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Tech發布RTC-200X-EFI根系顯微生長監測系統(螢光成像版)新品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一、螢光版根系顯微生長監測系統應用簡介

在自然狀態下,獲取植物根系原位的局部顯微高清圖片信息,紫外光源系統區分活死根,激發螢光成像(Excitation Fluorescence Imaging)系統研究土壤微生物物種多樣性、種群組成及其相互作用、群落空間分布等狀況,輔助以根系生態分析軟體獲取植物根系重要參數,提供給植物根系生態、抗逆性、脅迫等研究者地下根系生長的研究資料。

 

二、螢光系統的優勢:

高靈敏度:靈敏度遠超比色法,在大部分應用中其靈敏度近乎放射性同素。

多組樣品一次成像:將不同樣品(如:對照、處理)通過不同發射波長的螢光素標記可以同

時檢測多樣品螢光信號。

穩定性高:螢光素標記的抗體、雜交探針、PCR引物等的信號穩定性優勢明顯。可穩定存在

數月以上,這使需要大規模標記並多陣列之間的標準化比較成為了可能。

低毒性成本低:多數情況下,螢光標記和檢測的全過程試驗用手套即可對實驗者提供足夠的保護。易於運輸和實驗後處理,多數情況下實驗成本低於放射性同位素

 

三、螢光系統工作原理

螢光物質被特定外界能量激發(如雷射等高能射線),引起其電子軌道向高能軌道躍遷並最終釋放能量回歸基態的過程中會產生可被檢測的螢光信號。當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被激發產生螢光,只有當該物質與激發光具有相同的頻率並在吸收該能量後具有高的螢光效率而非將能量消耗於分子間碰撞過程中,其螢光信號才可被光學設備所檢測。(如圖1、圖2

 

1

 

 

 

2

註:具體螢光系統模塊配置數量以報價和參數為準,此圖僅作為原理參考。

四、螢光版根系顯微生長監測系統的功能特性

 

1. 攝像頭: 200萬星光級超寬動態數字彩色攝像頭,超高解析度,可調節強度白光系統;

2. 螢光激發光源:獨立可調光源強度,波長定製,可實現GFP螢光蛋白的激發;在有無濾片加入光路中進行切換,以觀察白光反射圖像、紫外明場圖像和濾光後螢光圖像,發射峰可以定製,以實現GFP激發螢光蛋白的成像;

3. 配套根系專業分析軟體RootAnalysis,可進行Pregizer\Topology、寬度、顏色分級分析,有根系生物量快速測量,12種單根系參數、30種活根死根統計學參數、30種拓撲統計學參數、5種根系節點趨勢,快捷鍵功能,可粘貼複製根系,多節點框選,整體拖拽平移,尤其適合根系時空對比分析,支持中英文界面;

4. 軟體程控調光:軟體實現調光,無手動旋鈕,精度不低於1%,自動記憶檔位,確保實驗重複一致性;

5. 透明觀察管尺寸:外徑90mm,內徑84mm長度可定製;

6. 光源系統:在白光和螢光兩大大光源之間切換,以辨別活體和死體的組成部分,以研究土壤微生物物種多樣性、種群組成及其相互作用、群落空間分布等狀況;

7. 工作環境:0℃~60℃,相對溼度0~100%RH(沒有水汽凝結);

8. 充電電壓:筆記本電壓;

9. 軟體放大解析度:19200*19200像素;

10. 供電電源:筆記本USB埠供電或外接蓄電池或交流電源適配器;

11. 拍照角度:360度無死角;

12. 圖像色彩模式:彩色;

13. 數據傳輸:USB;

14. 標定手柄:2米套筒式,帶刻度,通過控制攝像頭深度和轉動以準確定位圖片;

15. 數據存儲:筆記本;

16. 工作方式:連接筆記本電腦(或平板電腦等)工作;

17. 測量方式:可定點、定位連續監測;

18. 畫面尺寸:360°高解析度圖像(18*24mm),非拼接圖像;

19. 數據瀏覽載體:掌上筆記本、臺式機等有USB接口的設備;


創新點:

