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因植物藥糖分析和中藥質量控制方法研究,李紹平教授獲得世界最...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英國The Analytical Scientist《分析科學家》公布2020年「世界最具影響力60位分析科學家」名單,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李紹平特聘教授因在植物藥糖分析和中藥質量控制方法研究領域的傑出貢獻入選,成為自2013年榜單發布以來首位上榜的中藥質量研究專家。入選科學家須經全球提名和層層遴選確定。

李紹平教授

  李紹平是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質量與安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中藥質量控制與活性成分研究,曾出版世界上首部「基於藥理活性的中藥質量評價」英文專著,建立了全球首間高等院校(澳門大學)與美國藥典會的中藥質量標準開發合作實驗室,並領銜專業研究團隊,針對中藥國際質量標準開發與建立過程中的研究難點與重點深入鑽研,提出了一套既符合實際、又滿足國際化質量標準要求的中藥質量控制新策略,開發高效、實用的質量標準評價方法,建立的六個中藥標準得到美國藥典會高度認可並獲頒獎狀。尤值一提的是,李紹平團隊針對傳統中藥湯劑物質基礎特徵,經過十餘年不懈努力,創立了一套多糖類物質的特異性定性與定量檢測方法——「糖譜法」,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相關論文曾獲島津杯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和中國藥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有效解決了長期嚴重困擾糖類藥物產品開發與生產的瓶頸問題。此外,「糖譜」專利技術還成功應用於美國市場赤芝膳食補充劑的質量評價,引起美國業界高度關注。

