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張生篇

2020-12-05 當歸閱讀

《西廂記》中的人物形象張生篇

——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途徑

《西廂記》「願普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一主題表達了大眾的心聲,代表著很多人的願望。讓《西廂記這部愛情劇,深受讀者喜愛。《西廂記》中的張生是在原著《鶯鶯傳》基礎上不斷加工變化之後的形象,和之前大有不同,是形象變化最大的一個。

張生是我們所熟悉的人名,反映的是元代的生存環境,元代人的思考,融入了很多當時的生活元素,顯示元代人更關注生活本身的特徵,這種創新很好地體現在張生身上。

在王實甫的《西廂記》中,他一改了之前的輕薄男的形象,人生追求的側重點變成了愛情,而不是之前的功名。漸漸在愛情上變得主動,是一個努力有才華的痴情兒。

一、 痴情的儒雅才子

(一)細節描寫

張生是儒雅才子,家父去世後,他四處飄零,磨穿鐵硯,鑽研經書,螢窗雪案,在學習上肯下功夫,學得滿腹文章。成為了一表人才,長得眉兒似「官樣兒」的張生。

剛開始鶯鶯被他的風流儒雅所吸引,再次相逢的時候,張生「吟誦詩歌」顯示出的才華,更是讓鶯鶯傾心。文章當中說張生憑藉自己的才華,考狀元如「拾芥耳」。直接反映了張生十分有才。

痴情男兒張生和鶯鶯初遇在佛殿,鶯鶯的回眸一笑,那「臨去秋波一轉」,就讓張生眼花繚亂,「心猿意馬」,不禁風魔了起來,「魂靈兒」都飛在了半天,一時話都說不出,還錯把鶯鶯當成「觀音」。

張生在熱鬧的「狀元店」時覺得時間倒「好消遣」,在安靜的寺廟中,不見鶯鶯便覺得萬分「悽涼」,倍感孤獨。 喜歡上鶯鶯後,不見「玉人 」來,便「意惹情牽」,那相思病可謂是滲透骨髓,他眼亂、腸慌、心忙,情沾肺腑,意惹肝腸。經常側著耳聽、躡腳行、悄悄地等待鶯鶯的到來。

後來張生擱置科舉之事可以看出相對於愛情而言張生對功名不太看重,因對鶯鶯心生愛意,他可以放棄進京趕考的機會,還說要在僧房複習,其實只想靠著西廂,可以時常見到鶯鶯。這裡寫出了鶯鶯的美麗,也寫出張生對愛情痴迷。

張生把功名利祿置於愛情之下,沒有考慮自己四處「飄零」的處境。包括在後來的張生進京趕考途中,張生做了很多和鶯鶯有關的夢,而不是關於功名利祿。

(二)詩詞刻畫

儒雅才子張生雖出身書香門第,但他是一個窮秀才,囊中空空,也沒什麼七青八黃。經過寒窗苦讀,才華可以用「一天星鬥換文章,十年寒窗無人問」來形容。只是現在「萬金寶劍藏秋水,滿馬春愁壓繡鞍」,才華未得到施展。張生的才華在和鶯鶯對詩中得到展示。張生想傳達情義給鶯鶯就立刻作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可見張生思維敏捷,學富五車

痴情兒張生陷入愛情無法自拔,「門掩梨花深院,粉牆兒高似青天」。寫出張生渴望和鶯鶯會面,覺得牆也成了阻礙。

面對愛情,張生是一個傻角,功名未遂的張生其實很渴望中進士,金榜題名,也盼望「何日遂大志」。但是鶯鶯只一次「秋波一轉」留下「半天風韻」。張生就有了放棄進京趕考的念頭。

「空著我透骨髓相思病染」寫出張生相思成疾,見不到人就心兒直痒痒,經常心生「萬種思量」。沉浸在愛情中的張生就算是「酬得今生志」也夜不能寐,長籲短嘆,時常手託著腮慢慢回想鶯鶯「嬌羞」的面龐。

二、沉迷愛情的無志男

(一)細節刻畫

張生沉迷愛情無法自拔,追求鶯鶯的很多行為,可以用原始欲望來概括。在原文裡從張生的視角描寫鶯鶯大部分是以她的外貌特徵為主的。例如鶯鶯的容貌、身材、甚至是腳印。張生對鶯鶯的那種追求,停留在渴望和鶯鶯約會見面,同居親熱等稍微低級需求的層次上。「緊緊摟住」這些動作更是體現了張生沉迷愛情的樣子。