高靈敏度:靈敏度遠超比色法,在大部分應用中其靈敏度近乎放射性同素。多組樣品一次成像:將不同樣品(如:對照、處理)通過不同發射波長的螢光素標記可以同時檢測多樣品螢光信號。穩定性高:螢光素標記的抗體、雜交探針、PCR引物等的信號穩定性優勢明顯。可穩定存在數月以上,這使需要大規模標記並多陣列之間的標準化比較成為了可能。低毒性成本低:多數情況下,螢光標記和檢測的全過程試驗用手套即可對實驗者提供足夠的保護。易於運輸和實驗後處理,多數情況下實驗成本低於放射性同位素。

RTC-200X-EFI根系顯微生長監測系統(螢光成像版)

相關焦點

  • 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簡介
    光學顯微鏡將螢光光譜技術利用到顯微成像技術上可以基於樣本發射螢光的特性對單個分子物質的分布進行成像,監測細胞內部特定螢光團標記的成分的確切位置以及相關的擴散係數,其成像系統結構如上圖所示。3.2 結構光照明顯微成像技術寬場螢光顯微鏡低對比度的問題可以通過在系統中加入結構光照明調製來解決,如正弦條紋照明裝置,這樣就可以通過算法重建得到光學切片圖像,這種方法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且成像速度較快。
  • 綜述:螢光壽命顯微成像——技術和應用
    若成像基於螢光發光團的螢光強度進行數據分析,則可稱之為螢光強度顯微技術。此類顯微技術通過顯微鏡的目鏡收集樣品各個位置的螢光強度,便可以得到生物組織的形貌,具有較髙成像空間解析度,但受螢光團濃度的影響,其測量精度和定量分析能力都不理想。
  • 美國Essen發布第二代長時間動態活細胞成像及數據分析系統IncuCyte...
    美國Essen公司的IncuCyte Zoom——第二代長時間動態活細胞成像及數據分析系統,是一套用於長時間實時動態,非傷害式的活細胞成像分析平臺。儀器放置在培養箱中,中間放置標準培養容器,通過下方的顯微成像裝置進行拍照。用戶除可以得到相差圖像、紅色螢光圖像和綠色螢光圖像外,還可以得到由系統軟體自動依據飽和度和計數分析生成的基於圖像的圖表,以顯示細胞的變化及趨勢。
  • FKM葉綠素螢光顯微成像技術研究C4植物葉片花環結構的光合特性
    而對於光系統II(PSII)來說,過剩光能最快速的分子適應機制是與葉黃素循環相關的非光化學淬滅(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過剩光能通過NPQ以熱能形式耗散,保護光系統II免受光抑制和光損傷。
  • 睿光科技發布NirVivo系列 近紅外二區活體螢光成像系統新品
    評價小動物活體螢光成像系統的關鍵要素——所選用相機的性能水平。NirVivo系列採用深度製冷科學相機產品,CCD製冷溫度(-90℃)和InGaAs製冷溫度(-80℃),基於這樣的硬體配置,系統具備了高靈敏度的生物發光及螢光成像性能,同時能夠滿足微區成像和血管動態成像。
  • 「自適應雙光子激發光聲顯微成像設備」順利通過現場技術測試
    顯微成像系統,是指顯微鏡下觀察樣品拍照成像的系統。在顯微鏡上加接專用連接鏡頭,接上CCD攝錄鏡頭,再把動態的圖像傳送到計算機,獲得動態圖像,從而觀察生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發育形態。可對昆蟲細胞和病菌孢子高倍放大進行觀察,並可遠程進行圖像採集儲存處理。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無標記血管成像雙光子顯微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北京大學教授施可彬團隊合作,研製出首臺短波長(520納米)激發的雙光子顯微系統。該系統可用於毛細血管的高解析度、無標記、無創活體成像,相關成果論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ovasculature using a 520 nm femtosecond fiber laser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
  • 未發布的新技術、新儀器搶先看 北京雷射共聚焦超高分辨顯微學年會...
    熱門的超高分辨顯微技術——單分子螢光檢測成為會議的熱點,精彩的專家報告、多款新品新技術的首次「劇透」,成就了本次會議的饕餮盛宴。徐平勇在報告講到,mEos3.2在光活化螢光蛋白(PAFPs)中具有最高的光子數,是PALM成像中最好的FPs ;SIMBA技術適用於TIRFM、PALM和STORM顯微鏡的live SR技術成像中。
  • 微流體 微液滴動態高速成像顯微系統
    本周,我們向您介紹由Navitar 成像光學組件構建的微流體、微液滴動態高速成像顯微系統。
  • 單分子螢光成像概述
    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外力作用下研究單分子活動,通常通過原子力顯微鏡(AFM)、光鑷(OT)或磁鑷(MT)將力施加到單個分子上。另一類就是用螢光顯微成像觀察生物系統中單分子活動。 螢光顯微成像是生命科學領域觀察生物體結構的經典方法。
  • Fluorcam大型開放式葉綠素螢光成像系統 在河南農科院完成安裝
