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傷口,為什麼還有用「釘書機」給釘上的?骨科醫生告訴你原因

2020-12-02 騰訊網

你見過用「釘子」給「釘」上的傷口麼?

圖片來源網絡

第一次見到這種「釘」上的傷口,很多人都會有種「看著都疼」的感覺。絕大多數人心中可能都會有下面這樣的疑問:

傷口縫合,難道不是都用針線麼?怎麼搞個「釘書機」來往皮膚裡釘釘子,這是幾個意思?

圖片來源網絡

其實這不是用普通釘書機釘的,而是用專門的醫用U型釘。我們醫生也稱這東西叫:「釘皮機」。好吧,聽起來是有點可怕.....

那麼問題來了:

與傳統用「針線」縫合傷口相比,用「釘皮機」來釘合傷口有什麼優點和缺點,操作和手術後又有什麼不同呢?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釘皮機」的那些事兒。

#真相來了#

實際上,無論是創傷引起的傷口,還是手術切開的切口,為了讓裂開的皮膚在後期更好更快的癒合,我們醫生都會用各種方法來閉合傷口。

常用的閉合傷口的方法有很多,當然最經典也是最標準的就是用「針線」縫合(下圖),後者幾乎可以閉合一切傷口。

圖片來源網絡

但是除了針線外,臨床上其實還有其他的閉合傷口方法,比如最常見的:組織粘合劑(也叫皮膚膠)、蝶形膠帶粘貼,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U型釘。

1、釘皮機的優點

圖片來源:UpToDate

(1)閉合傷口速度快

儘管大多數情況下,手術醫生都可以慢慢仔細的縫合傷口,但是對於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創傷嚴重、出血已經很多,手術時間很長麻醉藥量已經很大,病人全身情況不佳需要趕緊回病房或ICU等等時。儘快結束關閉傷口結束手術,就顯得格外重要。

畢竟,閉合傷口速度越快,意味著更少的手術時間,更少的出血,更少的麻醉藥用量,以及更低的麻醉和手術風險。這時,相較於普通一針一線的縫合,用釘皮機快速咔咔釘合傷口,就顯得非常有優勢。

除此之外,釘皮機因為能更快速的完成閉合傷口任務,因此也更適合處理突發公共事件帶來的大量急性創傷患者,畢竟醫生的數量有限,需要儘快閉合傷口後去處理下一名患者。

圖片來源:UpToDate

(2)相對較為安全

普通針線縫合用的針是弧形彎曲的,縫合過程中需要向下「兜起」組織縫合(上圖),這就有可能傷及甚至縫住深層結構。與針線相比,U型釘帶來的意外針刺損傷風險更小。

2、釘皮機的缺點

當然,凡興一利必生一弊,釘皮機的缺點也較為明顯。

圖片來源:UpToDate

(1)外觀效果較差,適用特定傷口

因為釘皮機的操作空間有限,不允許精細的美容修復,所以不能用於面頸部,一般只適合頭皮、軀幹、四肢的,而且是邊緣整齊的傷口。

(2)釘子會引起縫合部位不適

這一點在術後較為明顯,尤其是手足等活動較多的部位。

(3)U型釘會多少影響各種影像學檢查

U型釘畢竟是金屬材質,會在X光片和CT上顯影,其掃描偽影會影響觀察。此外,在磁共振檢查的磁場作用下,皮膚上的U型釘很可能被撕脫。

3、用釘皮機閉合傷口,什麼時候「拆釘」,如何「拆」

(1)拆釘時間

用釘皮機釘合皮膚後,無論是傷口護理還是拆釘時間,與用普通針線縫合傷口都沒有明顯區別。

比如:頭皮一般5-7天,軀幹上肢一般7-10天,下肢一般10-14天,張力較大的一般2周作用。

(2)如何拆釘

釘皮機釘合後,拆釘是要用專門配套的「拆釘器」的。

所以,如果是手術後想去當地醫院拆釘,出院時務必記得找主治醫師要個拆釘器。畢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玩意。

