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敗耐藥性細菌感染!噬菌體在組裝過程中會形成強韌的鏈甲 可靈活...

2020-12-05 前瞻網

擊敗耐藥性細菌感染!噬菌體在組裝過程中會形成強韌的鏈甲 可靈活有效地捕獲細菌

 Evelyn Zhang • 2020-08-04 14:00:38 來源:前瞻網 E1222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一般而言,許多人會先選擇抗生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方案,但對著抗生素的濫用,耐藥現象越來越常見。在這種情況下,不少研究人員開始把眼光放在了一種特立獨行的病毒——噬菌體(phages)的身上。噬菌體可以感染細菌,通過寄生在細菌體內進行複製增殖,最終殺死細菌,是妥妥的「殺菌戰士」。

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參與的一項合作研究近日又取得了一項與之相關的令人興奮的發現,這可能最終導致針對耐藥性細菌感染的靶向治療。耐藥性細菌感染,是對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

這項研究由莫納什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的副教授法斯利·古裡巴利和特雷弗·利思戈教授領導,近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它概述了利用高解析度成像技術揭示了稱為噬菌體(phages)的病毒,是如何攻擊和殺死傷寒病原體傷寒沙門氏菌的,並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解——即如何將它們用於正在進行的抗微生物耐藥性(AMR)的鬥爭中。

這項研究是莫納什生物醫學發現研究所(BDI)、莫納什大學AMR研究中心和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

他們看到的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噬菌體的「舞蹈」(choreography),因為他們組裝了噬菌體顆粒的主要成分:一個充滿病毒DNA的頭部和一個用來感染細菌的尾巴。

「我們看到了粒子的組成部分是如何在錯綜複雜的舞蹈中相互交錯的。在分子水平上,手臂擺動並相互纏繞形成一條連續的鏈,支撐著噬菌體的頭部,」副教授Coulibaly表示。

這種堅硬的鏈甲為噬菌體的DNA提供了進一步的保護。令人驚訝的是,噬菌體的尾巴卻仍然很靈活。當它捕獲細菌並最終將噬菌體DNA注入細菌時,它能夠彎曲而不會斷裂。」

圖3:衣殼蛋白形成兩個嵌套鏈交聯。由主要衣殼蛋白的n端臂和e環組成的非共價鏈甲。圖中還標識了N-ter和E-loops。衣殼蛋白的其餘部分被省略了。b帶表示輔助蛋白的外鏈甲。兩種鏈甲結構的c表示。

噬菌體是一種感染細菌的病毒,每個噬菌體都針對它能殺死的細菌種類而有所不同。噬菌體可以被純化到可以被FDA批准用於治療細菌感染患者的程度,在美國、歐洲和最近的澳大利亞都取得了成功。

在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抗生素耐藥性影響中心(Impact AMR)正在努力解決這些問題,並在尋找治療細菌感染的「噬菌體療法」所需的新型噬菌體。

「這一發現將幫助我們克服噬菌體療法中最關鍵的障礙之一,即準確地理解噬菌體的工作原理,以便提前預測和準確地為每個感染患者選擇最佳的噬菌體,」Lithgow教授表示。

「它可以幫助將噬菌體療法從同情式的使用,在那裡所有其他的治療選擇已經用盡,到更廣泛的臨床使用。」

抗菌素耐藥性是對全球健康、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的最大威脅之一。這是亞洲的一場緊迫的衛生和人道主義危機,而且在全球範圍內日益嚴重。

