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探索未知的宇宙,就像探索哲學本身

2020-12-06 歐米伽事跡

《2001》最有勇氣和最令人抓狂的,莫過於開頭了。長達10分鐘的黑屏,我一度以為影片格式出了問題。開篇之後很長時間沒有任何臺詞,一群猩猩的普通一天,不同的是,文明開始了。猿人被憑空出現的黑石碑影響,開始了對工具的使用,走出了進化的第一步。人類對外星的探索在猿人將手中的骨頭拋向天空後,開啟了。

影片節奏始終緩慢,對每一個細節敲打得精細到了極處。宇宙飛船上不同空間之間的重力方向不同,為了表現這一細節,空乘送餐的一個細節表現了足足5分鐘。食物的分門別類用盒子分裝著,用於取用食物的吸管在重力很小的空中飄來飄去。空乘每一步踩下去都像探地雷般小心翼翼。整個飛船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比Gravity天旋地轉的imax鏡頭更讓我身臨其境。

早聞這部電影大名但是一直無緣得見近日一觀有醍醐灌頂之感。當第一個拿起骨頭的猿人用骨頭敲擊地面意味著人類開始會使用工具。而當把骨頭拋上天空瞬間變成宇宙飛船這個設計簡直太有寓意太有想像力了。片中的可視電話讓我感嘆美國科幻片的前瞻性。怪不得有人說能準確預測未來的往往是科幻作家而不是科學家。什麼是大神級別的科幻電影我算是見識到了。

很多故作有品位的觀眾總是愛說電影表達了什麼,寓意在哪。當主題先行之時,導演先確定了主題再下文,憎惡提倡以及肯定否定的直接觀點從頭至尾貫穿,這電影就沒意思了。帶著已經明白了的大道理去看一個作品再把這個道理給你講一遍,是最無聊的事情。電影藝術的故事創作在於挑戰故式思維或者故式觀點,最後給出自我評價的是優秀的作品,最後在完全闡釋之後觀點不定,觀眾卻已經為之形成自我思考的就是偉大的作品。

考慮到這是1968年拍攝的電影,無論是影片本身所闡釋的神秘內涵還是影片拍攝所運用的次世代技巧,用劃時代一詞已經不足以形容她的偉大了。引用Kubrick自己的話:「核心裡有神的概念—可是,那並非傳統神人同一論中神的形象。」

