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道德是在非道德的宇宙荒野中突然出現的一種奇怪的東西。宇宙通常是由由概率決定的事實組成的。誠然,為了理解這些事實,科學家們歸納並提出了理想化的模型,而這些模型提出了一個古老的問題,即諸如完美幾何形狀之類的理論理想是否存在於某個天國,以奠定我們在自然界中所發現的純粹近似值的基礎。
然而,道德理想甚至比那些有用的自然形式的簡化還要奇怪。我們假設有一條完全的直線,因為這個概念使數學計算更簡單。這種簡化可能會被過於認真地對待,比如在經濟模型中,過度簡化人類行為以幫助實施大規模欺詐。
然而,事物應該以某種方式存在,而不管它們實際上是怎樣的,這就更進了一步。我們所知道的世界對於數學家來說是不會結束的。誠然,柏拉圖混淆了真,美,善,但至少在心理上,這三種思想是不統一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證明沒有真正的道德上的善,如果道德和倫理上的理想只是有用的虛構,那麼社會就可能不再運轉。
諸如此類的觀察引發了來自道德的有神論的爭論。以道德真理為理所當然,並假設道德的奇異性或明顯的非自然性,諸如謹慎的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和直率的作家劉易斯等有神論者認為,道德的存在本身就需要上帝的存在。
幸福、虛榮和失望
我認為康德的論證更容易理解。康德說,我們努力追求幸福,這需要有來生,而來生又需要上帝,一個仁慈、公正、明智的神。我們可以把這一點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就是,我們的行為表現出目的,也就是說,我們把幸福作為我們的目標,如果有神論的宗教是虛假的,那麼這個目標就會瓦解。因此,宗教是人類的幸福成為可能,包括我們為使自己和他人幸福而採取的道德行動。
這一論點在哲學界是很有名的。首先,如果大多數人容易上當受騙,而有些人擅長說有說服力的謊言,那麼,即使宗教是假的,道德和追求幸福實際上也是自然可能的。我們經常對自己撒謊或忽視不愉快的事實,依賴於幻想、半真半假、過於簡化的迷因,甚至完全的錯覺。即使沒有上帝,我們也可能創造出上帝的概念來推動宗教幻想,使一種有序的、愉快的生活方式成為可能,一種排除失望的生活方式。這一黯淡前景的合理性意味著,康德的論證不應被誤認為是上帝存在的證據。
最重要的是,這個論證混淆了效用和真理。一般來說,我們不會因為希望某件事是真的就說它是真的。這就是為什麼史蒂芬·科爾伯特可以嘲笑喬治·w·布希對「真實」的假設,即無視證據而相信直覺,這可能被認為是一種男子氣概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人們對川普主義如何將這种放縱推向新的瘋狂程度感到如此恐慌。
和文章無關,休息一下如果說我們的目標或明顯的目的是快樂,那只是說我們想要快樂。我們想要快樂的事實並不意味著宇宙是為了確保我們得到我們想要的。再說一次,試圖快樂可能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好處,但我們的喜好和事實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例如,科學真理往往是違反直覺的,因為我們的直覺是為了幫助我們應對與更廣泛的情況和無關的局部情況而進化出來的。我們希望世界是直觀的,但這種偏好並不能否定量子力學或廣義相對論的怪誕性。
最後,康德的論證是循環的。儘管康德的哲學是理想主義的,但他的哲學並不完全是主觀的和以人為中心的,因為他認為知覺刺激來自於獨立於思維的來源。儘管如此,康德認為,所有事物在我們看來都是人性化的,因為它們是由我們的心智處理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心智有能力將宇宙中的任何事物轉化成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
當然,對康德來說,以人為中心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而非形而上的。但是,如果對上帝的道德論證假定了一種形而上的人類中心主義,那麼這種論證就是循環的。相比之下,單純的以人為中心的心理並不會假設上帝的存在。
例如,假設有一個精神不正常的唯我論者,她自私地認為世界是圍繞著她轉的,並為所有相互矛盾的證據辯解。這種人類中心主義不包含有神論,因為她甚至沒有一個只有神才能創造的獨立宇宙的概念;事實上,由於她的精神疾病,她可能會誤以為自己是神。
