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極端天氣頻發!南極帽帶企鵝數量急劇下降!2020全球天氣怎麼了?

2020-12-03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在經歷了數月的林火肆虐後,近日澳大利亞多地開始下雨。當地時間17號,雪梨也迎來了這幾月來最潮溼的一天。

這場降雨讓很多雪梨當地居民歡欣鼓舞,他們希望這場大雨能給林火地區帶來一些緩解。

澳大利亞雪梨居民:在過去的四個月裡,我們這裡只下了四天的雨,而且降雨時間也很短,這確實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降水量最多的一天。

澳大利亞雪梨居民:我們需要一些雨水來幫助滅火,尤其是因為過去幾天天氣非常乾燥,我認為這也會幫助解決煙霾。

新南威爾斯州消防部門17號則表示,雖然大雨無法完全撲滅大火,但有助於控制火情。此前,這場大雨導致新南威爾斯州超過1萬個家庭和商戶斷電。位於當地的澳大利亞爬行動物公園也被迫關閉一天,從公園發布在網絡上的視頻來看,雨水很大,工作人員正在努力疏散考拉,而且鱷魚湖的水位也已超過了圍欄。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氣象部門17號發布消息表示,維多利亞州墨爾本部分地區降雨量達到77毫米。此外,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部分地區16號還遭到了冰雹襲擊,當地已經發布了惡劣天氣預警。根據氣象預報,未來幾天澳大利亞多地還會有更多降雨。目前降雨已在一些地方引發洪水。氣象部門警告,降雨可能會導致災區出現樹木傾倒等問題。

近日,美國、加拿大遭受冬季風暴的襲擊,多地出現暴雪天氣,造成交通受阻,居民生活受到影響。哥倫比亞遭遇霜凍,當地農牧業損失慘重;與這些地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俄羅斯莫斯科氣溫打破了95年來的紀錄,昔日的隆冬變「暖冬」。

連日來,冬季風暴襲擊了美國西北部,造成多地降雪。在華盛頓州,積雪導致部分道路被臨時關閉,在西雅圖東北部的山區,由於降雪,這一地區已經斷電數天,數百名當地居民的生活、出行受到影響。華盛頓州州長表示,當地緊急救援部門已經調配了食品、飲用水以及燃料運往附近的斯凱科米什等地。在安吉利斯港,積雪厚度達到了50釐米,路面上的大量積雪,導致車輛行駛緩慢,車輪打滑,非常危險。

當地時間17號早上,達美航空的一架客機在美國中西部密蘇裡州堪薩斯城國際機場滑行時,由於跑道溼滑結冰,飛機前輪滑出跑道。據機場發言人表示,暫無乘客受傷。

受到暴雪影響的還有加拿大,在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省首府聖約翰市,民眾的出行受到嚴重影響。據當地相關部門預計,隨著暴雪天氣的持續,積雪厚度可能會超過70釐米。伴隨暴雪而來的,還有極寒天氣,加拿大的一名網友就在自家花園做了一個實驗,在零下32攝氏度的環境下,她將一盤麵條放置在花園中,15分鐘左右,麵條已經被完全凍住,叉子還懸在半空中。

近日,哥倫比亞中部地區出現霜凍現象,這令當地的土豆種植者損失慘重。一夜之間,原本綠色的葉子因為霜凍而枯萎。不僅如此,霜凍還對當地的牧場造成影響,由於牧草質量下降,當地牧場的奶牛產奶量出現下降。

而在當地時間16號,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白天市內溫度達到了3℃,打破了95年來的紀錄。本該最冷的「隆冬」時節今年卻變成了暖冬,往年暢銷的皮大衣、滑雪板等,這個冬天都銷量大減、不得不打折出售。

一項最新報告顯示,過去十年是有記載以來全球氣溫最高的十年。而位於地球最南端的南極是受氣候變暖響最大的地方之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南極有一種企鵝的數量出現明顯下降。

在南極象島,生活著一群帽帶企鵝,它最明顯的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道黑色條紋,有點像軍官的帽帶。

在這裡,南極科考隊隊員利用點數器、無人機等設備,數出帽帶企鵝的每一位成員。他們想知道,象島上的帽帶企鵝是否像南極其他地方一樣,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南極科考隊隊員亞歷克斯·博羅維奇:每年企鵝們都會回到同樣的地方築巢,我們可以密切關注它們的群體數量,通過觀察企鵝數量的變化,我們可以知道整片區域的生態環境(健康與否)。

