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在學中國數學教學模式的時候,我們應該做什麼?

2020-12-06 Woopa嗚帕幼兒館

不爭朝夕

寄望百年

《哭哭棋》的研發靈感來自一次數學遊戲,孩子們表示非常喜歡下棋。

於是我們設想若是將教學目標與棋盤遊戲規則相結合會產生什麼樣的神奇效果呢?

這個契機使得嗚帕《哭哭棋》研發萌芽正式誕生。

哭哭棋的誕生

哭哭棋簡介

嗚帕《哭哭棋》也稱為嗚帕情緒管理棋,現已面市「數學棋」 和「手工棋」兩大系列。

《哭哭棋》初衷是讓孩子在心流狀態下進行自成目的的認知,並運用在遊戲中獲取的認知去提高自己發展的目標。

棋盤的目的是讓孩子在棋盤類似的競技遊戲中,學會控制情緒,有意識地照顧同伴。

情緒管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希望孩子通過情緒管理棋與他人互動,從不知道如何控制情緒轉變到學會自我情緒調整,最後達到情緒管理的階段。

數學棋簡介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的數學能力應具備:

3-4歲需掌握

嗚帕《哭哭棋》——小班數學棋設計不同的遊戲讓孩子輕鬆進行數學認知

滑動查看更多

棋逢對手、環球旅行1、翻翻棋1、環球旅行2等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感知數與數量的關係、空間方位、排列…

4-5歲需掌握

嗚帕《哭哭棋》——中班數學棋通過遊戲的不確定性和挑戰性讓數學認知變成對弈過程,通過同伴間相互學習達到自成目的

摘果子、逃家小兔、找鄰居等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感知排列、圖形…

5-6歲需掌握

嗚帕《哭哭棋》——大班數學棋讓孩子用在遊戲中學到的數學技能解決問題

滑動查看更多

鐘錶維修店遊戲幫助孩子認識精細的時間,我認識的地方遊戲幫助孩子認識複雜的地圖…

精選棋介紹

No.1

手工棋——瘋狂的毛毛蟲

瘋狂的毛毛蟲設置在大班年齡段,是因為孩子的個體差異性。由於部分大班小朋友小肌肉發育滯後,這個棋盤能讓這些孩子也能獲得最優體驗。

棋盤裡有多種顏色的長扭扭棒和短扭扭棒、裝飾眼睛、棋盤和說明書。

足量的長短扭扭棒,供孩子在遊戲中獲取。

由於獲取到的扭扭棒數量不同、長短不同,孩子的作品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差異。

孩子獲得的扭扭棒是不一樣的,教師也不再強迫孩子用規定長度或規定顏色的扭扭棒去製作身體,所以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完成獨一份的專屬毛毛蟲。

真正有趣的是,老師和孩子在遊戲中是一起進行的,老師的作品結果也是未知的,這讓孩子感到十分的公平。他們更願意在遊戲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大膽進行創作。

No.2

數學棋——旅行家

旅行家棋盤適用年段為大班上,通過遊戲孩子可以具象感知四個方位以及四個複合方位。

孩子會通過骰子的方位指示,按照棋盤上的方格進行移動,收集棋盤上設置的徽章,同時獲得方位的認知。

嗚帕品牌介紹

嗚帕專業致力於0-6歲幼兒特色遊戲的開發與實踐,嗚帕(諸暨)幼兒概念館是嗚帕教師培訓基地,也是嗚帕前端遊戲研發基地和培訓團隊孵化基地。

嗚帕是一個生命教學基地,我們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生存,並在學會生存的基礎上,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讓自己的人生欣欣向榮。

嗚帕

哭哭棋

毛毛蟲

翻翻棋

遊戲的本質並不是娛樂,它是人性與設計過程巧妙地融合後的產物。(全球遊戲化課程創建第一人——【美】凱文·韋巴赫 )

老師在遊戲化數學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是一個聰明的經營者,不但要讓遊戲進入良好的循環軌道,還必須讓遊戲有所發展,並且是良性發展。

