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論文:胖子更有可能搞出學術不端?幸好該文章很快就會被撤稿

2020-09-09 愛科學愛自然

有證據表明,人類的決策受到當前人體能量水平和生理狀態的影響。與肥胖症相關的證據表明,將決策與能量的長期變化聯繫起來的證據很少。



2020年 7 月 22 日,國家研究中心Eugenia Polizzi di Sorrentino團隊在 Scientific Reports 在線發表題為 「Dishonesty is more affected by BMI status than by short-term changes in glucose」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將肥胖和不誠信直接建立聯繫,引發眾人強烈反響。


Elisabeth M Bik等人對於該文章的質疑(圖源自Pubpeer)


但是,該文章存在不少疑點:


  • 肥胖組與瘦組之間有重要區別。肥胖群體的婦女更多,受教育程度略低,年齡較大。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是不誠實的混雜因素。
  • 每個人都在該測試中作弊(每個人報告的紅色超過預期)。不過,這個肥胖的小組似乎表現得更聰明,他們投出藍色時報告黃色。因此他們做了更多的「小謊言」,而不是更多的「大謊言」。這是不誠實還是情報?使用相同的數據,您還可以得出結論,即BMI高/女性的人比苗條的人更聰明。
  • 受試者是如何招募的?他們被要求報名參加哪種類型的學習?他們都必須禁食,知道自己要吃早餐,但首先必須稱重並進行測試。這可能對肥胖者的情緒影響更大,並且可能無法通過血糖水平來衡量。肥胖者在測試開始時會更生氣嗎?
  • 為什麼報告的性別和學生百分比有標準偏差?
  • 作者是否報告了第二次擲骰子的結果?


報告紅色(€5),黃色(€3)和藍色(€0)結果的受試者比例(圖源自Scientific Reports


該文章的結論及方法受到強烈的質疑,一旦對問題的調查完成並且所有各方都有機會作出全面回應,則可以採取進一步的編輯措施。


編輯回應(圖源自Scientific Reports


除實驗的設計存在缺陷外,奇葩論文的主要發現似乎與結果自相矛盾,瘦弱和肥胖者在報告的數值中似乎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該文章有望近期被撤稿。


圖片來源:撤稿觀察網站


參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0-68291-w#change-history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341C41AED4E29DBD67D9D3EFE36F66