科考隊員表示,經過計算,與他們50年前的一次調查相比,現在象島上的帽帶企鵝數量大約減少了15萬隻。不僅如此,科考隊員還在象島附近一個名叫企鵝島的地方發現,這裡的帽帶企鵝數量更是驟降了75%。

南極科考隊隊員亞歷克斯·博羅維奇:氣候變化影響很多方面:冰川融化、海水溫度升高、海洋酸化,企鵝也因此受到了影響。

科考隊員說,通常一對企鵝夫婦會輪流照看企鵝寶寶,另外一隻和其他企鵝一起外出覓食,捕獲魚和磷蝦,來餵飽企鵝寶寶。然而,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磷蝦的數量也減少了,也就是說企鵝的食物變少了,它們可能會因此挨餓。

南極科考隊隊員史蒂夫·福雷斯特:我認為氣候變化是所有這一切發生的主因,這是它們(企鵝)從未遇到過的。

編輯:董瀟雨(實習)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頻發危及全球糧食安全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電 (王慶凱)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今年以來,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三大主糧產區,均受到極端天氣影響。傳統的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因遭遇嚴重乾旱,時隔12年後首次計劃進口小麥;玉米出口大國美國因受陰雨天氣影響,播種創歷史同期最低水平;同受乾旱影響,水稻出口國菲律賓也出現大規模歉收。海洋漁業情況也不妙,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今年日本周圍海域海水溫度升高,海苔產量達到46年來最低點。乾旱與洪澇在全球小麥、玉米、水稻主產區共發,嚴重威脅全球糧食安全。
  • 全球高溫極端天氣頻發,德國媒體:都怪川普!
    文/懶人今天你那裡氣溫有多高?天氣有多熱?只能說是「汗如雨下」啊……最近因為高溫出了一件怪事,有一頭斑馬因為天氣太熱,妝都曬花了,熱成了一條驢~這是咋回事呢?原來啊,埃及開羅有家新開業的動物園,遊客去看斑馬,仔細瞧了瞧覺得不對勁啊,斑馬身上的黑色條紋怎麼曬化了?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北京目前遭遇「冬旱」,近80天無有效降水,整個北方也旱情嚴重;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巴西等國洪水滔天,產生連鎖經濟反應;不久前,歐美國家大雪紛飛,讓人措手不及。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
  • 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專家解讀極端天氣為何頻發
    央視網消息:今年入夏以來,酷熱、山火、熱浪……各種極端天氣在全球頻繁出現。近日,全球多地出現罕見高溫,多地遭受高溫炙烤、甚至引發災情。地球似乎發燒了。全球多地經歷罕見高溫除了亞洲,在歐洲、非洲、北美等全球多地都在經歷罕見高溫天氣。下面就讓我們通過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藉助數據,直觀地了解今年世界各地的反常氣候。在北歐,氣溫比往年同期高出3到6℃。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百年不遇年年遇 歷史罕見月月見  極端天氣  專家稱:極端天氣趨強趨多或將「常態化」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實習生 朱杏金 通訊員 董永春  讓人越來越難捉摸的天氣不獨颱風。去冬今春北半球的冰凍低溫和持續乾旱還讓我們記憶猶新,今夏熱浪、乾旱、洪澇又在全球各地上演。而今,極端天氣可謂是一波接一波,讓人目不暇接。人們不禁發問,全球氣候怎麼了?我們的地球怎麼了?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2015年可能是歷史上最暖年份,海洋表面溫度也達到監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2015年極有可能超出1℃的臨界值。」WMO秘書長米歇爾·雅羅說。
  • 全球變暖引起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科學家已證實
    溫度升高導致的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在2020年汛期,南方多省輪番經歷了強降雨帶來的洪澇災害,像四川大渡河支流小金川和重慶的綦江上遊幹流還發生了超歷史洪水。全球變暖引起的氣候變化,已導致極端天氣事件急劇增加?目前地球氣候變化主要體現在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問題上,所以大家對這個現狀也並不陌生,並且就氣候發展趨勢來說變暖的程度也只會隨著時間而變得愈加嚴重。
  • 全球極端惡劣天氣頻發,罪魁禍首真的是「氣候變暖」嗎?
    雖然無法證實"全球變暖"理論是否正確!但有一點卻是事實,那就是近年來全球極端惡劣天氣確實頻發。2016年,我們曾說氣候是史上最熱的;到了2017年熱浪、暴雨、暴雪等極端和反常天氣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現在剛進2018年南半球的熱浪和北半球的暴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全球多地氣象紀錄屢創新值。
  • 中國入汛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疑因氣候變暖(圖)