無志男張生,因為美貌,那「驚鴻一瞥」,而愛上了鶯鶯。然後他就馬上說他不去京城考試,他要藉助西廂複習詩文,這樣就可以「飽看」鶯鶯。希望通過這種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方法獲得鶯鶯的喜愛。

在寺廟時張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退兵,當時寺廟內一團糟,張生卻無動於衷,是在等老夫人答應誰能把孫飛虎打敗就將鶯鶯嫁給他。這才獻上的退兵之計,請好友來解圍。雖然可以看出張生對鶯鶯的一片深情,可未免有些乘人之危而不是俠義之心。

(二)詩詞刻畫

張生見不到鶯鶯就「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鶯鶯不在的日子裡張生「口兒裡謾沉吟,夢而裡苦追尋」,嘴裡碎碎念的是鶯鶯,輾轉反側,連睡覺夢裡都在追求愛人。張生的種種狀態像一個著了魔的人兒,把功名丟在一邊,沉迷愛情無法自拔。「天上人間,看鶯鶯如何做道場」,在做道場的時候,張生說「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欲報深恩,昊天罔極」。但是他見到長老的第一句話不是要給父母準備什麼東西,如何籌備這件事,而是問那小姐明日來嗎?這一句就可以看出張生沉迷愛情的樣子。

「十年不識君王面,恰信嬋娟解誤人」。寫出了在面對愛情的時候,張生沒有了遠大志向的,失去了一個男人的樣子。男人一個應該有抱負、有理想、有男子氣概。張生在意功名也在意愛情,他時而懦弱又時而勇敢。

在一系列刻畫中,我們看到最後張生選擇了愛情也變得更加勇敢。在和鶯鶯相戀的路上,充滿了波折。但是這種情況下,張生一直堅守對鶯鶯的感情,並且不斷努力。

張生在考取功名之後,沒有因為自己功成名就而拋棄了鶯鶯,而是立即就給崔鶯鶯寫信,並且趕了回來。鶯鶯和張生經歷很多挫折和考驗,打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張生最終金榜題名時,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時。