當那些華麗麗的莫可名狀的宇宙奇景在我眼前閃過的時候,我真的很想回到1968看首映,能在大銀幕上看到它們,再順便瞥一眼鄰座人驚愕的表情,相信會是一道不錯的風景。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沒有一句臺詞,用長達6分鐘的時間來描繪導演心中史前的洪荒景象,是60年代著名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開頭。很多不喜歡,或者對節奏緩慢的科幻片沒有多大興趣的人,很難看的下去這部電影。可是喜歡的人,慢慢坐下來,靜靜的看著,反倒會沉浸其中,甚至欲罷不能。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電影《2001太空漫遊》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你看過嗎
    《2001太空漫遊》是美國導演史坦利-庫布裡克耗時四年、完成於1968年的作品。庫布裡克這位導演很特別,作品不多,但大多被奉為經典,凡是最偉大導演的評選,總能看到他的名字,但他本人卻從未獲得任何像樣的奧斯卡獎項。他的作品常常遭到衛道人士和主流人士的批評,引發持續不斷的爭議。
  • 《2001太空漫遊》無聲與被窩之中
    在那個對探索太空初顯邊角的時代,一種對於這種未知世界的狂熱,致使關於太空的影視作品在那個時代富集,因此很多優秀的作品在這個時代湧現。《2001太空漫遊》已經及其完好的展現了這一時代,「太空」影視的輝煌。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但要想找到一部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大膽且具有如此影響力的電影,就必須追溯到弗裡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2001太空漫遊》:傑作何以能歷久彌新?
    看回這些手帳,到今年為止最佳的觀影體驗還是年初在香港電影節看《2001太空漫遊》4K修復版。文化中心的千人大劇場,超大寬銀幕,儘管以前看碟看過不止一次,然而我一直認為庫布裡克這部傑作只有在儘量大的寬銀幕,最大的影廳和最好的音效看過才算真正看過。不久前,曾傳言全國藝聯將引進《2001太空漫遊》修復版,這一被影迷刷屏的消息後來官方澄清消息不實,影迷空歡喜一場。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這部被認為直接影響了人類登月的作品,被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大為讚賞:「《2001:太空漫遊》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據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書迷。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人類探索太空。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美國時間2020年5月27日,兩名太空人將乘坐馬斯克space X公司研發的「龍號飛船」登上太空。這是第一次由商業的載人飛行任務,根據NASA宣布,此次的載人任務為』未來的月球和火星探索產生深遠影響'。
  • 唯一的2001太空漫遊
    為了更好地說明,我們不妨拿太空漫遊和舊約裡的創世故事作個對比。在舊約裡,萬物起於混沌,終於秩序。秩序是通過神的推動力一步步清晰化的。在太空漫遊裡,秩序本來就存在於宇宙之中,又時刻和無序並存。文明是秩序與混沌並存之世界的演化產物。在舊約裡,人是地面的主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神性的體現。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01兩部電影的主題,如果只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飛向太空》引導我們從人類自身認識宇宙,《2001太空漫遊》則引導我們從宇宙重新認識人類自身片名直譯應該是《2001:宇宙空間奧德賽》,奧德賽講述的是奧德修斯戰後歷經磨難返回家園、與妻兒團聚的故事,電影把荷馬史詩與太空探索相結合,讓這個回歸主題具有非同一般的歷史感和宿命感。正如庫布裡克所說:「我想要的是神話般莊嚴的主題。」因此,這部電影一反傳統的情節敘事,通過影像從哲學角度宣告了人類在宇宙中的存在。
  • 《2001太空漫遊》一部精彩的影片
    以他非凡的創造力以及極具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呈現出這部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只因為他的洞察與表達過於超前,以至於影片在最初上映的時候,許多觀眾紛紛表示無法理解,甚至是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不適的感覺。大家都認為36歲的庫布裡克已經江郎才盡了。
  • 《2001太空漫遊》:音樂流淌,太空徜徉
    第一次是電影開頭三分鐘的黑暗結束後,音樂伴隨著一顆恆星緩緩升起,將這個場面襯託得極為宏大而壯麗,預示著宇宙的誕生、生命的初生。第二次是在猿人拿起一根骨頭砸碎動物頭骨之時,音樂伴出,將猿人懂得使用工具這一幕彰顯得十分神聖而重大,意味著猿人在進化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大步。
  • 一個普通觀影者眼中的《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愛好者和電影愛好者群體裡可謂如雷貫耳,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他是偉大導演庫布裡克的作品。不過同時,在一般觀影者甚至一些專業人士的眼中,它卻也是令人昏昏入睡不知所云的代名詞,可謂兩極分化。原作作者克拉克說:「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遊》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2001:太空漫遊》是眾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人類的太空史詩;《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年
    談起科幻片,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2001:太空漫遊》是一個無法繞開的話題,這部電影從它產生開始就對後世的電影產生了難以迴避的影響。這部首映於1968年4月5日的電影距離今天也有50年了,50年已經是一段相當長的距離了。
  • 評《2001太空漫遊》——塵埃落定
    「人類不像其他動物只懂現在,人掌握了過去,接著還要開始探索未來。"猛然間,從宇宙傳來了一種聲音。像是從手指間划過,又重新回到了手指尖。黑色的巨石從天而降,它裡面傳出一種簡單重複而令人血脈亢奮的震動,聽來為之恍惚。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星際探索》到底和《2001:太空漫遊》有何關聯?
    下面這篇專業採訪,將為大家介紹兩位被導演邀請擔任諮詢顧問的專業學者,看看他們在影片視效與主題方面是如何幫助導演創作的,包括先鋒派藝術以及《2001:太空漫遊》這類經典影片的啟發。《七宗罪》片頭但將實驗電影作為大製作的製片廠電影的「發射臺」,最著名的例子也許是斯坦利·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1968)。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