    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記者:造成入汛以來氣候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任福民:造成氣候異常的原因很複雜,但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氣環流的異常。同時,我們不能忽視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  記者:每一次極端氣象災害都可以歸咎為氣候變化嗎?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一邊下冰雹,一邊46°C高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最近一段時間,全球多地極端天氣頻發墨西哥現極端天氣冰雹「淹沒」城市當地時間6月30日,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遭罕見冰雹襲擊,整個城市陷入約1.8米的冰層中,部分地區冰層高約2米。此次冰雹造成200多所房屋受損,數十輛汽車完全被冰層覆蓋,輸電線路遭到破壞,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這是又一起由極端天氣引發的重大災害。  近年來,「天氣君」的脾氣似乎變得越來越暴躁,一言不合就「出大招」,一會兒在四川廣元的江面導演一出「風翻船」,一會兒又用罕見的大冰雹砸向山西陝西境內。從6月14日起,入汛以來最大範圍暴雨過程也粉墨登場,接連發生的強降雨給防汛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為什麼極端天氣呈現頻發態勢?是否可以提前預測極端天氣的發生?面對暴脾氣的「天氣君」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 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極端天氣頻發,我們算了一筆經濟帳 華爾街見聞 2019-02-03 20:33:41
  • 瞭望專訪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極端天氣頻發,我們...
    重點做好四方面防範工作《瞭望》:入汛以來,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入汛以來,南方暴雨頻發,共出現15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安徽黃山(1561.8毫米)、廣西永福(1548.6毫米)、廣東龍門(1535.2毫米)累計降水量達1500毫米以上。二是雨帶覆蓋範圍廣,多雨區域多。
  • 厄爾尼諾發威 極端天氣頻現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15年以來,厄爾尼諾現象愈演愈烈,極端天氣在全球各地出現。中國氣象局的信息顯示,去年10月,厄爾尼諾海溫距平指數(升溫幅度)累計達到18.4攝氏度,已達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標準。  據美國氣象機構分析,這一輪厄爾尼諾現象將在今年春末夏初轉弱,但與其相反的拉尼娜現象的概率卻在增加。
  • 2019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紀錄
    當地時間1月30日,美國芝加哥遭遇極寒天氣,溫度降至零下32攝氏度,新的寒流「冰封」了密西根湖及其沿岸,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湖水結冰,冰柱林立,宛如一座純白唯美的「冰雕公園」。2019剛開年 全球天氣已「爆表」 多國極端天氣打破歷史紀錄2019年僅僅開始一個月,極端天氣已席捲全球多國,甚至打破多項歷史紀錄。美國中西部經歷罕見風寒,澳大利亞遭受極端高溫,氣候變化再次引發廣泛擔憂。北半球,美國中西部寒氣逼人。1月30日,美國芝加哥早上的氣溫降到-23℃,打破了1966年創紀錄的-15℃。
  • 全球極端天氣頻現 氣候問題引熱議
    國際在線消息:據中新社電,極寒天氣持續籠罩歐洲,目前已致逾600人喪命,22個國家發出極寒警報。在歐洲大範圍降溫的同時,美洲地區氣溫卻異常偏高,引發各界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注。 據法新社報導,在歐洲,肆虐了12天的嚴寒已奪走逾550條人命。有波蘭媒體報導稱,死亡人數已超過600人。歐洲最主要河道多瑙河因厚厚的冰層而關閉了數百公裡的航運。
  • 2020年異常天氣頻發,專家作出預測,人類該何去何從?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但目前發生的很多事情似乎都在昭示著2020年並不太平。上半年非洲蝗災、澳洲大火、疫情肆虐,實在是糟糕的開端。隨著下半年的慢慢到來,本來以為情況能夠有所好轉,但最近極端天氣的頻發,更是讓我們對今年的運勢充滿了未知。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極端天氣詞彙
    貴州、雲南等省部分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沙塵暴肆虐北方大部分地區……不僅是在中國,近期全球範圍內多國出現了極端天氣頻發的狀況。我們經常在天氣預報中聽到有關惡劣天氣的報導,在這裡就向大家介紹一些極端天氣的相關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