通過一系列細節和詩詞,我們看到了一個對愛情忠誠的儒雅才子,但是卻失去了一個男兒應該有的樣子,因為感情失去了理想抱負。

相關焦點

  • 《西廂記》中崔鶯鶯人物形象
    你好,我是當歸姑娘,今天我想從詩詞和細節方面來看崔鶯鶯這一形象。塑造人物形象在《西廂記》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實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以細節描寫和詩詞刻畫為手段,不僅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動、豐滿、典型的人物形象,還推動了情節發展,謳歌了反對封建禮教,追求婚姻自主的主題。在《西廂記》中,詩詞刻畫和細節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 尋跡:《紅樓夢》中的《西廂記》
    寶玉是在第二十三回中遇到桃花飄落,史湘雲的這個情節是在第六十二回芍藥花飄落,而這兩個人物是曹雪芹在《紅樓夢》裡最喜歡的人物,他們都出現在這樣一個飛花飄落的境界當中,而飛花、落花的這種情景、這種畫面、這種境界,是我們古代文學中經常描寫的。  寶玉和黛玉在讀《西廂記》的時候,寶玉對《西廂記》的評價是「真真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這是寶玉對黛玉說的。
  • 《西廂記》的故事流變
    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以說唱形式重新演繹,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以戲劇形式將此故事搬上舞臺。作為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西廂記》跨越時空的發展流變過程,更富有魅力。「西廂」故事的本源唐朝有一個詩人,他和白居易並稱「元白」。
  • 《西廂記》的張生,令人討厭
    這些傳奇中,愛情故事更能吸引人們的目光。焦仲卿與劉蘭芝,牛郎與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愛情是美好的,身處愛情的主人公讓人心動,讓讀者不禁為之快樂或憂傷。但也有例外,正如《西廂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中的張生與崔鶯鶯。不客氣地說,很難讓人情感共鳴。崔鶯鶯還好,《西廂記》在張生這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先天和後天都不足。
  • 《西廂記畫珍》:參考了唐代壁畫,借鑑了明代木刻
    9歲臨摹《芥子園畫譜》,13歲時摹寫齊白石筆下的各種水墨形象。就讀上海美專預科班後,即臨摹了唐代孫位的《高逸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歷代名畫......1945年出生的「海派」畫家周根寶從小與畫結緣,與繪畫耳鬢廝磨一生。在他筆下,無數中國傳統人物躍然紙上,栩栩如生。
  • 《西廂記》天下奪魁
    詞中「風月營」、「鶯花寨」、「翠紅鄉」都是指元代女雜劇演員聚居之地。可見,王實甫經常出入這些地方,和雜劇藝人交往,並為她們寫戲。他的劇作詞藻華麗,風致優美,士林中無不嘆服,代表作《西廂記》更是獨佔鰲頭。
  • 《西廂記》中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貌,作者是如何展現的?
    第一個印象是極其重要的;英俊的,俏麗的,端莊的,猥瑣的,……傑出的作品總是傾全力把人物出場後給人的第一個印象寫好。因此,象《紅樓夢》中林黛玉、王熙鳳等人物有聲有色的上場,一直是人們所樂道稱賞的。《西廂記》第一本的楔子是這樣寫鶯鶯的第一次出場的——〔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沒人燒香呵,和小姐閒散心耍一回去來。〔紅雲〕謹依嚴命。〔夫人下〕〔紅雲]小姐有請。〔正旦扮鶯鶯上〔紅雲]夫人著俺和姐姐佛殿上閒耍一回去來。〔旦唱〕【么篇】可正是人值殘春蒲郡東,門掩重關肖寺中;花落水流紅,閒愁萬種,無語怨東風。
  • 寶玉和黛玉共讀的《西廂記》到底有什麼魅力?
    王實甫在元稹《會真記》、《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的基礎上對故事進行改編,其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與原先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張生在借宿於普救寺時偶遇崔鶯鶯,卻遭遇殘兵將領圍寺劫親。張生一封書信破了賊計,老夫人卻沒有遵照諾言將鶯鶯許配給他。
  • 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稱為「紅娘」來自於西廂記還是桃花扇
    蟻莊園紅娘這個人物成名於什麼?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4日的問題是:我們經常把為愛情牽線搭橋的人稱為「紅娘」,這個人物「成名」於?那麼大家在哪些經典中熟知紅娘的呢?想知道正確答案的朋友,下面99單機小編帶來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0月24日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 《西廂記》崔鶯鶯光彩照人,可以說是王實甫最卓越的成就之一?
    崔鶯鶯是古代文學戲曲人物畫廊中一位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這一人物塑造的成功,是王實甫《西廂記》最卓越的成就之一。相國千金崔鶯鶯不但外貌美麗,而且「針常女工,詩詞書算」無所不能。她的性格特徵似可概括為:內裡熱情而外表深沉,感情豐富而舉止幽靜。
  • 王《西廂記》有何特色?