然而,形上學的人類中心主義相信,智能生命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的。如果我們要接受這樣一個快樂的奇蹟,就不需要再費什麼力氣去證明有神論是正確的了。如果世界以我們為中心旋轉,那麼類人的品質將是最基本的,這意味著心智將比物質更基本。
相關的是,你需要假設人類的偏好對世界其他地方有影響,來支持康德的觀點,即因為我們想要快樂,世界最好能被構造成讓我們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的偏好要達到這樣的程度,唯一的途徑就是世界從根本上分享這些偏好,並有能力滿足它們。因此,對道德的訴求對於康德論證的虛榮心來說是次要的,因為他的邏輯以人為中心已經等同於有神論。
良心,道德和自由意志
無論如何,路易斯在《純粹的基督教》中的論證與康德的不同。劉易斯認為,即使這種感覺違背了你的自私衝動,法律,或任何自然或人為的規範,普通的經驗表明,道德是普遍的,客觀的,並基於一個超自然的立法者。
良心和道德為我們提供了正確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肯定是超自然的,因為我們經常不能遵守我們的道德原則。例如,我們可能會說,耶穌不僅批評自私的行為,而且批評自私的思想是烏託邦式的和不現實的,但是我們知道,高尚的利他主義比出於恐懼或自私的快樂而保護自己更好。
劉易斯論點中的關鍵一步是他聲稱,良知使我們能夠從局內人的角度來看待自然之外可能存在的事物。如果我們沒有自知之明,我們就只能從一個動物的局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只會重拾自然法則和物理概率,而忽略了道德層面。正如哲學家大衛·休謨所指出的那樣,沒有外部對事件的對錯的感知,這就是為什麼從經驗事實的描述到對這些事實應該如何進行描述的論證是錯誤的。
然而,更完整的描述應該包括我們通常聽到的不那麼理想化的內心聲音。我們的內心至少被兩種聲音所激勵,一種是理想主義的,另一種是現實主義的。這就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習語:我們與自己的良心「鬥爭」,天使和魔鬼坐在我們的肩膀上,給我們相互矛盾的建議。這並不是說良心只與無意識的衝動競爭,就像劉易斯說的那樣;相反,我們被拉向不同的方向,因為我們經常面臨我們的動機之間的衝突。我們可能會樂觀地認為我們應該幫助別人,但我們也可能會懷疑大多數人都在欺騙制度,照顧我們自己,所以為了原則而犧牲自己是愚蠢的。
我們之所以覺得這些內心的聲音相對微弱,僅僅是一種提示或引導,而不是一種強制的力量,是因為作為人,我們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這並不是說我們有絕對的自由通過運用不朽的非物質精神的意志來打破自然法則。但是,我們大腦區域之間的衝突,以及進化和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我們像動物一樣做出更容易預測、流線型和自動化的行為。
我們的內心是如此分裂,以至於我們的大腦實際上與任何一個神經或社會程序都是分離的,所以我們必須在相互競爭的欲望和信息流之間做出選擇。我們體驗到的每一種相反的思想和感覺都是不那麼令人信服的,因為這些不同的衝突首先解放了我們。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這些在心智能力之間遊移的能力,以及對一種情況的不同方面進行思考的能力,迫使我們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並對我們的選擇感到負責。我們很少感到約束,以至於我們不能為自己的想法、感受或行為接受讚揚或責備。
應對自由,與他人相遇
這些內在的體驗是否可以用一種超自然的道德基礎來解釋?我認為不能。有可能的是,我們會求助於價值體系來應對我們的自由。我們向朋友和家人尋求建議,告訴他們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信任某些機構和學科,比如政府、宗教和我們的工作。
如果我們除了自己的思想外,什麼都不認同,我們就會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人」或伍迪·艾倫的長期神經質角色那樣,把自己陷入焦慮之中。偏執狂和厭世可以阻止我們的信仰飛躍,使我們陷入對我們不活動的合理化。我們不能做決定,因為我們覺得太自由了;我們不感激任何人或任何事,我們只認同我們自己嚴陣以待的一面,認同各種轉瞬即逝的內心聲音和思想。