老師和孩子利用在遊戲中學到的經驗提高自身成長目標,即「遊戲化教學」。

讓我們的教學和遊戲一樣引人入勝,讓我們給孩子創造一個遊戲世界。

- End -

嗚帕專注於幼兒園實境遊戲開發,首創國內《哭哭棋》,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和多年的幼兒園遊戲化教學經驗。

相關焦點

  • 李大潛院士: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怎麼學好數學?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教師付出了認真的努力,學生通過學習更加熱愛數學,愈學愈想學,對進一步學好數學充滿了熱情和渴望,但實際的情況和這個差距還比較大。這不能怪這一部分學生不是學數學的材料,從教師的角度,應該更多地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方法,包括我們所編的教材,還有很大的改進的空間和餘地。
  • 同濟數學有多難,學過的大學生都知道
    這些大師也都曾編撰過高等數學的教材 / 中國科學院他們編寫的教材不受統一教學大綱的限制,也沒有傳統意義下分析、代數與幾何的嚴格分界線,是對前蘇聯教材的突破。但也由於其內容結構與傳統教學大綱不一致,並未得到廣泛使用[5]。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編撰的同濟《高等數學》,卻擁有了更多的受眾。除了數學系的學生不學,其他大多數院校的大多數專業都要學。
  • 丁玖:數學應該怎麼學?
    多年來,由於奧數的大舉入侵,數學似乎成了許多學生成年前最花心血的一門學科。照理說,校園內外有這麼濃厚的數學氛圍,我們的學生應該是數學的寵兒了,但是我經常聽說大學理工科的許多學生十分怨恨數學,也沒有真正學好數學,甚至包括數學系的那些理想成為職業數學家的新生。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一個原因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學到大學階段還不知道怎樣學數學。
  • 自考論文:教學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多媒體手段的不斷推廣,其優學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但由於數學課程的特殊性,目前在數學課中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還不是很多。還需要我們去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學習,以此達到多媒體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的目的。以下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 乾貨||A Level數學 物理 應該怎麼學?
    原標題:乾貨||A Level數學 物理 應該怎麼學?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基礎數學、進階數學、物理,這幾個科目是在A Level選課時大多數同學的選擇,而且大部分的專業要求也是指向這些基礎性科目。下面就從課程難易度、學習方法來說說想要考到A*也不是難事。
  • 全球哪個國家的數學教育做得最好?答案你一定想不到
    最近幾年,對於這個問題最常見的答案往往是新加坡、中國或其他東亞國家。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排名中,這些國家通常名列前茅。PISA是一項針對全球15歲的學生,在科學、數學和閱讀方面能力的定期評估。
  • 《數學大師喬治•波利亞談數學教學》
    他認為數學的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的學習經驗與理解能力之上,建立在知識本身萌芽、發展、形成的過程之上,反對「拔苗助長、斷章取義」式的教學。用喬治•波利亞在《數學的發現》中的話來說就是「人類後代學習數學應重走人類認識數學的重大幾步」。
  • [趣味數學]淺說數學中的分層教學
    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分層教學,它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性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育資源」。
  • 新課標數學有什麼不同?數學基礎應該「打」在哪兒?
    數學應不應該提前學?  王尚志:我說一個老師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老師現在講解問題時很少認真讀題。哪怕是優質課都是這樣,出來一道題,老師直接問同學:「這題大家會不會?看誰算得快!」我每次發現,都問,你們怎麼不讀一讀題?  我們總是說,數學要重基礎,向課本要效率,但是很多基礎恰恰沒有打好。
  • 美國數學有出數學大師,為什麼學得卻比我們簡單?
    那是歐拉活著也學不完的事啊。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些課程中,數學並非必修課。數學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很難。請相信給大家一個選擇,大多數人不會想學數學。加那個時候的學生只要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了。那就造成了當時許多美國學生不學習數學。有些學校乾脆不開數學課。一九五五年,僅僅一個不開設幾何課程的中學,就佔到百分之二十四!
