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紅課題組開發光控釋放吡啶化合物新策略

2021-01-13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年來,光脫保護基團(Photoremovable Protecting Groups,PPGs)在化學生物學和有機合成研究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利用PPG與生物活性小分子共價鍵結合,可使小分子無法與其靶向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結合而失去其活性。在光照下,激發態的PPGs與小分子間的共價鍵斷裂,從而釋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目前用於被保護的化學基團大多局限於羧基根等常見離去基團,不含這些基團的活性分子難以利用光控釋放策略進行研究,特別是吡啶類化合物,它們作為芳香性雜環化合物,大多數具有生物活性,吡啶結構也廣泛存在於藥物分子中(如抗癌藥Nilotinib)。然而,在水溶液中光控釋放吡啶具有較大的挑戰性。

近期,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方曉紅課題組發展了通過抑制分子內電子轉移在水溶液中光解N-烷基吡啶鹽釋放吡啶的新策略。以7-二乙胺基-4-甲基香豆素保護的吡啶為研究對象,該課題組利用溶劑效應和TD-DFT理論計算發現,因存在香豆素與吡啶鹽的快速分子內光致電子轉移(Photoinduce Electron Transfer),脫去吡啶保護基團的光解反應難以進行。利用香豆素單線態S1與三線態T1間的能量差,在保護基團香豆素的3位引入重原子溴或者碘,提高S1態隙間穿越至T1態的機率,可抑制分子內電子轉移,使光解相應N-烷基吡啶鹽的效率分別提高約400或700倍。

該光解反應策略具有較好的普適性,適用於大多數吡啶衍生物以及咪唑和噻唑,化學產率高,成功用於二十餘種吡啶化合物的光控釋放,光解效率與吡啶環上氮原子的親核能力和吡啶環的電子云密度相關。此外,該光解反應亦可通過雙光子激發來實現,以N-烷基吡啶鹽為例,其在880 nm光照下的雙光子光解吸收截面高達0.51 GM。該光解反應成功應用於活細胞內的活性分子釋放。在光毒性較低的488 nm光照下,實現了含有吡啶結構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劑Indibulin在活細胞內的釋放和對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功能的調控。這是首次報導的通過高效光解有機PPG保護的N-烷基吡啶鹽釋放吡啶的方法,加深了對光脫保護基團物理化學過程分子機制的理解,為在活細胞體系開展基於吡啶結構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化學調控、藥物遞送、超分辨成像等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唐小軍,通訊作者為方曉紅。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

引入重原子提高N-烷基吡啶鹽的光解反應效率

含有吡啶結構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劑Indibulin在活細胞內光解釋放Indibulin,實現其調控功能