大多數人都關心別人的事情,學會關心自己以外的事情。正如猶太哲學家伊曼紐爾·列維納斯和馬丁·布伯所強調的那樣,我們在很大程度上被定義為我們與他人的相遇,這是社會協商的根源。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的擔憂並不是唯一可以被重視的,我們最初的反應是發脾氣,因為我們意識到我們對更廣闊的世界的運作並不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有兄弟姐妹、父母或同學,我們通常被教導要有禮貌,要關心他們,而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因為這是一種從社會中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的策略。
劉易斯承認,我們被教導道德,他說,僅僅因為被教導了一些東西,並不意味著這一課僅僅是一種社會習俗。當然,正如劉易斯所說,事實信息可以通過社交方式傳達,但他的比喻似是而非。如果我們不知道經驗主義事實的本質,那麼儘管我們無知,事實仍然存在。相反,如果我們從小就沒有被教導要善於社交,我們長大後的行為就會更像動物,而不是文明人。同樣,如果從未形成過集體觀念,包括家庭敘事、藝術、神話和政治意識形態,就不會有部落和文明的發展,我們也就不會從某些生理衝動中解脫出來。
因此,社會期望的教學是特殊的,因為教學維持了社會秩序,而經驗的事實和數學的概括來自於預先存在的規律。
道德的進化
至於社會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可以把我們的信任放在一個特定的敘述上,就像劉易斯一樣,他把他對道德的描述純粹作為捍衛基督教的一個步驟。因此,我們可以說上帝設計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獲得自由,但是我們沒有遵循造物主的誡命,而是因為驕傲而犯了罪,就像聖經中對亞當和夏娃的描述一樣。於是,我們出於敬虔或罪惡的原因形成了社會群體:一些社會和機構與上帝的意志一致,而另一些則頑固地獨立。
另一種選擇是,我們可以用不那麼自私的方式來看待歷史,以解決人類學和社會學方面的證據。我們所發現的,粗略地說,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漸進的社會進化時期,被稱為舊石器時代,從300多萬年前第一次使用石器開始,到大約120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雖然有一些證據表明舊石器時代中期有文化,但社會進化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了,例如,史前洞穴壁畫就是在那時完成的。
舊石器時代結束於新石器時代和農業的興起,以及從狩獵採集部落向更大的定居社會的轉變。在那裡,我們看到了進一步的社會進化,包括軸向時代的發展,增強了自我反思的思維,最終導致了科學革命和工業化。
這些歷史事實表明,社會組織不是由神的命令傳下來的,而是由長期的試驗和錯誤演變而來的,並輔之以革命性的洞見,其中一些洞見很可能是由意識狀態改變的試驗所激發的。例如,奴隸制、一夫多妻制和父權制在幾千年來都很普遍,這並不是因為古人更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而是因為他們違背了內心的良知。相反,他們並不知道更多,因為革命的文化形式還沒有被構想出來,也沒有被保存下來,在這些人群中反覆灌輸。
的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發明和軸心時代的書寫發明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它們使集體智慧的象徵比特定時代延續得更久。在這些發明之前,即使早期人類有精神傾向,他們也會被那些主要由自私的進化利益驅動的人遠遠超過。他們本可以教他們的後代如何變得友好,但在這樣一個危險的環境中,沒有政府或警察,他們的道德或靈性會被暴力驅逐出去。
大腦必須進化,使我們能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並將我們從動物的日常活動中解放出來,我們必須感到足夠安全,才能表達我們的藝術或精神衝動。實際上,我們不得不等待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把我們從確保我們的直系親屬僅僅生存的任務中解放出來。