  • 英國專家:中國數學教學體系能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不會按照學生的能力把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學生都必須在老師講解下一部分時搞明白剛才講的東西。每年被教育部門派遣來到上海參觀學習的英國教師McMullen說在學校早期的基礎算數教育比英國的教的更慢。 「他們看到了我們的課程,被我們的教學內容嚇到了」,他說。
  • 數學專業學什麼?用數學最多的地方是菜市場,可菜市場不用微積分
    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所做的工作,和數學一樣讓人難以理解。不過理不理解一點兒也不重要,我們只要知道,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是很有前途的就可以了。你問我為什麼?請繼續往下看。我們繼續了解數學專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行業有哪些?
  • 中國英語教學的優選法
    不講教法,那我們講什麼呢?得講策略,而且是宏觀策略。策略指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和教師的教學策略。但是,這些策略大部分是一些自我調整,甚至是投機取巧,有一些是花招,所以光靠策略肯定不行。方法不行的時候我們才用策略,但是教師們還是應該尋找方法的。有人問我:「包老師,你老談方法,那什麼叫『優選法』」?「優選法(the best choice)」是指最好的一種選擇或方法。
  • 中國人為何迷戀數字卻學不好數學?
    被迫學奧數的中國學生,恐怕很少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圖/視覺中國但對於一些更高年級的孩子而言,去校外輔導機構補數學,並不是因為奢求「鯉魚跳龍門」,而是因為無論中考、高考,最終決定他們命運的,都是數學上那十幾分甚至幾十分的差距。「我現在擔心的是,如果往後都不給補課了,孩子要如何應對高考?
  • 蘇州外國語學校學子捧回美國數學競賽67枚大獎!戰績躋身全球前1%
    全球獎項中收穫12枚全球卓越獎48枚全球優秀獎7枚小學組榮譽獎中國賽區中收穫37枚一等獎57枚二等獎57枚三等獎戰績排名躋身全球學校前1%!!!每次計算的時候,都能更快一點,節省更多的時間。正確率高了,考試才能做到計算不丟分。代數中就不用說其重要性了。在後面的學習中,幾何可以用建系與三角法,計算更要細緻,一步錯,一題錯。總而言之,計算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基礎與工具。周愉宸:學習數學關鍵是方法與思路大家好,我是初二AC班的周愉宸。學習數學,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方法與思路。
  • 同濟高數有多難,學過的都知道
    他們編寫的教材不受統一教學大綱的限制,也沒有傳統意義下分析、代數與幾何的嚴格分界線,是對前蘇聯教材的突破。但也由於其內容結構與傳統教學大綱不一致,並未得到廣泛使用[5]。 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編撰的同濟《高等數學》,卻擁有了更多的受眾。除了數學系的學生不學,其他大多數院校的大多數專業都要學。
  • 這個國家不出數學大師,卻以數學教育享譽全球!
    其實,新加坡總統陳慶炎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都是數學系學霸出身!(數學系的春天在這裡!) 畢業於劍橋大學的李顯龍師從著名數學大師Béla Bollobás,據聞,數學大師Béla Bollobás認為李顯龍的數學水平是「現象級」的,可遇不可求!為此還專門找過李顯龍的父親李光耀,建議其讓李顯龍專心做數學。
  • 基於建構主義的五大教學模式之:問題教學模式
    大家會發現,前面幾種教學法都是圍繞問題所進行的:直導教學模式是老師提出問題和標準,引導大家共同完成這個問題,直到實現目標的教學方式。討論教學模式是大家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通過協作學習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式;體驗教學模式是將問題設計成一個個項目或任務,學習者通過體驗、實踐完成任務的教學方式。可見,所有的建構主義教學都是基於問題的教學。
  • 數學教學陷入瓶頸期?聽聽這位特級教師2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丨名師...
    01著眼數學:無限相信學科的力量或許是得益於南通師範學校五年的大專數學學習經歷,尤其是最後兩年的高等數學學習歷程,讓自己與同時期的數學教師相比,在學科素養上有較深的積澱。這種學科專業的優勢很快便在自己的課堂上「顯山露水」。於是,「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便不自覺地成為那時的基本教學立場。「數學文化」的教學主張,也差不多在那個時候逐步醞釀了起來。
  • [趣味數學]數學問題解決及其教學
    由於它的研究與開發不僅關係到如何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和教學質量問題,而且也與中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材教法、教學模式等各項改革密切相關,是一個領域廣闊的研究陣地,所以受到國內外許多研究機構、專家、學者及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對於什麼是問題解決,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