抗生素耐藥性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它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因素驅動的,包括抗生素的過度使用,以及細菌迅速適應的特性,從而演變為耐藥形式。抗生素耐藥性感染的風險群體很多,包括使用呼吸機的COVID-19患者、分娩期間的母嬰、手術患者、癌症患者和慢性病患者以及老年人。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參考來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07/200730110130.htm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505-w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探究噬菌體的秘密,看看它們是如何殺死超級細菌的
    莫納什大學參與的一項合作研究最近取得了一項令人興奮的發現,這可能最終導致針對耐藥性細菌感染的靶向治療。耐藥性細菌感染是對全球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為科學家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解,即如何將它們用於正在進行的抗微生物耐藥性(AMR)的鬥爭中。
  • 噬菌體藥物行業:超30億合作,它能否從耐藥性細菌中解救人類?
    噬菌體裂解細菌的過程十分高效,據研究,從一個噬菌體開始,在經過4個裂解周期後,能裂解多達數十億個宿主細菌。 與此同時,如前所述,新型抗生素數量的顯著下降,也令人們的抗菌武器庫捉襟見肘,助長了耐藥性細菌感染的威脅。除此以外,人們也發現抗生素的使用有可能造成腸道菌群紊亂,引發炎症性腸病和艱難梭菌感染等致命性疾病。新抗菌手段的需求迫在眉睫。
  • 每年有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芬蘭教授建議用噬菌體對付
    每年有70萬人死於超級細菌感染,芬蘭教授建議用噬菌體對付 因抗生素濫用等因素導致的「超級細菌」一直是困擾醫學界的難題。
  • 薑還是老的辣:看噬菌體如何對抗超級細菌
    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噬菌體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極其豐富,約為107 /cm3,我們每天隨食物就可吃下大量噬菌體。根據繁殖方式可分為溶菌性和溶原性噬菌體。裝配:噬菌體大分子以一定方式結合,組裝成完整的子代噬菌體,標誌著噬菌體的成熟。釋放:T4噬菌體裝配完成後以裂解的方式釋放,釋放出的子代病毒又可繼續感染新的細菌,啟動新一輪的溶菌周期。
  • Nature綜述:噬菌體的百年研究
    感染宿主細菌時,噬菌體首先作用於宿主細胞的受體,附著後注入其基因組。隨後的複製策略取決於噬菌體是烈性的還是溫和的。烈性噬菌體(如T4噬菌體)只會通過裂解循環進行複製,這一過程包括產生子代噬菌體並將其從被感染細胞中釋放。而溫和噬菌體(如λ噬菌體)可以進入裂解循環或與宿主穩定結合,即溶原態。
  • Nature子刊:噬菌體療法可以緩解人類分枝桿菌感染
    然而,不幸的是,她患有一種名叫囊性纖維化的遺傳性疾病,這使得她不斷地和膿腫分枝桿菌的耐藥性感染作鬥爭。手術後情況並沒有任何改變,Carnell的感染迅速蔓延,潰瘍和腫脹的結節在她虛弱的身體中一次又一次爆發,傳統抗生素治療方法也被宣告失敗。Isabelle的母親只好向主治醫生Helen Spencer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
  • 噬菌體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噬菌體, 是一個在中學教科書就出現過的名詞。它是病毒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 字面意思是「吃細菌的病毒」, 它對細菌的感染可導致細菌的裂解死亡。噬菌體是細菌的天敵, 這種利用噬菌體來治療細菌感染的方法被稱為「噬菌體治療」(phage-therapy或者phagotherapy)。  噬菌體治療到底是怎麼發現和發展的? 其研究現狀如何?
  • 或能避免耐藥性!科學家構建更好抗生素
    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目前,臨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都源自天然產物,但在協同演化過程中會出現耐藥機制。例如,名為鏈陽菌素A的抗生素家族被認為對表達維吉尼亞黴素乙醯轉移酶(Vat酶)的菌株無效——Vat酶能讓這種抗生素失活。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Ian Seiple和同事,報告了一種合成鏈陽菌素A的方法,可以避免Vat酶導致的耐藥性。
  • 工程化改造的噬菌體可抑制細菌抗性
    工程化改造的噬菌體可抑制細菌抗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5 18:07:03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imothy K.
  • 淡水宏病毒組揭示了新的功能性噬菌體抗藥性基因