圖片來源:UpToDate

如上圖所示,在拆釘時,將專門的拆釘器的尖端置於U型釘的下面,保持向上提力的同時,按壓拆釘器把手,U型釘即從中線上向外折彎,很容易取下。拆釘過程中,一般疼痛感並不明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醫院裡的騷操作:醫生,你為什麼用「訂書機」訂我的傷口?
    醫生稱這東西為「釘皮機」。不是用普通釘書機釘的,而是用專門的醫用U型釘。看起來幾乎和我們從小上學時使用的訂書器一模一樣,實際上用途也差不多,都是用來閉合的,我們用的訂書器是用來閉合紙張與書本的,而醫生使用的這种放大版「訂書器」叫做訂皮機,使用過程有些略血腥,像按壓訂書器那樣使皮膚傷口閉合的。難道傷口縫合已經不用針線了?
  • 骨科手術切口管理(綜述)
    外科手術切口併發症在臨床並不少見,如感染、切口開裂、組織癒合不美觀等。文獻報導年發生率在 1.9% 左右。對有感染高危風險的患者,如開放骨折、糖尿病神經病變等,其感染發生率急劇增加。近期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骨科的學者在 Current Orthopaedic Practice 上就骨科手術切口關閉的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
  • 骨科醫生告訴您:如何正確冰敷?
    冰敷在許多疾病的治療過程中都佔有一席之地,如燙傷、牙痛、高熱、腦外傷、腦缺氧、昆蟲咬傷……骨科更是如此,關節術後、肢體腫脹,崴腳扭傷後合理冰敷作用大:止痛:減緩神經傳導速度,使疼痛的耐受力提高而局部止痛
  • 國家隊又出手了,骨科耗材降價94%
    一、除了骨科,還有哪些科室很燒錢?在「以藥養醫」的黃金時代,骨科醫生也成為業內人人眼紅的高富帥。而對病人來說,骨科花錢,既肉疼又心疼。10 年前,關節置換的費用在 10 萬塊以上,現在也要 3 - 6 萬不等。
  • 醫生決定沒商量 骨折手術為啥只能用進口鋼板?
    東方網2月14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一名患者因交通事故導致小腿骨骨折,醫生沒有給他選擇材料的權利,稱只能用進口鋼板進行手術,手術後患者要醫生證明該手術只能用進口材料,不能用國產材料,醫生卻拒絕了。讀者小王遇到了這樣的事,昂貴的醫療費用讓他難以承受,多次與醫生協商無果。無奈之下,他求助於本報讀者熱線,要弄清楚這樣的骨折手術為什麼必須用進口鋼板。
  • 怎麼遠離腰突,骨科醫生建議你這樣做
    手術療法約90%的頸椎病、腰椎病的患者是不需要手術治療的,但手術是最後一道防線,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慎重的對待與選擇手術。手術期及術後恢復要注意飲食,多食高蛋白、高纖維素易消化飲食,如瘦肉、蛋類、豆製品、水果、蔬菜等,以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提供機體耐受手術的能力;重視功能鍛鍊,防止肌肉萎縮、神經根粘連,腰椎手術後功能鍛鍊的原則以主動活動為主,循序漸進,以不感疲勞疼痛為主。對於那些已經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的小夥伴,我們送上了一份極其真誠的建議:乖,聽醫生的!
  • 上饒東方醫院骨科成功行椎體骨折經皮釘棒復位內固定微創手術
    情況緊急,經上饒東方醫院多科聯合緊急會診,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決定先為患者行全麻+插管下行剖腹探查術(脾切除術)+左側第9、10肋骨骨折固定術+左側胸腔閉式引流術,手術成功,病人安返病房。    術後恢復良好,數日後,病人病情穩定,轉入骨科,上饒東方醫院骨科主任高日峰隨即為其行全麻下行L3椎體骨折經皮釘棒復位內固定術,手術順利,因手術屬於微創,與傳統手術相比創傷小、對肌肉骨骼影響小,術中出血少,術後恢復快,後遺症、併發症少,所以術後5天患者便可適當下床進行功能鍛鍊。
  • 3D列印技術在骨科的研究及應用進展
    1.13D列印1∶1實物模型3D列印技術術前根據患者CT三維重建的數據構建出1∶1的3D模型,幫助醫生與患者及家屬交流,為患者和醫生提供觸覺與視覺上的體驗,對疾病的診斷、術前手術方案的設計、術前手術操作的演練、術中輔助手術操作以及術後恢復等方面擁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和極高的應用價值。
  • 安陽小夥手術後傷口潰爛,原因竟是所用鋼板為三無產品?
    然而手術後其下巴不斷出現潰膿流水,其母親袁女士拿鋼板發票去報銷卻發現查無此票信息。8月29日上午,袁女士向記者投訴稱,她懷疑兒子所用的鋼板屬於三無產品。 投訴 手術後傷口感染 8月29日上午9時40分許,記者見到了家住文峰區的袁女士。
  • 骨頭摔斷了醫生是用螺絲釘接起來的!