相關焦點

  • 常見的吡啶類化合物合成反應
    舊文重發,溫故知新吡啶類化合物是目前雜環化合物中開發應用範圍最廣的品種之一
  • 【有機】無金屬條件下咪唑並吡啶類化合物C-3位高選擇性硫氰化反應
    X-MOL Tips(點擊閱讀詳情)咪唑並吡啶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天然產物及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中,很多上市的藥物中也含有此類結構片段
  • 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合成、晶體結構和光控分子封裝及釋放
    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合成、晶體結構和光控分子封裝及釋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1 14:09:43 浙江大學化學系黃飛鶴課題組經過不懈努力,設計了一種基於偶氮苯的大環芳烴以實現光控分子封裝和釋放。
  • 南開大學劉育教授課題組《Nat.Commun.》:在水中純有機室溫磷光上...
    大部分RTP通常是通過磷光基團的晶體化或在剛性基體中嵌入磷光基團來實現的,並且純有機分子固有的弱自旋耦合導致其磷光發射效率很低,所以開發簡單有效的方法以提高磷光壽命和量子產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這一問題,南開大學劉育教授課題組發現有機小分子溴苯基甲基吡啶PYX(X= Cl, Br, I, PF6)的抗衡離子不同,發光效率也不同(從0.4%到24.1%),同時,他們選取了葫蘆[6]脲(Cucurbit[6]uril)作為主體,利用固相合成法與PYX鍵合,所得複合物的磷光得到了極大地增強,達到了81.2%。
  • 二芳基乙烯類酸致變色材料的光機械效應
    由於前者的光化學反應效率高於後者, 因此, BO1N4F的光二聚反應導致晶體內部產生較大的張力。當累積在棒狀晶體中的張力快速釋放時, 晶體發生爆裂, 產生的碎片跳離原位置; 當累積在針狀晶體中的張力緩慢釋放時, 晶體發生顯著的背光彎曲。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手性中環化合物的合成中取得新進展
    本網訊 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近期在中環化合物合成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通過鈀催化的不對稱串聯環加成/Cope重排反應高效構建了手性九元雜環化合物,為中環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期刊《ACS Catalysis》 (2019, 9, 1645?
  • 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在擴環卟啉家族中,含有吡啶單元的分子繼承了吡啶單元特有的鹼性及配位活性,因而在離子識別、質子誘導的構象翻轉以及芳香性-反芳香性-非芳香性轉換等方面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近日,湖南師範大學宋建新教授課題組在該研究領域取得了新突破(
  • ...教授課題組Chem. Sci. 光和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的醛的氘代反應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氫原子轉移光催化劑與有機小分子硫醇催化劑結合起來,使用氘代水做氘源實現了醛類化合物高選擇性地氘代反應。該方法能夠對醫藥、農藥和天然產物進行後期氘代修飾,為氘代藥物的研發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hem. Sci.
  • 南大物理吸附研究新進展:「吸附-脫附」具有可逆性
    中國江蘇網1月23日訊(記者 王靜)日前,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白俊峰教授課題組在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選擇性吸附二氧化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2013年1月出版的期刊《美國化學學會志》上。
  • Science:不對稱遠程C(sp3)-H鍵硼化新策略
    其中最常用的策略是利用導向基團形成五元環或者六元環過渡態來實現羰基的β-位和γ-位官能團化(圖1A),但是目前已報導的γ-位活化都要求γ-位為端位甲基(CH3),而對於γ-位為CH2的情況卻從未報導過。雖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Breslow教授通過仿生手段實現了甾體化合物的遠程C(sp3)–H鍵羥基化(J. Am. Chem.
  • 工學院莫凡洋課題組在iScience上發表有機聯硼化合物在半導體氧化...
    聯硼化合物是一類具有硼硼鍵(X2B–BX2)的有機硼化試劑,廣泛用於有機底物的硼化反應。有機硼化合物非常重要,相關的人名反應有Suzuki偶聯和Miyaura硼化等(圖1)。有機聯硼化合物一直在有機合成領域大顯身手,「跨界」到能源轉換方面也有新應用。
  • 南開劉育課題組:協同策略實現固態超分子高產率長壽命室溫磷光
    室溫磷光材料由於其獨特的光物理性質被廣泛的應用於生物成像、信息加密和光電材料等領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其中,純有機室溫磷光材料來源豐富,易於衍生,兼容性好,因而備受青睞。但是純有機分子的弱自旋耦合導致其磷光量子產率很低,而多途徑的非輻射躍遷和猝滅使得很難實現長壽命。
  • CCS Chemistry | 聚吡啶酮衍生物+MOF,單線態氧「儲存器」用於光...
    武漢大學張先正教授課題組將聚合物和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結合,設計了一種單線態氧「儲存器」(PLP),用於儲存並將其在體內腫瘤部位釋放,釋放過程不依賴氧氣和光照且持續性好。在實體瘤和肺轉移瘤的腫瘤抑制實驗中,PLP均表現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 雷曉光課題組兩篇背靠背文章:「後期多樣化衍生策略」在...
    在過去的40年中,只有兩個治療多藥耐藥性結核病的創新藥物被開發出來。但是,考慮到臨床試驗的高消耗率,開發更為有效、且具有新的生物作用機制的抗結核藥物,以克服目前廣泛產生的耐藥性是全球的迫切需求。  在此研究中,雷曉光課題組與合作者發現天然產物chrysomycin A (1)對於野生型和多個臨床分離的多藥耐藥結核桿菌細胞株都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MIC=0.4 g/mL)。
  • 上海有機所在鎳催化吡啶選擇性C-H官能團化反應方面取得進展
    吡啶是一類重要的雜環,廣泛存在於藥物和活性天然產物分子中。據FDA統計,吡啶是藥物分子中出現最多的含氮芳環。此外,吡啶是一種重要的合成中間體以及配體設計的重要結構單元。因此,對吡啶類化合物構建和修飾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吡啶的不對稱C-H鍵官能團化是合成手性吡啶類化合物最直接的方法,具備高度的原子經濟性和步驟經濟性。
  • 大工肖義教授課題組發展出顯著提高染料發光效率新策略
    大工肖義教授課題組發展出顯著提高染料發光效率新策略 2019-11-28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化學化工學院張帆研究員課題組在碳-碳鍵動態共價化學及二維晶態...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帆教授課題組一直以來致力於開發新的有機合成策略,用於可控制備新型有機半導體材料、納米碳基材料和(類)石墨烯材料等。2016年,該課題組報導了第一例基於Knoevenagel反應的碳碳雙鍵為連接單元的二維晶態有機聚合物半導體(Fan Zhang et al.,Polym.
  • 崔歆教授:基於鐵催化的簡單烯烴化合物的胺烷基化多取代反應研究
    一般烯烴取代反應可以有如下的策略: ene,Prins和Heck偶聯等基礎有機人名反應,以及烯丙基或乙烯基C–H鍵催化官能團化。研究的核心問題:通過多取代反應保留烯烴的不飽和度,從而有進一步官能團化的潛力,為構造分子複雜多樣性提供了可能。
  • 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醛或酮對氮雜芳環碳氫鍵的直接烷基化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光催化條件下的質子遷移電子耦合(PCET)過程和生物體中的自旋中心遷移(SCS)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由醛或酮作為烷基自由基等價體的Minisci碳氫鍵烷基化反應。該方法能夠對醫藥、農藥、天然產物和有機材料進行後期官能團化修飾,為新藥和新材料的研發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申請發明專利,並發表於Sci. Adv.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2-雜芳環聯苯骨架的高效構築
    採用傳統金屬偶聯的方法合成這類化合物需要預先對底物進行預官能團化,但是該策略步驟較長,原子經濟性較差。所以,發展高效高選擇性構築聯芳基化合物的方法對於新藥物的開發和創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先前報導的合成這類化合物的方法主要是傳統的Suzuki等偶聯反應,但是這些方法都需要對底物的C-H鍵進行預官能團化,合成步驟較長,原子經濟性較差。最高效的合成聯芳骨架化合物的方法是C-H/C-H偶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