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船完成南極海底精密勘測 覆蓋面積超3000平方公裡

2020-12-03 中國日報網

央視網消息:央視隨隊記者從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了解到,22-25日期間,考察隊在南極羅斯海特拉諾瓦灣開展地球物理調查,獲取了海底地形、海洋重力、磁力數據。這是「雪龍」船首次以全覆蓋勘測方式獲取南極海洋的海底地形地貌資料。

特拉諾瓦灣位於南極羅斯海西部維多利亞地沿岸,周邊分布有美國、紐西蘭、德國、義大利和韓國等國家考察站,我國羅斯海新建站也位於此處。

「雪龍」船在特拉諾瓦灣進行「地毯式」航行,並利用2017年最新安裝的浮冰區海底地形精密勘測裝備,對該海域海底進行地形地貌測量,測線總計近1700公裡,覆蓋面積超過3000平方公裡,共完成從新建站向外海近100公裡範圍內的海底精密勘測。

考察隊首席科學家楊惠根表示:「本次獲取的資料基本摸清了新站附近海域的地形地貌特徵,為未來新站海洋實驗室建設、南極海洋海底觀測網建設奠定基礎,也提升了我國對南極海洋的立體觀測實力。」

南極科考隊在羅斯海進行「海洋立體調查」

自25日起,中國第34次南極考察隊圍繞國際關注的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保護區等熱點問題,在南極羅斯海持續多日開展業務化觀測。

考察隊在羅斯海共布設了3條斷面、19個觀測站位,開展海面微塑料拖網、海洋水體調查、海底地形地貌勘測等,組成「海洋立體調查網」。獲取的樣品,將在「雪龍」船實驗室進行初步分析。

自考察隊出發以來,目前已分別在南極戴維斯海、南極半島海域檢測出海洋微塑料,說明人為因素造成的汙染物已經深入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南極海洋環境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加強對南極海洋環境的業務化調查,是中國保護南極環境的一項重要舉措。(央視記者 趙曙光 王遠偉)

