高通量低成本的單細胞數據獲取使其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和臨床研究。目前,單細胞測序的全球潛在科研市場體量已經達到130億美元。
  • 加速蛋白生產策略助力新冠中和抗體開發
    中和抗體是B淋巴細胞產生的一類抗體。當病毒、細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被激活,刺激B細胞產生多種抗體,其中產生的中和抗體迅速識別病原體並與其抗原結合,阻止病原微生物結合靶細胞受體侵入細胞,從而保護人體不被感染。
  • 本草圈企業|百奧賽圖全人抗體小鼠三姐妹之共同輕鏈RenLite小鼠,搞定雙特異性抗體開發
    百奧賽圖全人抗體系列小鼠模型RenMab、RenLite、RenNano小鼠三姐妹形成一個互相支撐的體系,與公司強大的的抗體研發平臺以及臨床開發能力相結合,改變抗體藥物的研發模式和進程,攜手全球合作夥伴,共同加速新藥研發。
  • 丹序生物完成1億元A輪融資,利用單細胞測序技術驅動新藥開發
    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升級其世界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全速推進抗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的臨床開發、以及擴展其產品管線組合。丹序生物成立於2020年,致力於利用其全球領先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平臺進行抗體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不斷推動針對包括傳染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內的適應症創新型藥物研究。
  • 首屆微納流控細胞分析學術報告會在京召開
    -生物學耦合過程對揭示疾病發病機理、發展新的診療方法及生物材料、組織工程等領域均具有重要意義。劉筆峰介紹了他和團隊基於微流控晶片的單細胞分析新技術、新方法,包括:提出了單細胞蛋白質組並應用於神經與腫瘤細胞的表徵;系統建立了微流控晶片單細胞分辨的細胞信號分析平臺,實現了精準、可控、高時間-空間分辨和高通量細胞信號傳遞與細胞組分析;以線蟲為模型,建立了活體原位水平單細胞信號分析平臺。
  • 單細胞測序揭秘COVID-19,TotalSeqTM & scRNA-seq 「珠聯璧合」不能少
    單細胞測序技術已經應用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在這一場正進行的攻克SARS-CoV2-2病毒的戰役中,它也沒有缺席。事實上,目前已發表的使用新冠病毒作為樣本的單細胞測序的文章並不多,但確為COVID-19研究中的點金之筆,基於scRNA-seq VDJ的免疫組庫測序更是在疾病發病機制、抗體開發、用藥及疫苗評估等多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打開APP 最新型的低成本、便攜設備助力單細胞測序臨床應用已被開發出來 發表於 2019-05-20 15:36:58 在臨床領域中,單細胞測序為了解疾病組織的細胞異質性帶來了突破,但成本效益及儀器友好性等問題仍阻礙了其廣泛應用。同類商業微流體儀器成本大多十分昂貴,並非所有實驗室都能配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3D列印微滴微流控設備,並將其部署在臨床環境中,對5個類風溼關節炎患者的滑膜組織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分析,」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 AM|高精度單細胞列印實現生物結構的逐細胞製備
    因此,本研究的核心創新是一種小型化的細胞分選儀,該分選儀可實現FACS的速度和選擇性,同時又足夠小,幾乎可以與基材接觸。從分選機到基板,列印的單元僅移動≈3mm,提供的精度為≈10m(圖1)。通過將此細胞分選儀與3D列印組件(包括機械平臺)結合使用,並使用計算機控制系統,可以列印高解析度結構。基質在x–y平面上的定位由機械平臺控制,從而使計算機可以將細胞分選與基質對齊。
  • 專家稱「流式平臺」對接「單細胞平臺」有助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研究
    並與全球化醫療技術公司BD合作利用單細胞和流式細胞術等先進的細胞檢測與分析技術,完成新冠治療藥物效果評價、疫苗效果測試及新冠免疫致病機制等多方研究,並在CELL,JClinInvest,EID等多個高水平雜誌在線發表研究成果。」
  • 瞄準130億美元科研市場,單細胞測序平臺「尋因生物」獲得超億元A輪...
    據悉,高通量單細胞組學平臺「尋因生物」近日宣布獲得過億元A輪融資,博遠資本領投,辰德資本跟投。 單細胞測序是樣品製備環節的技術。過去幾十年以來,人們譯解的DNA都是從細胞群體中分析平均反應,而不是對單細胞進行檢測。這就只能產生一個平均結果,而不能看出單個細胞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