  李紹平現為國際藥物分析領域一流雜誌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的主編,中國藥物分析雜誌副主編,以及藥物分析、中醫藥和功能食品等多個業內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編委。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原973/863計劃)中醫藥重大專項,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嶺南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外與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三次榮獲澳門科學技術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這次入榜,體現了國際學術界對於中藥質量研究方法科學性的高度認可,是實現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標誌性裡程碑之一!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中醫藥出海提速,引入歐盟植物藥質量規範
    王梅介紹,中藥面臨三大痛點:質量控制和檢測方法;科學證據、產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產品難以在國際上流通。Gerhard Franz介紹,中藥進口到歐洲的主要問題在哪裡?最主要的是質量參差不齊,包括植物物種殺蟲劑和土地汙染等問題。
  • 2019年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深圳舉辦 推動中醫藥國際化
    2019年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在深圳舉辦 鄭小紅 攝  「2019年中藥與植物藥國際論壇」25日上午在深圳開幕,旨在構建符合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特點的研究模式和技術體系,加速推進中醫藥的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
  • 剛剛,CDE發布《中藥新藥質量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試行)》
    質量研究的目的是確定質量控制指標和可接受範圍,為藥品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標準建立提供依據,保證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可控性。 基於中藥多成份複雜體系的特點,中藥新藥的質量研究應以臨床價值和需求為導向,遵循中醫藥理論,堅持傳承和創新相結合,運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學等新技術、新方法從 多角度研究分析藥品的質量特徵。
  • 核磁、質譜等多種分析技術在中藥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中藥發展幾千年,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人們用藥安全意識的普遍提升,中藥質量標準不一致、臨床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越來越受到被行業內外詬病。而各種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的推動了中藥質量控制的進步。
  • 植物藥:中藥的再次開發和創新 相關市場仍待突破
    【中國製藥網 產品資訊】植物藥是包括植物原料、藻類、大型真菌及其組合產品。但不包括:,包含動物或動物部位(例如昆蟲和野生動物)和/或礦物質的產品,除非這些是傳統植物製劑(例如中藥或印度草藥)中的微量組分;第二,衍生自經遺傳修飾以產生單個分子實體(例如通過重組DNA技術或克隆)的植物原料。
  • 生物谷專訪-聽徐宏喜教授談中藥研發與國際化進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化學藥品給人類自身健康及生活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回歸自然、保護環境已成為一種處理人類和環境關係的潮流思想。由於西藥研發成本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長,以"自然療法"為特點的天然藥物產業將成為全球製藥業最具發展前景的特色產業。徐宏喜教授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藥活性成分及藥效評價研究,中藥新藥開發以及中藥質量控制分析方法研究等。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
    ,美國FDA、英國草藥典、印度草藥典、德國藥用植物學會、加拿大藥用植物學會均接受指紋圖譜的質量控制方法,這表明指紋圖譜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控制中成藥、天然藥物質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為實現中藥質量標準現代化並與國際接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下發了中藥指紋圖譜研究要求,首先要求對中藥注射劑進行指紋圖譜研究,並正在抓緊進行指紋圖譜庫的建立工作,以逐步實現中藥材、中成藥質量標準現代化。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1)
    ,美國FDA、英國草藥典、印度草藥典、德國藥用植物學會、加拿大藥用植物學會均接受指紋圖譜的質量控制方法,這表明指紋圖譜已成為國際公認的控制中成藥、天然藥物質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為實現中藥質量標準現代化並與國際接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下發了中藥指紋圖譜研究要求,首先要求對中藥注射劑進行指紋圖譜研究,並正在抓緊進行指紋圖譜庫的建立工作,以逐步實現中藥材、中成藥質量標準現代化。
  • 德國中藥研究 - CCTV.com-健康頻道-〖中華醫藥〗世界與中醫
    1953年成立的德國藥用植物學會(GA)是國際上同類組織中最為活躍的學術團體,每年1次歐洲範圍內的學術研討會,每4年1次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先後出版了多種會議論文集,如1976年慕尼黑版《具有藥理性的、生物治療活性的新天然產物和植物藥》、《植物組織的培養及其生物枝術的應用》,1980年法國斯特拉茨堡會議文集《天然藥物》。該學會定期刊物《藥用植物》是高水平的國際雜誌,能反映世界植物藥研究水平。
  • 如何搶灘中藥創新藥,在國際市場施展「中國功夫」?
    從很大程度上講,中藥新藥研製是借中醫藥理論指導之名,行植物藥或天然藥物開發之實,幾乎所有的中藥新藥研究開發都聲稱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但主要的研究工作與中醫藥理論的結合不是很緊密,甚至是脫節的。  在中藥新藥研究指南或技術要求中,提取工藝、質量標準、藥理試驗、臨床試驗等實質性研究的內容和方法,都是參照甚至是沿用西醫西藥或國際天然藥物研究的模式和要求來制定的。
  • 植物藥市場發展加速 全球市場容量巨大
    【天地網訊】    近年來,植物藥在歐洲日益受到重視和青睞,其發展速度已快於化學藥品,目前正處於興盛時期。無論從經濟實力、科研技術、法律法規,還是從消費觀念來講,歐盟都是西方最成熟的植物藥市場,也是中藥巨大的潛在市場,有著巨大的拓展空間。     植物藥在全世界的應用歷史已經相當久遠。
  • 中美兩國鼓勵植物藥在美國上市
    美國FDA之所以將植物藥的臨床研究分為兩個階段的理由是:包括中藥在內的植物藥在民間或臨床上已長期應用,這說明人體對其有較好的耐受性,而且其中必然蘊藏著具有潛在治療價值的藥品,簡言之,在安全性相對有保障、療效具有巨大開發潛力的情況下,放鬆臨床前研究的技術要求,使這類植物藥迅速進入初期臨床研究,在較嚴格控制的條件下進行科學的臨床試驗,以證明該受試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從傳統方法到現代化控制 中藥提取技術加速變革
    【中國製藥網 技術文章】中藥生產主要採用批量的方式,工藝一般包含中藥提取、濃縮、沉澱、分離、純化、吸附、洗脫、精餾等環節。中藥提取是一個關鍵環節,它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其工藝方法、工藝流程的選擇和設備配置都將直接關係到中藥的質量和臨床效果。
  • 寫意報告:從FDA植物藥想到經典名方的開發
    也就是說,植物藥可以有各種劑型和給藥途徑;但不包括微生物發酵提取物,純化後單一分子,和轉基因植物製品。《植物藥指南》有個基本思路,即相對於化藥而言,植物藥是一個複合物,故對其有「相對寬鬆」的化學生產和質控理念:不一定純化和明確鑑定有效成分,但需要控制原藥材的質量。I期II期臨床的安全性可以用已有傳統藥使用經驗支撐,而不做動物毒理試驗。
  • 【治學大家談】楊永建教授:我與植物的故事
    基礎醫學院的劉昕教授用我們提供的實驗材料,也做了此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鐵筷子多糖對腫瘤生長抑制作用的試驗研究》獲得了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此外我們還做了毒性實驗,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同樣的劑量,同樣的給藥途徑,結果不一樣,雄性小鼠全死了,而雌性小鼠全活著。後來日本近磯大學鈴木庸之、李文雄等教授來訪,和他們交流中也談到了這個現象,他們是用狗做實驗的,結果公狗死了,母狗活著。這是什麼原因呢?
  • ...制老百姓安全放心好藥——濟民可信金水寶的中藥高科技製造之路
    藥,《說文解字》解釋為「治病之草」,其明確指出「藥」乃治病之物。作為治病之物的「中藥」,從「神農嘗百草」、「伏羲氏嘗味百藥而制九針」到「伊尹制湯液」,經過世代中華先民們無數次嘗試和經驗積累,為我們留下了傳世至今的製作工藝與經典良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耶魯大學教授:中國成功抗疫「中藥起了作用」
    耶魯大學教授鄭永齊:中國成功抗疫「中藥起了作用」儘管中醫藥在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中醫藥要獲得世界認可仍面臨不少挑戰。比如《自然》雜誌網站不久前發表文章質疑中醫藥。美國耶魯大學鄭永齊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種批評「比較膚淺」,「沒有太多新意」。他強調,中國成功控制住疫情,表現「相當不錯」,「中藥是起了作用的」。他同時指出,應以病人為中心,真正了解傳統醫學的價值。中藥要想得到國際承認,必須在藥材製備一致性、基於證據的臨床療效、藥物作用機制和安全性等方面下功夫。
  • 中藥出口戰略對策分析
    目前,我國中藥的生產工藝雖有﹁定進步,但離現代藥品規範化生產過程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中藥原料來自天然,加上人工分散採收、加工,受氣候、地域及人為影響因素很大,原料和半成品及最終產品質量的規範化、標準化管理還有很大差距,缺乏嚴格的質量監控標準和良好的監控方法,很難保證產品質量的均一性、穩定性。
  • 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1999年立項研發,2010年聯合五和博澳啟動臨床試驗,今年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糖尿病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鹼片成為10年來國內首個獲批的降糖新藥,也是全球唯一植物組分的降血糖藥。它不僅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並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還突破國際技術壁壘獲得了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等國授權專利,這款中藥有望衝出國門走向世界。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研究員劉玉玲、申竹芳和北京五和博澳藥業的醫藥工作者看來,按照化學藥進行高標準臨床評價,是中藥傳承發展和守正創新的必經之路。
  • 中藥首次走上國際抗癌「主戰場」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田愛平教授主持的中藥複方YIV906研發項目獲得我國「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大新藥創製項目「中藥和生物藥品種國際化相關研究」的3300萬元立項資助,該項目是進行傳統複方中藥作為抗腫瘤新藥的註冊臨床研究,被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評價為「首個全球同步研發植物藥品種」。為首個全球同步研發的植物藥品種正式拉開臨床研究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