道德的奇異性
劉易斯說,社會價值的一般內容是普遍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共同的超自然的起源。不過,這種誇張的假設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我們有更多世俗的共同點,比如我們的基因和歷史遺傳。
但路易斯的論證更關注形式而不是道德的內容。對他來說,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可能會覺得有義務以一種不自然的方式行事。我們應該承認,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在本質上都是反常的。生命通常是反常的,宇宙的巨大規模和年齡使得許多試驗和錯誤成為可能,而這些試驗和錯誤很可能是偶然產生的最早的簡單生物體。
即使在動物王國的奇異背景下,人類的行為也是奇異的。利他主義和文化的不自然是由於我們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治。我們必須尋找方法來應對這種自由,以及我們對自然日益增長的力量,這些力量來自幫助我們獲得自由的知識。我們試圖證明自己在其他動物中的怪異地位,所以我們講了一些故事,這些故事給我們帶來了尊嚴,並美化了我們的技能。
一般來說,我們常常覺得有義務去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情,即使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我們希望與某些理想相聯繫。我們希望我們的自由意志不只是一個荒謬的意外,註定讓我們在一個冷漠的宇宙中感到疏遠。因此,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概念,即行為方式有好有壞——不僅在工具意義上適用於動物和實現它們的目標,而且在道德意義上也適用於人。
動物不受道德命令的約束,因為它們無法控制自己。相反,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做什麼,恰恰是因為我們可以做其他的指導。我們再次為這些道德提示和內心的低語的相對弱點辯護。作為具有某種自由意志的生物,道德只能被看作是反常的,甚至是超自然的理想,因為它們的無形性反映了我們與自然的疏遠。
對基督教道德的覺醒
更具體地說,如果我們在基督教的語境中討論道德,我們會覺得我們有義務為了幫助他人而犧牲自己,因為我們被教導要讚美耶穌犧牲而死的故事。然而,尼採指出基督教道德代表了窮人的反抗,包括奴隸、婦女、病人和弱者。今天,當我們在使用網際網路的後工業社會看到基督教道德是如何被扭曲,以使奴隸制、貪婪的資本主義、對婦女的徵服、帝國主義和反智主義合理化時,我們被激怒了,要把基督教良心的聲音與一個更憤世嫉俗的近代社會的聲音進行比較。
套用理察羅蒂和雅克利奧塔等作家所謂的「後現代」觀點,我們只能從諷刺中感受到團結。歷史教導我們不要相信權威人物。例如,現代哲學讓我們懷疑,一神教的興起是作為一種貶低人類暴君的方式,通過在他們自己的遊戲中擊敗他們,這意味著宗教利他主義可能類似於獨裁者用來安撫他們的受害者的宣傳。作為一個相對全能的國家,獨裁者們被他們的地位所腐蝕,所以他們認為自己凌駕於法律之上。無私是為了那些被暴君屈尊統治的、家境貧寒的「人民」。統治國家的國王和皇帝可以為所欲為,包括隨意殺人。
猶太人大概就是這樣看待他們的上帝的,儘管他們有各種各樣的神學推測和合理化解釋,基督教徒卻沒有任何有力的論據來解釋為什麼宇宙的唯一創造者會更像耶穌。的確,基督徒將造物主與耶穌等同起來,並將「福音」傳播到四面八方。但由於這種認同或「化身」的隨意性,基督教的信息很快就被教會內外的暴君所吸收。
當第二次降臨從來沒有發生過,基督徒們蜂擁而來,重新解釋耶穌的超脫世俗的教義,認為這是基督教帝國的許可。因此,我們經歷了對異教徒的迫害、十字軍東徵、宗教審判、獵巫、天主教徒與新教徒之間的戰爭、歐洲殖民主義、為大屠殺和納粹大屠殺提供掩護的《新約》中的反猶太教,以及美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的野蠻。
因此,今天那些見多識廣的人的無私並不可能是出於對所謂的神聖戒律的尊重。我們這些晚期現代主義者已經陷入比折磨中世紀基督徒更深的自由之中。我們不能再輕易地臣服於教會或任何公民宗教或流行娛樂,因為正如利奧塔所說,我們不相信所有的最高級。我們被困在異化中,而這種異化正是一個真實的人與他或她的自由抗爭的特徵。那麼,也許我們應該集思廣益,想出一條新的出路。