    上左:QY值大於0.5的成像圖。上右:QY值小於0.5的成像圖  北京易科泰生態技術有限公司(www.eco-tech.com.cn)和易科泰生態技術Ecolab實驗室致力於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國際先進生物生態科研技術,提供植物表型分析、作物脅迫敏感性與抗性檢測、光養生物反應器/藻類培養與在線監測、生態毒理學檢測技術方案和實驗服務與合作。
  •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中取得系列進展。第一項研究工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費鵬團隊合作完成,開發出基於多幀重構提高雙光子成像軸向解析度的方法。與傳統雙光子成像相比,該方法對成像軸向解析度和信噪比均提升超過3倍。
  • 前沿顯微成像技術專題之:光片螢光顯微鏡 (1)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發展迅速,不斷突破傳統極限。生命科學研究,要求成像系統在不影響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實現更大視野,更高解析度,更高速度的三維成像。這也意味著對成像探測器 - 科研相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導讀近年來,研究者將一系列超分辨成像技術與螢光偏振顯微術結合,實現了納米尺度上乃至單分子水平的螢光偶極子成像。北京大學席鵬副教授課題組總結了已有的螢光偏振成像技術,介紹了最近開發的兩種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技術,比較了各種螢光偏振成像技術的優劣。
  • 深圳先進院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質量提高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室鄭煒研究員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顯微成像系統,是指顯微鏡下觀察樣品拍照成像的系統。
  • 新聞| AR螢光技術讓您實時觀察腦血管血流情況 -徠卡顯微系統副...
    AR螢光(MFL800)正式上市,這個血管螢光突破性的新技術,可以將近紅外螢光成像與白光圖像相結合,讓神經外科醫生在雙目鏡筒中實時觀察解剖結構及螢光效果,為手術決策提供實時有效的信息。近日,徠卡顯微系統副總裁Maxim Mamin先生就AR螢光新技術的研發情況接受了《神外前沿》的訪談。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發展了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SR-FACT)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細胞內細胞器相互作用過程的高速三維全景成像。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集成了三維光學衍射層析顯微成像模態與海森二維結構光照明螢光成像模態,實現了對活細胞的快速、長時程雙模態成像。在三維光學衍射層析成像模態中,研究團隊發展了新的波矢迭代算法以修正高速的照明光斷層掃描中出現的誤差,以在保證高速成像的同時保持成像系統中充足的光子通量,從而有效提高了高速成像過程中的靈敏度,可以200nm橫向解析度對40×40×20 ?
  • 計算微型螢光介觀成像技術
    其中,螢光成像是生物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但傳統的顯微鏡存在空間帶寬積有限、景深不足和無法解調三維位置的問題。於是,介觀成像成為研究熱點,這是一種連接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特殊顯微技術,能實現多個尺度的測量,觀測範圍可以細微至微米量級,亦可以龐大至釐米量級。
  • 一種可用於超高分辨顯微成像的新型螢光蛋白
    2015年3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最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課題組在著名期刊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Development of a Reversibly Switchable Fluorescent Protein for Super-Resolution Optical Fluctuation Imaging (SOFI)的文章,報告了一種可用作高速活細胞超解析度顯微成像的新型反覆光激活綠色螢光蛋白
  • 螢光顯微成像基礎及其在植物學中的應用
    以下湊字數:螢光不等於顏色,檢測器不識別顏色,都是後期加入的假顏色。按照物質吸收光或電離輻射釋放的光叫螢光的定義。實際有很多光滿足這一條件,不是特別嚴謹的說法。為什麼只有特定波長的光才能激發特定的螢光蛋白或者染料呢?是因為電子被原子束縛住,只有特定能量的光才與電子相互作用。經典的螢光可以用stoke位移來表示。但是也是無法區分螢光和磷光。螢光有強度、光譜、螢光壽命等發射參數,也有偏振的各向異性等屬性。偏振的各項異性為光片顯微鏡成像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