    在人物的塑造上,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增加了紅娘、老夫人等鮮明形象,為元雜劇王實甫《西廂記》的出現奠定了基礎。王實甫在董《西廂》的基礎上刪除了不合理之處,增添了許多曲折動人的細節描寫,增添了老夫人、紅娘、崔張之間的鬥爭,紅娘角色更加出彩,更為徹底的對崔張二人的愛情進行了肯定和褒揚。
  • 由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寫成的《西廂記》,是一部怎樣的劇本?
    元代著名的戲劇家王實甫寫的《西廂記》是中國戲曲史上成就很高的劇本。《西廂記》寫的是張生和崔鶯鶯的戀愛以及及他們反封建鬥爭的故事。作者在劇本中開展的衝突,實質上是維護封建禮教、封建婚姻制度的封建勢力和要求自由表達愛情、自由結合的青年一代的衝突。劇本中對封建勢力的代表崔夫人作了有力的揭露;熱情歌頌了青年一代對封建勢力所作的鬥爭。
  • 茅威濤做事膽小做戲膽大 《西廂記》將封箱
    昨天,提到將於4月29日起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場的越劇《西廂記》,剛剛步入天命之年的茅威濤不改時尚本色,隨口聊起了這樣一個「小清新」的話題。  其實,越劇也算是中國戲曲門類中的「小清新」,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名作《西廂記》更是如此。該劇創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著名導演楊小青執導,可以說是小百花「詩化越劇」的巔峰之作。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一、《鶯鶯傳》中的人物首先是崔鶯鶯,在《鶯鶯傳》中雖然不是《西廂記》所描寫的相國的千金,但是她的家庭條件也是極好的「財產甚厚,多奴僕」雖然不是什麼貴族少女,也是大家閨秀。鶯鶯作為相國小姐,不惜衝破封建思想的束縛,敢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她可以不顧一切地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和《鶯鶯傳》中自怨自艾的封建女性崔鶯鶯不同,《董西廂》中的崔鶯鶯具有了很大的叛逆性,其實這是一場關於新時代的追求愛情的女性和封建禮教的一場鬥爭,這場鬥爭中,還出現了統一戰線的人物,那就是紅娘和法聰和尚,他們在二人的愛情道路上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 透過《西廂記》與《孔雀東南飛》:「情」遠不及金錢和地位重要?
    》中張生與崔鶯鶯最終以美好的愛情,走到了一起,但是《孔雀東南飛》中劉蘭芝與焦仲卿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以赴黃泉為愛情的終點。,但是兩人卻能在一個寺廟中邂逅並且一見鍾情。崔母又想要將女兒嫁給鄭衡,這一段故事的描述又反映了崔母這一複雜人物的內心,他既想要得到真正的愛情,又被現實打敗,但最終還是想要妥協,這樣反反覆覆的內心想法的出現。單從《西廂記》中崔母這一人格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以上的這些結論,總之就是反映了封建社會愛情的不自主,以及家族之間的聯姻體現了對現實的無奈。
  • 《西廂記》:婚姻自由問題
    《西廂記》是王實甫所著的元雜劇,講述的是窮書生張生對美麗的相國小姐崔鶯鶯一見傾心,並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普救寺救下了崔鶯鶯,而在這之前崔鶯鶯以及崔母曾許諾將崔鶯鶯許配給救她之人,可是在張生救下崔鶯鶯後崔母卻食言,崔鶯鶯有個侍女叫紅娘,機智聰慧,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讓崔母不得不承認兩人的關係
  • 《西廂記》中的才子佳人令人羨豔,張生原型是何人?
    西廂記的故事最早見於唐代文人元稹的《鶯鶯傳》在《鶯鶯傳》中,男主角就叫張生,沒有名字。宋代文人王懋的《野客叢書》第二十九卷,稱「唐有張君瑞遇崔氏女於蒲,崔小名鶯鶯」。而在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中,張生一上場就自報家門說:「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看得出,張生的名字是被逐漸補充、完整起來的。那麼,這個姓張名珙字君瑞的書生究竟是以誰為原型的呢?
  • 《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
    王實甫和《西廂記》《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愛情劇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它通過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熱情歌頌了青年男女反抗禮教、爭取婚姻自由的鬥爭。  王實甫的雜劇作品,《錄鬼簿》著錄有l4種,現存有《西廂記》、《麗堂春》、《破窯記》三種,另有《芙蓉亭》、《販茶船》殘存各一折。《西廂記》是其代表作。《全元散曲》還收有他的小令一首,套曲兩套及殘曲。
  • 《西廂記》張生中榜方可迎娶鶯鶯,現代婚姻需要看中對方學歷嗎?
    林黛玉與賈寶玉在園裡偷偷看《西廂記》《西廂記》人物刻畫飽滿,故事新穎有趣《西廂記》全書講述了一對戀人經過重重磨難,最後在一起的傳奇故事。此劇王實甫將每個人物都刻畫的有血有肉、人物形象生動、立體、飽滿。男主張君瑞生的俊俏,腹有才華,雖出生於書香門第,先父是禮部尚書,但隨家父先去 家道中落,家境變得窘迫。張生多次應舉但都落榜了,變成一個落魄書生。
  • 《西廂記》:年少時羨慕人生圓滿的張生,後來才發現活成了紅娘
    ——王實甫《西廂記》」《西廂記》最早的版本叫做《會真記》,為唐朝詩人元稹所作。對,就是寫下千古悼亡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巫山不是雲」的那一位。今天我們讀到的《西廂記》,全名叫《崔鶯鶯帶月西廂記》,是元代戲曲家王實甫根據歷代版本編撰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