相關焦點

  • 胖子更有可能搞出學術不端?
    以下文章來源於Retraction ,作者一線有證據表明,人類的決策受到當前人體能量水平和生理狀態的影響。與肥胖症相關的證據表明,將決策與能量的長期變化聯繫起來的證據很少。(圖源自Pubpeer)但是,該文章存在不少疑點:肥胖組與瘦組之間有重要區別。
  • 2020年十大學術不端事件|冰川凍土|教授|文章|論文_網易訂閱
    11月19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在其官網發布情況說明稱,經該院調查組查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天津大學已對其解聘,張裕卿承認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天津大學已解除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
  • 學術不端新變種:假作者 真論文?
    他認為,虛構一個外國作者的目的可能有兩方面,一方面對國內作者的績效考核有利,可以標榜「有國際合作」;另一方面,加一個外國作者,國內作者可以更方便應對同事的此類疑問:「平常沒看見你做這方面的工作,怎麼發了這樣高深的英文論文?」 「他可以說認識了這樣一個老外,然後就聊,就出了這樣的論文。
  • 清華大學回應博士論文造假: 撤銷學位、問責導師,對學術不端零容忍
    「2016年3月,唐國翌教授收到對葉肖鑫為第一作者所發表論文可能存在學術問題的舉報後,立即組織對葉肖鑫就讀博士生期間發表的16篇論文進行全面核查,發現存在自我抄襲、圖片重複利用、編造實驗結果等問題,隨即與相關出版機構多次溝通,提出全部撤稿的要求。通過對葉肖鑫博士學位論文的核查,發現同樣存在上述問題。經我院進一步核查,初步判斷葉肖鑫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為。」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被質疑是文章灌水重災區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然而,《歐洲醫學藥理學評論》也是被質疑文章灌水的重災區之一。
  • 學術不端or學術不當?都是紗布惹的禍
    學術不端的新聞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畢竟假的真不了,造假的數據是不可能被重複出來的,而對於一篇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論文來說,實驗結果可重複,是衡量其學術價值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否則無論擁有多麼漂亮的實驗數據,也難逃被撤稿的命運
  • 地質大學論文作假被揭穿,甩鍋新冠肺炎,學術不端戕害科學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影響我國科學進步的一大因素就是國內學術不端的科研環境。屢禁不止的學術造假不僅在破壞我國科研生態,逼走科研人員,還對我國國際學術形象造成負面影響。昨天,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正式發文撤下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共同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論文!專業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質疑宋懷兵教授和朱斌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的關於半導體的研究論文存在造假行為:該論文所包含的多張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內所含圖片高度相似。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在其最新發布的 24 卷上批量撤稿 199 篇(含重複37篇)中國學者的論文。這是繼2017年《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撤稿107篇論文後,中國學術界所面臨的最大規模的國際撤稿事件。該雜誌給出的撤稿原因是「論文作者涉嫌學術不端並且沒有回覆編輯部的質詢」。12日,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第一財經,事實上,對於遭遇論文撤稿的作者,校方並沒有制度上的懲戒措施,而該項目申請的資金也難以追回。只是在評職稱時,該論文不再作為一項參考依據。他還表示,論文從發布到被撤稿,經常存在很長的時間差。
  • 首篇中國被撤稿的Science論文後續: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宋懷兵及東南大學朱斌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一個多月前,《科學》雜誌發表了對這篇論文的「編輯部關切」,表示論文可能存在數據真實性問題,文章中的兩張圖片與此前朱斌擔任共同作者發表的另一篇論文中的數據圖非常相似。
  • 兩年117篇SCI論文被撤稿 造假已成產業鏈-SCI論文 論文造假 學術不...
    原標題:117篇SCI論文被撤稿的背後  「論文造假」的輿論風暴又起。  12月12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基金委」)召開的2016年「捍衛科學道德反對科研不端」通報會上,曝出2015年國際著名學術刊物撤銷論文的重磅消息。
  • 中國發布了全球最多的論文,也貢獻了最多的撤稿
    學術不端是撤稿主因撤稿本是正常現象。作者無法按照審稿意見修改、期刊出版時滯長、論文不在作者預期的時間內發表等都是撤稿的正當理由。但在中國,國際期刊撤稿總能在學界掀起打假的風暴,因為學術不端是中國學者「被撤稿」的主要原因。根據艾普蕾全球撤稿資料庫中的30002條撤稿記錄,中國學者由於抄襲和操控審稿原因被撤掉的稿件最多。
  • 川大正式撤稿一篇6分SCI,原因是所有作者均不知情有該論文
    通通都不是~根據官方的撤稿通知,本文系作者申請撤回,原因是論文署名的三個作者並未參與該論文或者對該論文並不知曉。圖片來源: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三個作者都沒參與過這篇論文,那麼論文是誰寫的,又是誰投的呢?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創歷史最高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 388 篇 SCI 論文撤稿,而美國有 255 篇 SCI 論文撤稿,英國有 124 篇撤稿。因為論文發表「壓力山大」,所以很多人為了發文章不擇手段。在撤回的稿件中,大部分來自許多知名醫學院的附院是因為這些附院晉職稱都需要 SCI 。而對於普通醫院或基層醫院來說中文的核心文章就夠了,無需偽造 SCI 論文。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 82 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中國科學院楊衛院士將學術不端與學術不當行為歸納為14種:剽竊、編造、篡改、第三方代寫、重複發表、署名不當、利益衝突、關係遊說、學術獨裁、引用不當、引用虛假文章、編造審稿人、不可重複、倫理失範。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新高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中國科學院楊衛院士將學術不端與學術不當行為歸納為14種:剽竊、編造、篡改、第三方代寫、重複發表、署名不當、利益衝突、關係遊說、學術獨裁、引用不當、引用虛假文章、編造審稿人、不可重複、倫理失範。
  • 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同一作者的兩篇論文,第一作者表示不背鍋
    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以學術不端為由撤回了牛津大學2018年發表的兩篇論文。其中一項研究提到的T1 Mapping技術在心臟成像方面影響頗深,曾引起眾多心臟病學專家的關注,並於2015年被牛津大學專門報導。
  • 中國SCI論文撤稿數量為世界榜首
    3、2020 年中國 SCI 撤稿仍然遙遙領先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2020年4月,該集團旗下另一家期刊一次性撤回中國學者撰寫的33篇論文。僅2020年1月到7月,中國學者被撤稿達388篇。
  • 中國SCI論文撤稿佔世界 44%,撤稿數量創歷史最高!需引發關注
    2020 年,中國已有388篇SCI論文撤稿,而美國有255篇SCI論文撤稿,英國有124篇撤稿。2、撤稿原因「純屬雷同」撤稿觀察網站標註的撤稿原因多達82種,但其中有大量原因雷同。2599篇論文撤稿原因列在前六的分別是「出版機構調查」「同行評審虛假」「文章重複」「抄襲」「數據錯誤」和「圖片重複」,這六個原因造成的撤稿量為1835篇,佔總數的70%。
  • 今日話題 | 南開校長被曝論文造假,再次敲響學術不端警鐘
    曹雪濤 據媒體報導,曝光曹雪濤論文造假行為的,是有同樣免疫學專業背景的美國博士伊莉莎白·比克,目前專門調查學術不端。 可見,此次曹雪濤論文造假風波,有著極強的專業門檻和複雜性。就連伊莉莎白·比克也沒有直接給出結論。在採訪中她反覆提到,只是將存在問題的圖像和論文標註出來,至於是不是構成學術不端,還得更權威的調查。 但即便如此,曹雪濤恐怕也難逃論文造假的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