相關焦點

  • 今天,雪龍號和雪龍2號同時歸來,來看靠岸視頻
    今天,載有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的「雪龍」號和「雪龍2」號回到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標誌著此次南極科考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考察隊下設12個船、站、隊,由來自105家單位的394人組成,歷時198天,兩船總行程約7萬海裡,冰區航行4900海裡,順利完成站基、空基、陸基考察和相關海域調查等62項任務。
  • 英國研製無人船成功完成大西洋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勘測
    USV)近日完成了為期22天的勘測任務,成功繪製大西洋逾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的海底地圖。上個月月底,「Maxlimer」號從英國西南部的普利茅斯出發,向西南航行約460公裡,通過船身上的多波束測深探測儀(MBES)測量了大西洋水深1公裡的逾1000平方公裡大陸架。在此之前,這片海域基本沒有在英國水文局記錄的現代數據。
  • 「雪龍2號」抵達南極,國產極地破冰船迎大考,俄網友:期待組隊
    ,從遨遊太空到潛入海底中國都積極參與,而對於地球的最遠端——南極,中國同樣懷著嚮往,中國的足跡也早已踏入南極大陸,如今南極還迎來了我們自己建造的破冰船。「雪龍2號」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極地破冰船,今年的7月份,「雪龍2號」船交付給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使用,並於今年的10月15日正式開啟南極之旅。而如今進入南極,可以說是國產破冰船首迎大考,「雪龍2號」的破冰能力如何很快便能見分曉。
  • 歷時198天「雙龍探極」 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凱旋
    4月23日,「雪龍」號、「雪龍2」號回到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了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總結匯報活動,傳達了自然資源部領導重要指示,標誌著中國笫36次南極考察隊圓滿完成任務,主要圍繞「雙龍探極」、南大洋業務化觀監測、考察站基本建設、「綠色考察」四項重點任務
  • 「向陽紅01」船南極科考 首次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
    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青島3月21日電 題:我國首次在南極發現海底熱液與冷泉並存——「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綜述  新華社記者 張旭東  記者近日採訪「向陽紅01」船首次南極科考的科考隊員時了解到,「向陽紅01」船在我國南極科考比較薄弱的南極大西洋扇區
  • 一圖看懂|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原標題:一圖看懂|「雪龍」號怎樣到達南極)
  • 海洋六號、雪龍號科考船26年後南極再「會師」
    通過高頻對講機,「雪龍」號上,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隊領隊孫波與執行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六號」航次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何高文進行了近30分鐘的通話。 這是一個值得回味的時刻。上世紀90年代初,「海洋四號」調查船與中國南極科考「極地」號考察船在南極海域碰面,首次實現中國「兩船兩站」的南極考察規模。
  • 俄客船南極遇險 中國科考船「雪龍」號救援受阻
    據新華社電聖誕前夜,載有74人的俄羅斯客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冰區遇險,正航行在南大洋的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25日全速前往救援。27日24時,兩船距離僅6.1海裡。然而由於天氣狀況的持續惡化,「雪龍」號被迫決定停止破冰前進,原地待命,等待天氣轉好後繼續救援行動。
  • 我國科考成果:首獲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圖」
    我國科考成果:首獲大範圍南極海底三維「地圖」 原標題:   據新華社廣州4月14日電(記者 王攀)總面積近2萬平方千米、最深處超過3500米,滑鼠輕點即可將幽深的海底和平坦的坡地一覽無餘……14日,隨著科考船「海洋六號」完成深海地質、大洋礦產資源、南極科學考察並駛返廣州
  • 這位南通人曾登上「雪龍2」號,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南極考察任務近日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去年10月9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施笫36次南極考察任務,其中「雪龍2」號為首航南極。
  • 中國南極考察隊首次在太空人海展開海底地形區塊調查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31日電(記者劉詩平)12月29日至31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在南極太空人海海域開展地球物理作業,經過近50小時連續走航,成功探測約900公裡多波束測線和120公裡淺地層剖面。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7月15日,伴隨一聲長鳴,中國第11次北極科學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科考任務。這是「雪龍2」號今年4月順利完成南極首航後,首次承擔北極科學考察任務。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專家、「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雪龍2」號已進入世界最先進極地科考船的行列,將助力我國極地科考實現新的跨越。攻堅克難——從無到有填補空白1983年,中國加入《南極條約》,擁有了參與南極事務的國際資格。
  • 首艘「中國造」極地破冰船「雪龍2」號今日在上海下水
    「雪龍2」號設計船長122.5米,船寬22.3米,船深11.8米,吃水7.85米,吃水排水量約13990噸,裝載能力約4500噸,航速12節~15節;結構強度滿足PC3要求,具備艏艉雙向破冰能力,艏向能在覆蓋有0.2米厚積雪的1.5米厚冰層上以2~3節的速度連續破冰航行;裝載全迴轉電力推進系統和DP-2動力定位系統;船上可搭載科考人員和船員共90人,續航力為2萬海裡,自持力在額定人員編制情況下可達
  • 雪龍2號出徵南極,兩艘破冰船並駕齊驅,卻被惡意「潑髒水」
    新年伊始,中國第36次南極科考活動也傳來捷報,並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科考活動中,中國首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表現驚豔,搭載著科考隊員完成了在南大洋太空人海海域的首個調查斷面的科考工作,為未來進一步保護與開發南極大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雪龍」號非專業破冰船 破冰能力有限
    1月3日,在完成對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52名乘客的救援任務之後,中國「雪龍」號科考船也遭遇到了浮冰圍困。美國「北極星號」破冰船5日將從澳大利亞出發赴南極幫助「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以及「雪龍」號脫險。事實上,「雪龍」號並非專業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並不出眾。
  • 「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啟航開始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
    中新網上海11月10日電 (陳靜陳超)「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10日從上海浦東外高橋港區的中國極地科考碼頭啟航,開始了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之行。據悉,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將圍繞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水文氣象、生態環境等科學調查工作,並執行南大洋微塑料、海漂垃圾等新型汙染物業務化監測任務;同時,還將開展南極中山站、長城站越冬人員輪換及物資補給工作。
  • 「雪龍」號積極脫困 船上部分科考項目照常進行
    「由於南磁極漂移很快,這些數據十分寶貴,是我們今後研究南磁極漂移情況、了解南磁極附近海底構造、建立全球地磁場模型的第一手資料。」在「雪龍」號科研管理平臺,實驗員肖永琦也一如既往,協助大洋隊的科考隊員們利用各類儀器,抓緊時間採集這一海域的海洋物理、化學、浮冰等各類數據。這一海域是我國船舶第一次航行,各類數據都是空白。
  • 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
    圖: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租用直升機失事墜海記者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獲悉,我國「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即將配備一架卡莫夫(卡32)直升機--「雪鷹」,目前已經從俄羅斯購買入境,正在深圳進行試飛,不久將進行正式交接手續。
  • 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乘坐「雪龍」號返回東半球
    新華社「雪龍」號11月28日電(記者 崔靜)中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於當地時間28日16時45分(北京時間29日凌晨1時45分),乘坐「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穿越0度經線,從西半球返回東半球。    「雪龍」號曾於11月1日從東半球駛入西半球。
  • 中國最新極地科考船下水 未來可建核動力破冰船
    曾隨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出徵的人民日報記者餘建斌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正在使用的「雪龍」號是我國極地科考的功勳船,為極地科考發揮了巨大作用,這麼多年的中國南極科考,是它把科考隊員送往遙遠的南極,為長城站等科考站提供物資補給和運輸,它同時也是一個大洋科考平臺,科考隊通過這個海洋中的實驗室平臺,了解大洋,研究南北極海域乃至全球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