    : 10.465DOI:10.1186/s40168-020-00863-4一、研究背景細菌產生的抗生素耐藥性對全球健康構成重大威脅。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通過多種傳播途徑在不同的細菌種群中傳播,包括噬菌體介導的水平基因轉移。噬菌體攜帶的ARGs被認為具有特別的威脅性,因為它們在環境中持續時間長,複製速度快,能夠感染不同的細菌宿主。幾項使用qPCR和病毒宏基因組學的研究表明,臨床和環境樣本中的病毒片段和病毒序列攜帶許多ARGs。然而,只有在少數由宏基因組序列組裝的病毒群中發現了ARGs,這些基因大多缺乏有效的抗生素耐藥表型。
  • 生物多樣性會影響細菌的「抵抗力」?這或許為細菌耐藥性提供了答案
    他接著說,這些植物、鳥類、昆蟲和蠕蟲都是從它們所處的複雜生態環境中進化而來的。如果溫度更高一點,水更酸一點,或者某種草消失了的話,那麼最終形成的複雜河岸可能會非常不同。研究人員通常會逐一梳理出每個環境因素對進化的影響。但是,一個環境的全部生物多樣性(整個錯綜複雜的河岸本身)也可能會對一個物種的進化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 新方法讓抗生素合成不再漫長,有望避免耐藥性問題
    英國《自然》雜誌23日發表的一項藥物研究最新成果,美國團隊報告成功完成一種模塊化合成新抗生素的方法,這種新抗生素將有望避免抗生素耐藥性問題。研究顯示,利用該方法合成的其中一種化合物對細菌感染小鼠模型中的耐藥菌株有效。科學界認為,遏制耐藥性感染增多趨勢需要新的抗生素。但過去30年裡,僅有非常少量的新抗生素被開發出來。
  • 9文聚焦腸道噬菌體:研究一日千裡,轉化指日可待
    (FVT),可降低細菌感染風險;② 噬菌體群落介導的FVT能引起宿主代謝組、菌群結構變化,改善宿主健康,如治療IBD、肥胖症和二型糖尿病等;③ FVT幹預需考慮:噬菌體效價、供體的選擇,噬菌體攜帶的毒性基因,及對宿主潛在的不良免疫反應等;④ 目前缺乏直接比較FVT與FMT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未來也需探究細菌和噬菌體間的互作,以確定起作用的噬菌體。
  • 細菌耐藥性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文章中,研究人員重點對噬菌體進行了研究,其是一種主要的研究工具,能夠將DNA運輸到病原菌中來中和病原菌的致死活性;單一類型的噬菌體能夠適應多種類型的細菌,因此其或許能夠作為一種創新性的工具來幫助研究人員加速開發治療耐藥性細菌感染的潛在藥物。
  • 「Nature」破碎的染色體為何會使癌細胞產生耐藥性?
    最近有研究人員發現破碎的染色體會使癌細胞產生耐藥性。該研究由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組織,並於12月23日發表在《Nature》期刊上,題目為:「Chromothripsis drives the evolution of gene amplification in cancer」。
  • 抗生素耐藥性新機制研究最新進展(第1期)
    利用一種新的實驗模型,研究人員證實質粒能夠加快新的耐藥性類型進化,從而使得它們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加重要,其中質粒存在於細胞內,而且已知是轉移抗生素耐藥性基因的載體。5.AEM:噬菌體可擴散抗生素耐藥性doi:10.1128/AEM.00872-15近日,來自維也納獸醫大學(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從奧地利超市、街邊市場等處購買的50份雞肉樣本進行分析,發現有將近一半的樣本都被噬菌體汙染了,而且這種噬菌體還有能力將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從一種細菌轉移到另一種
  • 「撕碎」細菌細胞壁 裂解酶噬菌體輕鬆「吃掉」超級細菌
    近年來研究發現,由於新型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進化速度,部分糞腸球菌耐藥性嚴重,逐漸演變成「超級細菌」。俗話說「一物降一物」,「超級細菌」的天敵又會是誰呢?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南方生物醫學研究中心歐陽松應教授認為,噬菌體或能做到。
  • 活脫脫一個小機器人,奇妙的噬菌體什麼來頭,為啥長這麼科幻?
    噬菌體最多的地球環境是海水,大海中70%以上的細菌可能都感染了噬菌體,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CTV)根據形態和核酸對噬菌體進行了分類。總計有19個科的噬菌體,其中只有兩個科是以RNA為主要遺傳物質,有五個科是包膜病毒。在具有DNA基因組的噬菌體科中,只有兩個是DNA單鏈結構。具有雙鏈DNA基因組的病毒科中有8個是環狀基因組,9個是線性基因組。
  •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
    細菌產生耐藥性的機制抗生素的發現和應用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目前,人類經常使用的抗生素有200多種。但是,隨著抗生素在醫學、農牧業等領域的濫用和過度使用,以及殘留有抗生素的廢棄物向環境中的排放等,細菌對抗生素的耐藥性也不斷增強,甚至出現了無藥可治的「超級細菌」。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抗生素:可殺死多種耐藥性「超級細菌」,同時增強...
    DAIAs的工作原理是瞄準細菌中大多數細菌生存和茁壯成長所需的代謝途徑。與此同時,DAIAs還能刺激人體的免疫反應,使我們從一開始就不那麼容易受到超級細菌的影響。 在實驗室測試中,DAIAs被證明對包括大腸桿菌在內的細菌有效,大腸桿菌是一種常見的感染源,對抗生素的耐藥性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