    椅子腿斷了無非是不能坐,它不會疼,拿釘子釘起來,或側面綁塊木板,再釘起來,就更結實了。骨是人的支架,沒有骨頭,人就不會站立起來,就像一團泥。人的胳膊、腿的骨頭斷了不但會疼痛,還不能幹活、不能走路,所以人的骨頭斷了,也需要接起來。骨頭斷裂就是骨頭折了,即醫生所說的骨折,是指骨的連續性中斷。
  • 巴西龜吃下訂書釘後被鑽殼取釘
    姜醫生告訴小主人,由於烏龜腹甲十分堅硬,手術開刀、縫合將十分困難。手術過程中,烏龜氣管的開口特別細小,無法進行麻醉引流,只能進行外部吸入麻醉,麻醉有困難;還有,兩棲動物被麻醉很容易無法醒來;烏龜手術需要長時間仰臥,位於其背部的肺可能受到極大壓迫,因此這隻龜在手術中死亡的機率也比較高。烏龜的小主人聽到這裡立即哭了,他懇求醫生一定要救救他的烏龜朋友。
  • 全國首例應用3D列印+AR增強現實的骨科手術
    點擊查看 3月21日,威海市中心醫院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和「3D列印技術」高科技手段,順利完成了一例骶尾部巨大梭形細胞瘤切除及椎體置換手術,這是該院3D列印技術在骨科手術上的一次成功嘗試。在此次手術過程中,把AR技術與3D列印技術完美應用到骨科領域,在全國尚屬首例。
  • 長沙醫生6年手繪千幅手術圖
    7月31日上午,長沙市第三醫院36歲的骨科醫生周偉力正在給一位即將手術的患者進行術前溝通,他一邊畫一邊講解手術方案,患者和家屬在一旁靜靜聆聽。  「我是一名骨科醫生,幾乎每天都要做手術,這樣的溝通幾乎每天都會有。」周偉力告訴記者,用繪圖的方式和患者、家屬溝通,他已經堅持了6年多。他手繪了上千幅手術方案圖,讓沒有任何醫學常識的患者也能「秒懂」手術。
  • 醫生穿上「太空服」做手術
    日前,在寶雞市中醫醫院一手術室內,4名正在做手術醫生的造型格外引人注意,乍一看就像是「星際穿越」而來的「太空人」。 據寶雞市中醫醫院骨關節二科主任周曉慶介紹說,這套手術設備準確地應該叫做個人手術防護系統,因為穿上之後形似太空人,被業內人士形象地命名為「手術太空服」。醫用「太空服」的使用,將有效地防止骨科、外科手術中使用高頻電灼刀、高速鑽頭等設備時產生的飛濺散落物散落至手術無菌區而產生的手術感染。
  • 當AR遇上3D列印 一場高科技的骨科手術嘗試成功
    【PConline 深度報導】3D列印技術應用在醫療行業,尤其是骨科手術中,已不罕見,該項高科技的技術不僅大規模的用於髖臼骨折手術,在骨科重大腫瘤切除上的應用也已十分成熟。但是你見過3D列印技術配合AR技術,共同完成一場手術的情景嗎?就在不久前,我國便成功完成了一場3D列印+AR技術骨科手術。
  • 常州醫生暴露在X射線下,為患者按壓傷口一小時
    近日,在轉運因削芒果不慎受傷、動脈破裂的江蘇省常州市天寧區男子時,男子腋前的傷口再次大量湧血,重度休克,情況危急。全程護送的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常州一院」)創傷骨科醫生朱鼎見狀,立刻雙手垂直用力按壓住傷口內的紗布。在將近兩小時的按壓中,朱鼎逐漸手臂麻木、發抖。
  • 高齡是骨科手術「禁區」?技高膽大就不怕 第A05版:銳讀濟南...
    這道選擇題對於王際芬老人的家屬和醫生來說都很難下決斷。「不管如何,做就有機會,不做就一絲機會也沒了。」家屬一致決定讓老人接受手術。14日,醫生冒著風險順利手術,讓老人重獲下地行走的能力。  8日傍晚,王際芬準備到飯店吃飯時,一不小心從門前的臺階上摔倒了。家人緊急撥打120急救電話,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後,把老人送到附近的一家三甲醫院。
  • 磁共振報告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了神經,骨科醫生來告訴你該怎麼辦
    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一輛汽車用的時間長了,輪胎磨壞了,沒法開了,發動機還能啟動的,但是檢測報告說汽車好多地方有問題,包括發動機,那麼,你能說發動機老化是造成汽車不能開的原因嗎?顯然不能。有的時候患者會感覺到自己的頸椎疼痛難忍,很多患者都是以為自己是患上了頸椎病,但是有的時候並不是的,有的時候是因為人體的肌肉、筋膜、小關節出現紊亂而引起的疼痛。這個時候是需要認真鑑別的。
  • 華山感染疑難病例⑬|一根長釘惹的禍
    由於是手術植入,目前考慮陽性球菌感染可能性大,經驗性地換用萬古黴素1.0g 靜滴q12h。幾天後,阿華覺得腫脹稍有改善,但皮膚仍有發紅,皮溫仍較高,體溫高峰升高至39.5℃,伴有畏寒、寒戰。復行B超示:右大腿股骨中段骨質破壞,右股骨周圍巨大囊性包塊,建議進一步檢查。於是在4月4日,阿華被收治我科住院,高巖醫生時任主治醫生。圖1.
  • 達摩院骨科AI成果已被MICCAI 2020收錄
    7月9日,達摩院提出了一種AI助力骨科關節置換手術的新方法,該方法無需醫生手動操作即可自動完成術前關鍵點位的測量,並且實現了精度上的突破,相比傳統AI方法,達摩院醫療AI團隊的精度可提升2.3%以上,整個過程僅需0.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